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经络腧穴][图文]人体下肢穴位动画: | |
[针灸研究]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不同 | |
[灸法常识]单永华膻中灸验案四则 | |
[刮痧疗法][图文]刮痧偏方-中暑 | |
[刮痧疗法][组图]刮痧偏方-晕厥 | |
[针灸研究]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与靶 | |
[百病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 |
[百病针灸]采用针灸疗法治过敏性鼻炎 | |
[针灸意外]解密身体不可触碰的“死穴 | |
[灸法常识][图文]2018年三伏天灸什么 | |
[百病针灸]针刺、拔罐治疗酒糟鼻 | |
[经络腧穴][组图]胸部穴位动画图解: | |
[经络腧穴][图文]胸部穴位动画图解: | |
[灸法常识]温针灸治疗崩漏 | |
[百病针灸]针灸治疗腹泻的方法 | |
[针灸基础]贾海忠谈针刺治病原理 | |
文章导读: |
陈德成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
吴旭 陆斌 王维祥 江苏省中医院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易癌变的常见难治病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CAG取得了较好疗效。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用胃镜、病理、生化、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探讨。
1 临床观察
1.1 一般资料
符合CAG诊断标准的52例病人,性别:男15例,女36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8岁,平均52.44±9.51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0年,平均10.62±8.33年;病情:重度9例,中度16例,轻度27例,伴肠化44例,伴异型增生5例,伴幽门螺旋菌(HP)感染33例,伴胆汁返流12例。
1.2 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操作:用10ml注射器,5号针头,吸取上述药液各4ml摇匀,胃俞、肝俞直刺或斜刺,深度不超过2cm,足三里穴刺入2.5-3.0cm,进针后回抽无回血,即可缓缓推入药液,每穴注入2ml左右,左右交替进行,隔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1.2.2 观察方法
胃镜、病理(HE染色)、HP(改良Giemsa染色)、肠化亚型(AB/PAS和HID粘液组化染色)CEA(EIA法)、PCNA(LSAB免疫酶标法)。Ag-NOR(银胶染色)、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免疫扩散法)、抗HP抗体(ELISA法)、Oi(CLA化学发光法)、SOD(嘌呤氧化酶)。
1.3 结果
52例病人经1-2疗程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相关指标也有明显变化,具体结果如下:
1.3.1 治疗前后胃镜变化
治疗前后胃镜变化参照悉尼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后胃粘膜充血、水肿、脆性、渗出、靡烂、结节、血管纹可见度,壁内出血点和胆汁返流均有明显改善(P<0. 05或P<0.01),而对结节作用不明显(P>0.05),其中胆汁返流的消除率为66.66%。
1.3.2 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变化
治疗前后取材部位尽量相同,结果治疗前后,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和HP均有明显改善(P<0. 05或P<0.01),其中萎缩逆转率为38.46%,肠化消失率为40.90%,炎症活动性控制率为60%,HP清除率为45.45%。
1.3.3 治疗前后肠化亚型、CEA、PCNA和Ag-NOR变化
肠化亚型按Jass分类法评定, 结果显示治疗后肠化亚型逐渐由IIb? IIa? I型方向逆转(P<0.01)。
癌胚抗原(CEA)采用积分值法评定,结果治疗前积分为4.229±2.71,治疗前为2. 520+-2.75,P<0.05,提示胃粘膜CEA阳性率和阳性强度明显减弱。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采用Jain’s诊断标准,结果显示治疗后PCNA表达例数明显减少(P<0.01)。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采用计数颗粒数取平均值,结果治疗前为2.23±1.16,治疗后为1.41±0.08,P<0.05,Ag-NOR计数明显减少,说明穴位注射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1.3.4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
检查中发现治疗前有HP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C3偏高,而无HP者偏低, 治疗后均恢复正常,而抗HP抗体IgG、IgA、IgM治疗前较高,治疗后明显下降(P<0. 05或P<0.01)。说明穴位注射对免疫功能具有双相调节作用。
1.3.5 治疗前后02-和SOD变化
