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针灸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头针震动术治疗颅脑术后呃逆121例临床观察

  • 文章导读:

    李观荣 易群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610041

     

    根据中医理论“头为诸阳之会”、“十二经脉之阳气皆上于头”。我们从1983年至1996年以来,采用头针并施用震动术手法,以辅阳治疗颅脑术后呃逆121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住院病人。121例中,男71例,女50例。年龄12~65岁。病程最长32天,最短2天。其中颅脑肿瘤35例,颅脑外伤76例,脑出血10例。

    2、治疗方法

    2.1取穴:顶颞前斜线为主,辅以额旁2线。

    2.2操作:根据手术部位和开颅情况不同,选相对健侧线区。如切口在左侧,就取右侧顶颞前斜线,于中2/5部分,成一长方形穴区,上界约5分,高1寸,四角各扎一针,针尖与头皮同成15° 角。行震动术手法:针刺一定深度得到反应后,留针1分钟,将针体提出1/3,轻旋捻提插微震动9下,重点9次,每隔3~5分钟,如此行针1次,共3次。本法属补法,以补阳,常用于阳虚患者。以顶颞前斜线为主,如因受伤部位和手术切口的不同,则辅以额旁2线。每日1~2次。至呃逆停止。

    3、治疗结果

    以呃逆停止为治愈,未止为无效。1~2次治愈者30例,占26.4%;3~4次治愈者66例,占54.6%;5~10次治愈者16例,占13.2%;无效者7例,占5.8%,总有效率达94.2%。

    4、典型病例

    例1,朱××,男,45岁,教师,住院号217724。

    主诉:呃逆7天。

    患者于1989年1月24日被人伤头部,一周后,经CT诊断为颅内血肿,行全麻下血肿消除术,术后左侧偏瘫,病理征(+)。语言蹇涩一月后,因感冒发热,体温39℃,经用抗菌素治疗后,烧退,健侧出现呃逆,经用冬眠宁、利他宁等治疗10天,呃逆不止。采用头针治疗。患者术后,面色淡,唇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背心冷,双足发凉,大便稀、小便清长,为阳虚寒盛,中气上逆所致呃逆。治则:补气壮阳,散寒降逆。取头针顶颞前斜线,额旁2线行震动术手法,治疗1次后,呃逆明显减少,又治2次后,呃逆停止。

    例2,冯××,男,55岁,干部,住院号614690

    主诉:因反复高血压基底出血(共3次)。行全麻下血肿切除术止血。抗感染,气管切开并维持呼吸通畅,左侧肢体偏瘫,右侧肌力II° ,病理征(+),失语。两天前发烧,体温37℃~38℃,腹泻3~4次/。呃逆不止。经用利他宁、体针等治疗,呃逆频作。舌质淡嫩,苔白滑,脉缓。辨证:阳虚瘀阻,中气上逆。治则:补阳活血,温中降逆。取头针国际标准线:顶颞前斜线震动术手法,经头针治疗1次后,呃逆发作次数减少。又经治疗2次,呃逆停止。

    5、体会

    1.《杂病源流犀烛》说:“呃逆一症,古名哕,又名咳逆,又名吃忒。其故有三,一曰热逆,一曰气逆,……中气大虚,不时发呃,急补益,元气不足,胃虚而呃,非培无不可,一曰胃寒,手足冷,呕吐,无热症,脉迟涩,为胃寒之候。”治以补气温阳之法,呃逆自止。祖国医学理论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颅脑手术以后,损伤气血,以致十二经脉等诸阳皆伤,气为血之帅,气伤则血虚,血瘀则滞。以致元气不足,中气亏虚,发生呃逆。故治疗当补气补阳为主。

    2.本文采用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中的顶颞前斜线为主,辅以额旁2线,采用传统手法“震动术”,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头针震动术手法可刺激经络,调整脑和神经血管的生理功能,改善瘫痪肢体肌群功能活动,有补气、助阳,镇静止血的作用。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