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文章导读:500种中药现代研究-泻下药 峻下逐水药-甘遂 |
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 Euphorbia kansui Liou 的块根。味苦、甘,性寒,有毒。入脾、肺、肾经。功能:泻水饮、破积聚、通二便。主治:
水肿胀满、留饮、结胸、风痰癫痫、噎膈、癥瘕积聚、二便不通。内服:煎汤,0.5~3g ;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根含三萜类化合物,如大戟酮(Euphorbon)、大戟二烯醇(Euphadienol,α-Euph- ol)、α-大戟醇(α-Euphorbol,Euphorbadienol)、表大戟二烯醇(20-Epi-Euphol,Tirucallol)。尚含有棕榈酸、柠檬酸、草酸、鞣质、树脂、葡萄糖、蔗糖、淀粉及维生素B1。
还发现根内有20-去氧巨大戟萜醇(20- Deoxyingenol)、巨大戟萜醇(Ingenol)和13-氧化巨大戟萜醇(13-Oxyingenol)的若干种衍生物和甘遂萜酯(Kansuinine)A、B。
药理作用:
1. 泻下作用 甘遂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存在于酒精浸膏内,其有效成分是将甘遂的乙醇浸膏剂在水浴上蒸干后得到的一种不溶于水的黄色树脂物质。动物实验证明: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给予小鼠口服10~50g(生药)/kg,约半数见明显泻下作用,前者作用较强,毒性也较大,58只小鼠服药后死亡11只,后者则无死亡。小鼠口服生甘遂或炙甘遂粉剂的混悬液 6~9g/kg,有泻下作用,但无死亡。提取乙醇浸膏后的残渣或甘遂的煎剂则无泻下作用。
2. 其他作用 生甘遂小剂量能增强离体蛙心的收缩力,然不改变其频率,大剂量则起抑制作用。甘遂萜酯 A、B 有镇痛作用。
甘遂煎剂对大鼠无利尿作用。健康人口服亦无明显利尿作用。但临床实践表明:用炙甘遂末内服治疗肾脏性水肿,或是用甘遂散外敷治疗不同疾病引起的小便不利,皆有通利小便之效果。有报道指出,加热处理可使甘遂毒性及一般药理活性(包括利尿)均降低。传统的种种加工炮制方法,虽可减轻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却增强其利尿性。
用甘遂的乙醇浸出物给妊娠豚鼠作腹腔或肌肉注射,均呈现一定的抗生育作用。其引产效果与给药剂量有密切关系。当剂量为10mg/kg时即可发生引产效果。
3. 甘遂配伍甘草应用的研究 一些研究认为,甘遂与甘草配伍应用,可产生不良反应;但也有与此不同的结论。曾有报道,豚鼠单用甘遂煎剂约2g/kg,无异常反应,若加服甘草煎剂约 6.5g/kg,部分动物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轻度痉挛或抽搐,个别发生死亡。因此认为二者不能配伍应用。
亦有报道认为,如将甘遂与醋共煮,或与甘草及桔梗二者共煮,不仅疗效好,而且比较安全。但与大豆共煮,则毒性增强。家兔单服甘草煎剂2.2g/kg,呼吸、心跳、体温、瞳孔、大便均无异常反应,加用甘遂煎剂 6.6g/kg,仍无异常反应,因此认为未能证明二者不能配伍应用。
尚有报道,大鼠实验甘遂与甘草配伍时,如甘草的用量与甘遂的用量相等或低于甘遂的用量,无相反作用,有时可能解除甘遂的副作用;如甘草的用量大于甘遂则有相反作用。甘遂乙醇浸出液给予小鼠腹腔注射的实验表明:与甘草配伍时,甘遂的毒性大大增加,且配伍的甘草愈多,毒性亦愈大。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百日咳 甘遂、巴戟各4g,面粉20g,制成甘遂散。每次用量分别为:4个月~1岁者0.5g,1~3岁者1g,3~6岁者1.5g,6~10岁者2g。白开水送服,每天3次。治疗50例,服药10~20天痊愈40例,显效9例,无效1例。绝大多数服药10天获愈。〔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4;(10):24〕
