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针灸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运用呼吸补泻手法结合捻转提插针刺痛经

  • 文章导读:

    龙昭贤

    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 530022

     

    针刺补泻手法的理论和操作源于《内经》并奠定在“盛则泻,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辨证论治理论上。呼吸补泻手法是明代针灸学家以进出针时结合病人的呼吸而创立的一种补泻手法,即“呼气进针,吸气出针为补;吸气进针,呼气出针为泻。”操作者运用“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如鼓应桴。”的补泻原则,取其“呼进吸出,随而济之”的“补”和“吸进呼出,迎而夺之”的“泻”,来施补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呼吸补泻手法结合捻转提插治疗痛经取得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97例痛经病人均为未婚青年,年龄在16-24岁,大部分患者均经妇科检查诊断为原发性痛经,她们中有的几经服中西药仍未奏效转来我科就诊。

    辨证

    实证:表现以经前期下腹或经常少腹痛拒按,经后痛减,行经不畅,经血块状色暗,脉弦或沉迟。

    虚证:表现下腹痛出现在经净后,疼痛时间长,得温即缓,经血色淡,量少,多为过期行经,平素畏寒,常伴有腰酸肢倦,食欲乏味,舌淡,头晕,脉细弱。

    取穴与手法

    实证:取穴,气海或关元,配穴三阴交,呕吐加内关。手法:呼吸泻法。

    虚证:取穴,关元或水道,配穴足三里肾俞脾俞。手法:呼吸补法。

    操作手法

    根据。《针灸大成》“四明高氏补泻《素问》呼吸注日:‘补法呼则内针,静以久留。泻则内针,又静以久留。’补法的具体操作是令病人呼气将针捻进穴位的浅部,捻转提插由浅入深,针感由麻胀沿经络迅速传导至所需部位后,留针不少于30分钟当疼痛减轻或消失时,待病人吸气快速出针,随手扪闭其针孔。泻法时,令患者吸气快速针刺入穴位深部,先深后浅捻转提插,针感由麻胀沿经络迅速传导至所需部位后留针不少于20分钟,当疼痛减轻或消失时,令病人呼气缓缓出针,不扪闭针孔。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

    好转:治疗后疼痛减轻。

    无效: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疼痛无缓解仍需服药

    治疗结果

    临床资料97例中,治疗1次经痛消失者85例,占87.63%,显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91%。

    方义:关元、气海穴为任脉经穴,位于下腹部,有调气血,补肾虚的功能,而且可调一身之元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血通调,则无疼痛之源;肾俞可培本固元,取足三里在于补脾胃而益气血,气血充足,胞脉得以保养,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俞穴,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具有疏肝理气,通调足三阴经以行气血,气血通调,胞脉则安。

    典型病例

    李××,17岁,学生,于1996年6月5日上午就诊,该生13岁开始行经。每逢月经来潮,下腹疼痛,腰涨,偶有乳房发胀,每月均服止痛药才能缓解,重时打止痛针才能坚持上课。此次经来数小时,下腹疼痛逐渐加重已服去痛片,仍未缓减。就诊时由两同学掺扶来诊,当时见患者脸色苍白,四肢冰冷,呕吐,脉弦,舌质紫暗,属气滞血瘀型为实症,当即针刺气海三阴交内关,用呼吸补泻法,针后15分钟患者说下腹疼痛减轻,有经血流出。留针30分钟,下腹疼痛等症状消失,面色恢复常态,自行回校上课。

    讨论

    发生痛经的主要机理,中医认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不通则痛”。月经为血所化,血随气运行,由于情志不遂,肝郁瘀结,气滞血瘀,则导致脉络阻滞不通,经行不畅,脉络阻滞不通,而至疼痛。

    针刺痛经根据病情辨明虚实,正确运用补泻手法及取穴原则是获得镇痛的保证。

    需要指出的是,操作中要全神贯注用心操作,操作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捻转提插的力度和针感传导的强度,治疗中辅以温和灸可获得更佳疗效。

    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针刺痛经,应以预防痛经为主。应在下次月经前5-7天开始进行针灸治疗调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消除痛经,并且要求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在行经期间作好保暖,不暴寒冷饮。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