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文章导读:500种中药现代研究-祛风湿药-海桐皮 |
为豆科常绿乔木植物刺桐 Erythrina varie- gata L. var. orientalis(L.)Merr. 的干燥树皮。味苦、辛,性平。入肝、脾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杀虫。主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疼痛、痢疾、牙痛、疥癣。内服:煎汤,6~12g;或酒浸。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树皮含刺桐灵碱(Erythraline)、氨基酸和有机酸。
药理作用:海桐皮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1:3 )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四肢骨折后期关节功能障碍 海桐皮、鸡血藤、透骨草、伸筋草、桑寄生、续断、天仙藤各15g。上肢加姜黄12g,桑枝15g;下肢加牛膝、木瓜各20g。上药加水1500ml,煮沸20~40 分钟,取滤液熏洗患处,每剂药可熏洗2天,每日 3~4 次。治疗132例,痊愈108例,显效19例,有效5例。〔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0;13(6):33〕
2. 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海桐皮、梓白皮、川槿皮、榆白皮、白藓皮、生地黄、熟地黄各15g,地肤子、蛇床子、当归、赤芍各9g,苦参、首乌各10g ,红花6g,甘草5g。随证加减,小儿量酌减。水煎服,每日1剂。内服后的中药渣内再加入苦参、蛇床子各30g,以适量水复煎,于每晚临睡前擦洗患处。治疗70例,痊愈53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2例。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福建中医药 1991;22(6):14〕
方剂选用:
1. 治疗时行赤毒眼疾:海桐皮一两,切碎,盐水洗,用滚汤泡,待温洗眼。(《本草汇言》)
2. 治疗脚挛不能伸举:海桐皮、当归(去芦,洗净,焙干)、牡丹皮(去心)、熟干地黄、牛膝(去芦,酒浸,焙干)各一两,山茱萸、补骨脂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葱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海桐皮散)
3. 治疗伤折,辟外风,止疼痛:海桐皮一两(锉),防风二两(去芦头),黑豆一两(炒熟),附子一两(泡裂,去皮、脐)。上药捣细,罗为散。
每服,以温酒下二钱,日三、四服。(《太平圣惠方》海桐皮散)
4. 治疗风虫牙痛:海桐皮煎水漱之。(《太平圣惠方》)
配伍效用:
海桐皮配伍蛇床子 海桐皮祛风杀虫止痒;蛇床子燥湿杀虫止痒。二者伍用,有杀虫止痒作用,外用治疗风癣、疥疮、湿疹而瘙痒明显者。
【注意事项】
宜忌:血虚者不宜服。
【医家论药】
“海桐皮,能入肝经血分,祛风除湿,及行经络,以达病所。用者须审病自外至则可。若风自内成,未可妄用,须随症酌治可耳。”(《本草求真》)
“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甘、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肤赤。”(《开宝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