2. 治疗哮喘a. 白芥子、元胡各21g,细辛、甘遂各12g,共研细末,分3次使用,用姜汁调成膏状,平摊在六块方圆1寸的油纸上,贴在肺俞、心俞、膈俞。治疗223例,痊愈72例,显效86例,好转35例,无效30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8;(6):336〕
b. 白芷、白芥子、甘遂、半夏各15g。共为细末,等分3包,每次用1包。以鲜姜汁调成厚糊状,敷双侧心俞、肺俞、膈俞穴上。每次1~2小时,微感疼痛即可取下。每隔10天敷1次,3次为1疗程,每年可连敷1~2个疗程,季节不限。注意事项:本方一般用于哮喘静止期,发作期也可应用但缓解发作的作用较弱,宜配合其他处理;本药有刺激性,不宜敷之过久,以免造成皮肤起泡甚至溃烂;孕妇慎用。〔赤脚医生杂志 1974:(1):42〕
3. 治疗肺炎 甘遂、大戟、芫花各等量,以醋煮沸后晾干,研成细粉,视年龄及身体状况服用 0.5~2g,每日1次,用大枣10枚煎汤50ml冲服。配合一般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炎26 例,大病灶肺炎3例,大叶性肺炎4例,暴喘型肺炎7例,治愈44例,1例因入院时已垂危而死亡。〔山东中医杂志 1981;(创刊号):26〕
4. 治疗结核性胸膜炎a. 甘遂3g,大黄、芒硝各9g,水煎服。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6 例(胸水少者4例,胸水达第五肋间水平者1例,胸水达第三肋间水平者1例),4例胸水少者服药1~3 剂后胸水消失,余2例服药6~9剂胸水消失。〔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3;(1):26〕
b. 甘遂30g、甘草15g,加水500ml,文火煎至350ml。每次空腹服50~75ml,每日3次,3天为1疗程。并加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10例,显效9例,有效1例,胸水消退时间平均6.1 天。〔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9 ;(2):117〕
5. 治疗腹水 甘遂(面煨)、大戟、黄芪(醋炒黄)等份研末,大枣6枚煮熟取肉与上药和匀,做成6丸,每日早晨空腹服2丸,以大枣煎汤送服。治疗肝硬化腹水严重、顽固难消、体质尚好、无出血倾向者,取得了较好效果。〔山东中医杂志 1983;(6):11〕
6. 治疗急腹症 生甘遂面0.9g、生大黄面0.6g、芒硝0.3g。用20ml沸水冲化。上药为1次量,待温口服或自胃管注入,2小时后再用1次,以后4~6小时1次(只限用4次)。治疗急性腹膜炎、肠梗阻364例,治愈329例,中转手术21例,无效8例,死亡6例。总治愈率94%。〔北京中医 1992;(3):26〕
7. 治疗寒冷型多形性红斑 甘遂、甘草各9g,加水1500~2000ml煮沸10分钟后,对患部先熏后洗各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2周。治疗42例寒冷型多形性红斑患者,皮损全部消退者30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4~14天见效,平均7天。次年6例复发,再用上法,皮损于5~7天得到控制。〔浙江中医杂志 1984;(3):117〕
8. 治疗小便不通 甘遂末10g,面粉适量,麝香少许(亦可用冰片代),加温开水调成糊状,外敷中极穴处(脐下四寸),方圆约2寸,一般30分钟即见小便通利,无效时可继续用热敷。治疗不同疾病引起的小便不通患者8例,外敷1次排尿的5例,2次排尿的2例,外敷2次再加热敷排尿的1 例。〔新医学1972;(11):55〕
9. 治疗尿潴留 煨甘遂研细末,用时以3~6g 酒调成糊,外敷神阙穴,盖上软薄膜并用纱布扎紧,保持4~6小时,无效更换一料,可连用3次。同时用甘草10g 煎汤顿服。甘遂用量视情况由少到多试用。治疗术后尿潴留27例,痊愈24例,好转3例。〔湖南中医杂志 1989;(5):37〕
10. 用于引产a. 用50%甘遂的乙醇提取液 0.5~1.0ml 作羊膜腔注射引产123例,与用0.5%雷佛奴尔引产者57例比较,甘遂组的产程发生早,时间短,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完整,产后出血少,病人痛苦少。〔吉林医学 1987;(1):46〕
