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针灸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针灸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 文章导读:

    孙学文

    北京市第二医院

     

    针灸的止痛作用,在针刺麻醉中显示了明显的效果。本文拟就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临床观察体会予以阐述。

    我院自75年10月起开展了对冠心病心绞痛的针灸治疗和科研工作,并进行了心电示波超声心动图、脑电阻图、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观察。至今共治疗患者362例。曾对其中3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和总结。从20余年的临床观察与探讨中,我们发现针灸疗法不但对心绞痛有着明显的止痛作用,并对血管紧张度降低、血液流出阻力减少,改善左室功能,改善冠脉及脑血循环及甲皱微循环均有作用。使缺血型心电图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观察、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观察

    我院曾对3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进行了观察和总结,结果如下:

    ㈠ 一般情况

    ⒈病例选择:按1974年全国冠心病高血压普查预防座谈会规定标准选择,冠心病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77例占563%,女性123例占47%;年龄40岁以下占5.5%,61岁以上占28%。

    ⒉辩证分型及论治:冠心病属祖国医学记载之“胸痹”,为冠状动脉的血流障碍,但因脏腑功能,个体差异,及病因不同,其临床症候也不同,病位在心,但与肾、肝、脾等脏腑有直接关系。根据病人的证、因、脉、舌分为四型。

    主穴:膻中鸠尾,巨厥、内关(双)、足三里(双) 、三阴交(双)、心俞(双)、厥阴俞(双)。

    手法:以上主穴均用补法,膻中穴加刮针柄用补法,行针30分钟。

    疗程:隔日一次,十次为一个小疗程,三十次为一个大疗程,以后改用维持量每周1-2次。

    配穴:按中医辩证分型取穴。

    ⑴阴虚阳亢:(主证):心前区闷痛或刺痛,头晕、头痛、耳鸣、眼干、烦躁、肢麻、口干、五心烦热、盗汗、多梦、小便黄、在便干、血压高或偏高、舌质红、苔白或无苔;脉弦。

    (治法):滋阴潜阳、疏通心络。

    (辩证取穴):主穴加用太中冲双、肾俞双。

    (手法操作):太冲使用泻法,针感呈酸胀沉重感,肾俞使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分。

    (病例介绍):刘××,女,58岁高血压病十几年,血压200/100mmhg阵发性心前区闷痛三年,3-4次/日每次持续3-5分,伴心悸、眩晕、耳鸣、失眠、口干、便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心电图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针后八次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

    ⑵气阴两虚:(主证):心前区隐痛,胸闷、气短、夜甚,心悸、乏力、动则法、肩臂酸楚,倦怠等,舌质淡、苔薄白少津,脉沉细、弱或结代。

    (治法):调和阴阳、补益气血。

    (辩证取穴):主穴加气海

    (手法):以补法为主,针下得气留针30分钟。

    (病例介绍):张××,男,52岁,阵发性心前区隐痛三年,每日十几次,每次1-2分钟,伴胸闷、气短、自汗、倦怠,舌质淡、苔薄白、少津,脉沉。心电图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针后10次症状好转,针20次后症状消失,针30次后心电图大致正常。

    ⑶痰湿阻络:(主证)阵发性心前区绞痛,伴咳嗽痰多、胸部满闷,眩晕、心悸,时有恶心、纳呆,头重如裹、嗜睡、身倦,脘腹胀满,小便不利;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腻或白滑,脉濡弱或弦滑。

    (治法):理气宁心,清化痰湿。

    (辩证取穴):主穴配丰隆中脘穴。

    (手法操作):中脘用平补平泻,丰隆以泻为主。

    (病例介绍):董××,女,44岁,阵发性心前区绞痛年余,3-4次/日每8欠持续1-2分钟,咳嗽痰多,胸闷、心悸,脘腹胀满,舌质淡红,苔白腻,心电图示慢性冠脉供血不足。经上方针后即刻感胸部舒畅,20分钟后可见心电图STⅡⅢavFV5由斜垂形0.1mv抬高到基线水平。TⅡⅢavFv5由双相变为直立。

    ⑷气滞血瘀型(主证):阵民性心前区绞榨样疼痛或痛锥刺,胸闷、气短、心悸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少、脉弦、有力或沉。

    (治法):理气宽胸、活血化瘀。

    (辩证取穴):主穴加气海血海膈俞

    (手法操作):以补为主,气海加灸。

    (病例介绍):赵××,女,51岁,二年来阵发性心前区锥刺样痛,每日十数次,每次5-10分钟,伴胸闷,心跳气短,舌质紫暗,有瘀斑,苔少;脉沉。心电图示左室劳损,用上方配穴钟后一分钟Tv5由负正双相变为直立,患者即感心胸舒畅。

