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文章导读:500种中药现代研究-驱虫药-槟榔 |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 Areca catechu L. 的种子。味苦、辛,性温。入脾、胃、大肠经。功能:杀虫、破积、下气、行水。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癥结。内服:煎汤,6~15g(单用杀绦虫、姜片虫时,可用 60~12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槟榔含生物碱0.3%~0.6%,缩合鞣质15%,脂肪14 %及槟榔红色素(Areca red)。
生物碱主要为槟榔碱(Arecoline),含量为0.1%~0.5%;其余有槟榔次碱(Arecaidine,即Arecaine)、去甲基槟榔次碱(Guvacine)、去甲基槟榔碱(Guvacoline)、槟榔副碱(Arecolidine)、高槟榔碱(Homoarecoline)等。生槟榔含生物碱量比制品为高。
槟榔含脂肪油14%,槟榔油的组成脂肪酸为:月桂酸(Lauric acid)19.5%,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46.2%,棕榈酸(Palmitic acid)12.7%,硬脂酸(Stearic acid)1.6%,癸酸(Capric acid)0.3%,油酸(Oleic acid)6.2%,亚油酸(Linoleic acid)5.4%,十二碳烯酸(Dodecenoic acid)
0.3%,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oic acid)7.2%。
槟榔所含自由氨基酸中脯氨酸(Proline)超过15%,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和精氨酸(Arginine)超过10%,槟榔成熟则非蛋白氮含量减少。
槟榔内胚乳(Endosperm)含儿茶精(Cate- chin)、花白素(Leucoanthocyanidin)及其聚合物。
药理作用:
1. 驱虫作用 槟榔碱是有效的驱虫成分,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瘫痪作用,能使全虫各部都瘫痪,对牛肉绦虫则能使头部未成熟节片完全瘫痪,而对中段和后段的孕卵节片则影响不大。在体外实验中,30%槟榔煎剂40分钟可使犬短小绦虫强直乃至死亡。槟榔煎剂对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口服48.5mg 槟榔碱铋碘化合物对猫带形绦虫与犬复殖孔绦虫也有驱虫作用。槟榔煎剂在小鼠驱出短小膜壳绦虫时,曾见驱出绦虫。槟榔与南瓜子均能引起绦虫瘫痪,配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体外观察,槟榔对肝吸虫具有显著的麻痹作用,其抑虫的药理作用,在于干扰肝吸虫的神经功能系统,属于外源性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即拟胆碱作用。亦有报告指出,槟榔对猪蛔虫有杀虫效力。槟榔煎剂对鼠蛲虫有麻痹作用。
2.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槟榔水浸液(1:1)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和水浸剂对流感病毒甲型某些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病毒的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的鞣质有关。