治疗前超氧阴离子(O2-)偏高,13.35±4.13KCPM治疗后明显降低11.14±2.85KCPM、P<0.05,恢复正常,治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偏低,78.06±9.55NV/ml 治疗后明显升高。84.97±92.12.NV/mlP<0.01,说明穴位注射具有清除02-和增强SOD活性的作用。
2.动物实验
2.1对象与方法
53只SD大鼠分成治疗组、盐水组、肌肉组、药物组、模型组和正常组,采用MNNG 制成CAG 模型,治疗组以黄芪、当归注射液注射足三里穴,盐水组以生理盐水注射足三里穴,肌肉组以黄芪、当归肌肉注射,药物组口服胃苏冲剂,模型组和正常组不给任何治疗。
2.2结果
实验后期,大鼠被毛、活动、 大便和食量等治疗组明显好于模型组和其它对照组,与正常组相当,其它指标如下:
2.21对胃粘膜病理的影响
对各组大鼠胃粘膜损伤、粘膜萎缩、粘膜增生和粘膜充血等进行综合积分评定,结果①治疗组大部分指标优于盐水组,肌肉组和药物组(P<0.05或P<0.01),而后三组又优于模型组(P<0.05)②治疗组与正常组接近(P<0.05)。
2.22对胃粘膜分泌功能的影响
各组大鼠分别测定胃液量、总酸度,1小时总酸排出量、胃蛋白酶和血清胃泌素。结果治疗组胃液量、胃酸、胃蛋白酶和胃泌素均高于盐水组、肌肉组、药物组和模型组(P<0.05或P<0.01),而与正常组接近(P<0.05)。
2.2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对各组大鼠进行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称重以及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治疗组胸腺和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其它各组(P<0.05或P<0.01)而脾脏变化不十分明显,仅高于模型组。以上结果提示,穴位注射具有改变胃粘膜病理,促进胃液分泌,增强免疫机能的作用。
3 机理探讨
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可以认为穴位注射治疗CAG的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具体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3.1 调节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胃和十二指肠的运动不协调而导致胆汁返流是产生CAG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临床观察,治疗后胆汁返流明显缓解,说明穴位注射刺激胃肠植物神经而调节了胃与十二指肠运动的协调性。消除了胆汁返流,减少了胆汁对胃粘膜的损害,从而奠定了治疗的基础。
3.2 保护和修复胃粘膜
目前比较公认的胃粘膜的攻击因子为HP,此外还有02-;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HP是透发胃癌的主要原因。其具体演变过程为HP感染 急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化 异型增生 胃癌,所以清除HP是逆转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保护胃粘膜就是降低攻击因子的水平。临床观察已证明,穴位注射有明显的清除HP和降低02-的作用,以达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修复胃粘膜是指控制炎细胞浸润,逆转萎缩和肠化,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临床观察证明穴位注射具有控制炎细胞活动性:逆转萎缩和肠化,减少CEA、PCNA和Ag-NOR阳性表达和数目等作用, 故而达到修复胃粘膜的作用以治疗CAG防止癌变。
3.3促进胃液分泌
CAG腺体萎缩,胃液分泌明显减少,胃酸降低,胃蛋白酶和胃泌素相应减少。本研究动物实验证明穴位注射具有提高胃酸,增强胃蛋白酶活动和增加胃泌素的作用,胃酸的提高为清除赖以碱性环境生存的HP奠定了基础,胃蛋白酶活性的增强和胃泌素的增加是改善症状的前提,是治疗CAG的必要条件。
3.4调节免疫机能
CAG病人免疫机能状况总体来讲:有HP者偏高,无HP者偏低,临床观察表明,治疗后两者均恢复正常HP者治疗后免疫功能提高容易理解,有HP者免疫功能恢复正常主要从HP入手,试想HP感染之后,即产生抗HP抗体IgG、IgA、IgM,抗原抗体复合物刺激补C3,使C3增加,C3具有免疫粘着活性,与抗原抗体形成抗原-抗体-C3复合物,即HP-抗HP抗体-C3复合物,互相粘着变化较大颗粒,便于被巨噬细胞吞噬,穴位注射可能增强了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这一循环不断进行,使HP逐渐减少和清除,这是治疗CAG的一个重要因素。
3.5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CAG病人胃粘膜长期受攻击因子作用致使胃粘膜屏障及胃粘液屏障破坏,粘膜血流量降低,血流速度缓慢等微循环降低,临床胃镜检查治疗后胃粘膜充血,血管纹可见度壁内出血明显缓解,动物实验也证实治疗组粘膜充血明显轻于对照组接近正常。微循环的改善有利于组织的营养,能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减少炎症渗出,促进炎症吸收,逆转萎缩和肠化,以有效地治疗CAG防止癌变。综上所述,穴位注射治疗CAG的机理是多方面,与神经、体液、内分泌、病理、免疫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