    ⒊临床疗效分析:按79年修订的疗效判断标准分析。

    ⑴心绞痛疗效:本组300例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显效者204例占68%,改善者为84例占28%,9例无变化,3例加重,总有效率为96%。

    ⑵心绞痛症状与疗效的关系:按心绞痛症状分级,中度为183例,轻度为57例,重度60例;从疗效看:轻度者100%,中度者95%,重度者95%,经统计学处理三组之间的疗效差别不显著(p<0.1)

    ⑶心电图疗效:300例中心电图有缺血型改变者201例,心律紊乱者5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者48例;其中显效57例占19%,改善93例占31%,无变化138例占46%;加重12例占4%,心电图总有效率50%。

    ⑷治疗后硝酸甘油停减情况:300例中在治疗前经常服用者261例,经治疗后停用者210例为80.5%,减量者42例占16.1,无变化9例占3.4%,尚无加量者。

    我们在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中,按中医辩证所分的四型,对我们的医疗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受机体、环境、治疗诸因素的影响,其症状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也要随症改变我们的治疗法则。

    ㈡对针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总结

    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0例,症状总有效率96%,对心电图缺血型改变的有效率50%,从对30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明显看出针灸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作用。

    针灸在抢救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作用

    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数小时内,由于大量的心肌缺血引起剧烈的疼痛,往往在使用药物收不到满意效果时,运用针灸治疗可以收到满意效果,且可减轻病人的恐惧感,即可降低心脏反射和心脏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减慢,从而减少了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在抢救急性心肌梗塞中配合针灸即可减轻心肌的损伤程度和缩小损伤范围,又可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例如:患者朱× 男 65岁 因急性前壁广泛心肌梗塞住院,心前区绞榨样疼痛持续不缓解,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手足冰冷,烦燥不安;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细数。经静点罂粟硷,肌注杜冷丁仍疼痛不止,针灸用理气宽胸,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法,病人针后5分钟痛止,以后每日针灸一次留针30分钟,经10次针灸后病情稳定,未发生其它合并症,住院一个月后病情稳定。二年后随访,病人可骑自行车外出购物。

    二、体会

    ⒈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属“本”虚“标”实,在临床的观察中发现,尽管引起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及症候各有不同,但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症,临床表现为心绞痛、舌质紫暗、瘀点,在甲皱微循环中可见微循环障碍,血流变学观察可见血液粘度增高,红血球电泳率降低,血脂增高。在辩证中应掌握“虚”“实”,分清“标”“本”。“标”实应区别痰浊、血瘀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本病的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顾其本,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祛邪治标以活血化

    瘀,温通胸阳,泄浊豁痰为主,扶正固本用温阳补气、益气养阴,滋阴益肾为法。

    ⒉我们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采用了阴阳经、表里经,“俞”“募”穴相匹配的配穴原则。取心包的“俞”穴厥阴俞,与其“募”穴又是气之会穴膻中相匹配,起行气活血之用,取心的“俞”穴心俞,与其“募”穴巨厥相配合,使脏腑的经气得以疏通,以上的穴可达温阳补气,益气养阴扶正固本之效。足三里可益肾补气血,燥湿祛湿;三阴交有通经、行瘀、活血化湿邪之功。且为肝、脾、肾三经交会处,故能补脾之中,间接可补肝阴肾阳;内关则可泻心包络,清心包解胸中热,利水化湿,以通其瘀塞,则气通畅。三穴合用可达祛邪治标、活血化瘀,温通胸阳,泄浊豁痰的作用,选以上七穴为主穴合用,可达“标”“本”兼治的效果,我们针对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采用调和阴阳经、表里经以及各经脉脏腑间的联系,使气血调和平衡起来,这一治疗原则的正确,在各种客观指标的观察中得到了证实。

    ⒊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缺血引起。要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必须消除心肌的缺氧状态,想达此目的⑴要增加冠脉流量,改善供氧。⑵降低心脏工作,减少心肌的耗氧。⑶减少外周阻力。在观察中我们运用了超声心动图、脑电阻图、血流变学、甲皱微循环等手段,对冠心病患者针刺前后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针刺后左室后壁振幅明显增加,左室排出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降低,血流在动脉管内受阻情况减轻,血流通畅,血液粘度降低。所以针刺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是由于针刺改善了血液粘度,降低了血管阻力,血流通畅,外周微循环得以改善,增加了心输出量,减轻了心脏的前后负荷,降低了心肌耗氧量,调节了循环血量,改善了冠脉循环,心肌缺氧得以纠正,使心绞痛缓解。

    总之,开展针灸治疗冠心病的二十余年,我们体会到,针灸治疗冠心病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好方法,不但平时治疗效果好,在抢救病人时更发挥它的威力。经治疗后的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获得患者好评,针灸治疗冠心病,为无药物介入下改善心功能方面开辟了一条途径。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