3. 对胆碱受体的作用 槟榔碱与毛果芸香碱相似,可兴奋 M-胆碱受体引起腺体分泌增加,特别是唾液分泌增加,滴眼时可使瞳孔缩小,可增加胃肠平滑肌张力,增加肠蠕动,消化液分泌旺盛,食欲增加。收缩支气管,减慢心率,并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给兔侧脑室注射槟榔碱出现抽搐、流涎、咀嚼,心率减慢,呼吸兴奋,但维持时间短暂。多数兔脑电呈双相反应,若与阿托品合用,脑电显示低幅快波并伴有痫样放电,而与东莨菪碱合用脑电则完全显示高峰慢波。槟榔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尚有拟胆碱作用。小鼠皮下注射10mg/kg氢溴酸槟榔碱衍生物可引起流涎与震颤。猫注射小量槟榔碱可引起皮层惊醒反应,阿托品可减少或阻断这一作用。槟榔注射液对犬或猫的离体或在体胆囊均有明显收缩作用,若与大黄注射液合用,能增强总胆管收缩力,加速胆汁排出,提示有利于总胆管内结石的排出。槟榔对人体胆囊有一定的收缩作用,能促进胆囊的胆汁排出,不过其收缩作用的强度不很显著。槟榔可使兔心率减慢,亦能使冠状动脉和子宫平滑肌收缩。尚可增强阿托品对小鼠下肢血管的收缩作用。
4. 其他作用 从槟榔中分离出来的聚酚化合物给小鼠腹腔注射对移植性艾氏腹水癌有显著抑制作用。小鼠皮下注射槟榔碱可抑制其一般活动,对氯丙嗪引起活动减少及记忆力损害则可改善。从槟榔中分离的多种酚性化合物能够防止龋齿及牙龈炎的发生。槟榔乙酸乙酯提取液对大鼠妊娠子宫能引起痉挛。
亦有实验表明:槟榔对小鼠胚胎有一定毒性,可延缓胎鼠的发育,特别是未经加工的槟榔影响更甚。连续服用槟榔可增强致癌物质4-硝基喹啉-1-氧化物和芴基乙酰胺引起大鼠的癌变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血吸虫病 槟榔45g,苍耳全草45g,水煎至60ml,早晚分两次空腹服,20天为1疗程。治疗早期患者400余例,治疗3个月后复查粪便,阴转率由60%提高到78.6%。〔广东中医 1959;4(7):307〕
2. 治疗蛔虫病 槟榔、雷丸各9g,捣碎,加水200ml,煎至40ml,早晨空腹顿服,隔2小时再服稀粥,连服3天,隔5~7天,可再服3天。治疗蛔虫病或兼有钩虫者36例,有虫排出者22例。〔江苏中医杂志 1960;(5):30〕
3. 治疗姜片虫病 槟榔干粉,6岁以上40~50g,6岁以下20~30g,加水125ml,煮1小时,得煎液50ml,空腹服。2~3小时后服硫酸镁缓泻,服后4~5小时内勿进食。治疗64例,用药1次治愈54.7%,服药3剂治愈率达98.4%。〔江苏中医杂志 1960;(10):8〕
4. 治疗肠道鞭毛虫病 槟榔50g,打碎,水煎 2次得药液300ml,加蔗糖20g,早、晚饭前服。5剂为1疗程,可连服2个疗程。治疗37例,治愈30例,好转5例,无效2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7;7(8):504〕
5. 治疗钩虫病 槟榔30g,南瓜子15g,水煎,加红糖30g,早晨空腹服,连服3天,1周后再服3天。治疗24例,均有效。一般服药6次粪检转阴。〔中华医学杂志 1957;43(5):371〕
6. 治疗胃痛 槟榔15g,黑枣6g,水煎服,治疗胃痛,效果良好。〔新中医 1976;(6):12〕
方剂选用:
1. 治疗寸白虫:槟榔二七枚。治下筛。以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纳末,频服暖卧,虫出。出不尽,更合服,取瘥止。宿勿食,服之。
(《备急千金要方》)
2. 治疗诸虫在脏腑久不瘥者:槟榔半两(炮)为末。每服二钱,以葱蜜煎汤调服一钱。(《太平圣惠方》)
3. 治疗食积满闷成痰涎呕吐者:槟榔、半夏、砂仁、萝卜子、麦芽、干姜、白术各二钱。水煎服。(《方脉正宗》)
4. 治疗脾胃两虚,水谷不能以时消化,腹中为胀满痛者:槟榔二两,白术三两,麦芽二两,砂仁一两。俱炒燥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服。(《方脉正宗》)
5. 治疗心脾痛: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6. 治疗干霍乱,上气冲急,欲闷绝,大小便不通:槟榔七枚。锉,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童子小便半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再。
(《圣济总录》槟榔汤)
7. 治疗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芍药一两,当归五钱,大黄、黄芩、黄连、木香各一钱半,槟榔一钱。为末。每服三、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未止,再服,不后重则止。(《素问病机保命集》导气汤)
8. 治疗小儿头疮,积年不瘥:槟榔水磨,以纸衬,晒干,以生油调涂之。(《太平圣惠方》)
配伍效用:
槟榔配伍大腹皮 槟榔苦辛降下,杀虫消积、下气通便、利水消肿,功擅行有形之积;大腹皮辛温行散,行气宽中、利水消肿,长于行无形之滞。二者合用,其行气消胀、利水消肿、消积除满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腹大如鼓、周身浮肿、小便不利之腹水证以及气滞食积之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嗳腐吞酸等。
槟榔配伍鸡内金 槟榔行气导滞;鸡内金消积化食。二者合用,有消积化食、行气导滞之功效,用于治疗食积而有腹满、纳呆、泄泻等症者。
【注意事项】
宜忌:气虚下陷者慎服。
毒副作用:槟榔有毒,服用剂量过大,可致动物中毒和死亡。槟榔煎剂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 120±24g/kg。槟榔对大鼠、田鼠、小鼠有致癌作用。有报告认为,其致癌物质为其所含的水解槟榔碱。该生物碱也可由槟榔碱水解后产生。亦有人认为,槟榔的致癌作用由其中所含的鞣质所致。给妊娠 6~15 天的小鼠口服槟榔能产生胚胎毒性,造成死胎或胎儿体重下降,骨骼生长发育迟缓等。
临床应用本品,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痛、头昏和心慌。冷服可减少呕吐。极少数可出现“消化性溃疡”并发呕血。过量服用槟榔可引起流涎、呕吐、昏睡与惊厥,如为内服引起者,可用高锰酸钾洗胃,并注射阿托品以解毒。
【医家论药】
“槟榔,入手、足阳明经。夫足阳明为水谷之海,手阳明为传导之官,二经相为贯输,以运化精微者也。二经病则水谷不能以时消化,羁留而生痰癖,或湿热停久,则变生诸虫,此药辛能散结破滞,苦能下泄杀虫,故主如上诸证也。”(《本草经疏》)
“槟榔,苦以破滞,辛以散邪,专破滞气下行。”(《用药心法》)
“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熏然颊赤,若饮酒然,苏东坡所谓‘红潮登颊醉槟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酲顿解,朱晦庵所谓‘槟榔收得为祛痰’也。三曰饥能使之饱,四曰饱能使之饥。盖空腹食之,则充然气盛如饱,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本草纲目》)
“槟榔,主治诸气,祛瘴气、破滞气、开郁气、下痰气、去积气、解蛊气、消谷气、逐水气、散脚气、杀虫气、通上气、宽中气、泄下气之药也。方龙潭曰:如巅顶至高不清而为头痛寒热,下焦后重之气不利而为积痢肠澼,或胸痛引背、两胁胠满而喘逆不通,或气痞痰结、水谷不运而关格胀,或水壅皮肤、肢体肿胀而行动即喘;如奔豚脚气之下而上升,如五膈五噎之上而不下;或寸白虫结于肠胃之中,或疮痍癣癞流延于肌膜之外,种种病因,因于水谷不能以时消化,羁留而至疾者,此药宣行通达,使气可散,血可行,食可消,痰可流,水可化,积可解矣。”(《本草汇言》)
“槟榔……坠诸药下行,故治里急后重如神,取其坠也,必兼木香用之。补遗谓破滞气,泄胸中至高之气,由其性沉重,坠气下行,则拂郁之气散,至高之气下矣。又曰能杀寸白虫者,非能杀虫也,以其性下坠,故能逐虫下行也。”(《药鉴》)
附注:槟榔,因其纵剖面可见外缘的棕色种皮向内褶入,与乳白色的胚乳交错,形成大理石样花纹,故习称花槟榔。旧时医药家称形尖、长如鸡心者为鸡心槟榔、尖槟榔,简称尖槟,品质较佳;而称圆形扁者为大腹槟榔,又称大腹子,力略逊。槟榔有杀虫之功,与石榴皮配伍可杀灭多种寄生虫,而以杀寸白虫为上;又可破积下气,常与木香、香附、陈皮、枳实等配伍,以缓泻消积、利气行滞。有医家认为,鸡心槟榔降气破滞力大,而大腹槟榔长于治腹内水胀。
如将未成熟之槟榔果实放木甑内隔水蒸透,再用干湿柴烧烟熏干入药者,称为枣儿槟榔,亦名枣槟榔、枣儿槟。其味苦涩,有消食醒酒、宽胸止呕之功,主要用于食积气滞、胸膈痞闷、呕吐等证的治疗。
附药 大腹皮大腹皮(《药谱》):为棕榈科植物槟榔 Areca catechu L. 的果皮。味辛、气微温。入脾、胃、大肠、小肠经。功能下气宽中,利水消肿。主治湿阻气滞所引起的脘腹痞胀,脚气,水肿等证。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剂。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腹皮有兴奋胃肠道的功能,其煎剂能使肠管收缩加强,紧张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