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针灸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针刺加中药辨证分型治疗失眠20例

  • 文章导读:

    尹莹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针灸科 (43002)

     

    主题词:失眠、辨证分型、针刺加中药

    不寐通称失眠,临床上以不易入睡、或睡中易醒、醒后很难再睡,甚则彻夜不眠为主要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多梦、健忘、心悸等症。本病常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针刺加自拟安神汤治疗失眠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将4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中,男9例,女1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为1周,最长达10年之久;其中心脾两虚型5例,心肾不交型6例,痰热内扰型3例,肝火扰心型4例,心胆气虚型2例。对照组20例中,男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9岁;病程最短为10天,最长为8年;其中心脾两虚型4例,心肾不交型7例,痰热内扰型4例,肝火扰心15型2例,心胆气虚型3例。

    治疗方法

    治疗组(针药组):

    针刺取穴:风池印堂神门三阴交

    操作方法:令患者取仰卧位,选准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8 - 30号1 . 5 - 2寸不锈钢毫针,针风池穴则应向鼻尖左右交叉斜刺,使针感向整个头部扩散;针印堂时针尖宜从上向下斜刺,使针感扩散至前额部;神门穴针宜直刺,使针感向手指端放射;三阴交穴针应斜稍向上刺入,使针感向股内侧方向传导,每日针1次,每次留针20 - 30分钟,每隔5 - 10分钟行针1次,10次为1疗程。

    自拟安神汤组成:黄芪20g、当归15g、云苓12g、枸杞15g、山萸肉12g、五味子12g、酸枣仁15g、柏子仁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去渣取汁,10次为1疗程。

    对照组(针刺组)

    单纯采用针刺治疗,其取穴(随症选配腧穴操作方法、疗程均同治疗组)。

    辨证分型

    1、心脾两虚:症见夜寐不安、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食少神疲、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拟补益心脾,镇静安神,用针刺主穴加心俞、脾俞,行补法,药用安神汤加党参15g、白术12g、夜交藤15g。

    2、心肾不交:症见心烦不眠、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细数,治拟交通心肾,宁心安神,针刺主穴配大陵、太溪行补泻并施手法,药用安神汤加黄柏9g、知母9g、磁石20g。

    3、痰热内扰:症见不寐头重、痰多,心中懊恼、脘痞嗳气,苔厚腻、脉滑,治拟化痰清热,和中安神,取针刺主穴加丰隆、厉兑、隐白,行泻法,药用安神汤加竹茹12g、法夏12g、远志12g。

    4、肝火扰心:症见不寐多梦、烦躁易怒、目赤口苦、两胁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拟清泻肝火,宁心安神。针刺取主穴加肝俞、阳陵泉、太冲,行泻法,药用安神汤加黄芩12g、山栀12g、合欢皮12g。

    5、心胆气虚:症见惊悸不寐、善惊易恐、夜寐不宁、心悸胆怯,舌淡脉弦细或缓,治拟益气镇惊,安神定志。针刺取主穴加心俞、胆俞、丘虚,行平补平泻手法,药用安神汤加龙齿15g、琥珀15g、珍珠母20g。

    疗效观察

    1、疗效标准

    痊愈:容易入睡或睡眠恢复正常,每晚能睡7小时以上,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显效:睡眠明显改善,入睡较易,每晚能睡5小时以上,自觉症状大部分缓解。

    有效:治疗后尚能入睡,睡眠延长2 - 3小时,自觉症状较前减轻,或偶有轻度复发。

    无效:治疗后睡眠状况及自觉症状未见改善。

    2、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经2个疗程治疗后结果见下表

    表 两组疗效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

    20例

    7(35)

    9(45)

    3(15)

    1(5)

    95

    对照

    20例

    3(15)

    6(30)

    5(25)

    6(30)

    70

    由上表可见,两组治疗结果,对不寐疗效有显著性差异,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经统计学处理,x2=4.33 P<0.05)

    典型病例

    赵××,男,49岁,干部。1996年4月20日初诊。主诉失眠1月。患者近1月来因工作繁忙过劳而致失眠,或眠中易醒,或时眠时醒,有时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昏、神疲乏力、健忘、心悸气短等症,每晚自服“舒乐安定”2粒后才勉强入睡3 - 4小时,但有白日头昏脑胀、神疲欲睡之感,无法正常工作,故来我科门诊求治。检查:患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苔薄、脉沉细。诊断为失眠症(心脾两虚型),治宜补益心脾,镇静安神,拟用上述心脾两虚型针药治疗。1疗程后患者睡眠明显改善、且易于入睡,每晚能睡5小时以上,继用上法巩固治疗2个疗程,患者睡眠恢复正常,每晚能睡7小时以上,伴有自觉症状亦基本消失,随访3月,未见复发。

    体会

    1、不寐,中医又称“不得眠”或“目不瞑”。《景岳全书不寐》篇曰“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失眠临床上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阴血不足,血不养心所致;实症则由食滞痰阻、肝火上扰、心神不安而发,其病理变化是阴阳失调、阳不入阴。临床治疗应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笔者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失眠,其镇静宁心安神之功尤为显著。针刺取风池疏风通络、清利头目而安神;印堂为经外奇穴有疏通气血、镇静安神之功;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原穴,能调理心气,宁心安神;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以疏调经气,具有健脾养血安神之功。中药用自拟安神汤,方中黄芪、云苓、当归、山萸肉益气养血;五味子枸杞子滋阴补血,使气血旺盛,上奉于心,心有所养则寐自安;酸枣仁、柏子仁养血安神定志。笔者根据辨证分型治疗本病,采用在主穴针刺、主方(自拟安神汤)的基础上,随症选配腧穴,加减中药,意在调整人体脏腑功能失衡,从而使经脉通畅,气血充沛,心肝得养,神魂安宁,随之趋于正常。

    2、西医认为失眠是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引起的一种功能性疾病。笔者采用针刺加中药合治本病,主要是引起人体大脑网状系统(RAS)的正常有序化的激活与抑制,从而使病理性的睡眠状态向正常的生理性睡眠转化。

    3、失眠多与情志、精神因素有关,常因精神兴奋、情绪焦虑而发病。临床治疗以心脾两虚型效果较好,心胆气虚、痰热内扰、肝火上扰型疗效次之。通过40例失眠的疗效分析,笔者认为单用针刺,虽有疗效,但效不持久纯用中药作用缓慢,而将两者合用效果明显,疗效持久,此外年龄越小,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对失眠患者治疗同时如能配合精神疏导和注意生活调摄(如按时就寝、睡前忌饮浓茶和咖啡等)则临床疗效更为满意。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