b. 用50%甘遂无水乙醇注射液作羊膜腔内注射引产120例,结果经1次注药后引产成功者110例,占91.6%。总成功数为117例(97.5%),引产时间平均为28小时51分,排出均为死胎。失败3例(2.5%)。〔福建医药杂志 1984 ;(1):23〕
11. 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甘遂、枳壳、赤芍、昆布各10g,甘草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7例,均愈。一般2剂后肿胀开始缩小,1 周左右积液可完全吸收。〔四川中医 1990;(7):26〕
方剂选用:
1. 治疗水肿腹满:牵牛子半两(生用),甘遂(微炒)一钱。上二味粗捣筛,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盏,煎至五分,放温细呷,不计时。(《圣济总录》二气汤)
2. 治疗卒身面浮肿,上气喘息:甘遂半两(煨令微黄),蒜瓣半两(煨熟,研),黑豆半两(炒熟)。上药除蒜外,捣罗为末,用蒜并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木通汤下十丸,每日二服。(《太平圣惠方》甘遂丸)
3. 治疗风痰迷心癫痫及妇人心风血邪:甘遂二钱,为末,以猪心取三管血,和药,入猪心内,缚定,纸裹煨熟,取末,入辰砂末一钱,分作四丸。每服一丸,将心煎汤调下,大便下恶物为效,不下再服。(《济生方》遂心丹)
4. 治疗二便不通:甘遂末以生面糊调,敷脐中及丹田内,仍艾灸三壮,饮甘草汤,以通为度。(《太平圣惠方》)
5. 治疗脚气肿痛,肾脏风气,攻注下部疮痒:甘遂半两,木鳖子四个。为末,猪腰子一个,去皮膜,切片,用药四钱,掺在内,湿纸包,煨熟,空心食之,米饮下,服后须伸两足,大便行后,吃白粥二、三日为妙。(《本事方》)
配伍效用:
甘遂配伍牵牛子 甘遂泻水逐饮;牵牛子逐水消肿。二者合用,可加强逐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水肿腹满、二便不利等。
【注意事项】
宜忌:气虚、阴伤、脾胃衰弱者及孕妇忌服。
“瓜蒂为之使,恶远志,反甘草。”(《本草经集注》)
毒副作用:甘遂醇浸出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346.1mg/kg。甘遂萜酯A对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30mg/kg。用甘遂醇浸出物给家兔连续静脉注射(10mg/kg)一周后,尸检发现心、肝、肾有一定的中毒性的组织学改变;给家兔股四头肌注射甘遂醇浸出物后,病理学检查可见横纹肌明显肿胀,部分纤维玻璃变性、崩解,间质明显水肿;此浸出物尚有很强的溶血作用。
甘遂的毒理作用类似巴豆酸和斑蝥素,对肠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引起炎症充血及蠕动增强,并有凝聚、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
本品中毒的潜伏期为0.5~2小时,中毒表现为:腹痛、峻泻、里急后重,或出现霍乱样米汤状大便,呕心、剧烈呕吐,脱水,头痛、头晕,心悸,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脉搏细弱,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中毒救治:
1. 用温开水洗胃,灌服鸡蛋清、服用解毒剂(活性炭2份、氧化镁1份、鞣酸1份,将其1~3茶匙加50~200ml水服下)、导泻及高位灌肠。
2. 腹痛剧烈时,用盐酸吗啡15mg肌肉注射,或肌肉注射硫酸阿脱品0.5mg。中毒半小时至1小时给予10%氢氧化铝凝胶10~15ml。呼吸衰竭时,给予兴奋剂或强心剂,如尼可刹米、山梗菜碱及洋地黄制剂。
3. 其他处理:酌情补液。必要时吸氧、输血、人工呼吸等。
4. 中草药治疗:
a. 生绿豆30g,生大豆15g,黄柏9g,黄连6g。水煎服。
b. 人参9g,黄连6g。水煎,下痢不止时内服。
【医家论药】
“味苦气寒,苦性泄,寒胜热,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乃泄水之圣药。水结胸中,非此不能除,故仲景大陷胸汤用之,但有毒,不可轻用。”(《珍珠囊》)
“甘遂,其味苦,其气寒而有毒,善逐水。其主大腹者,即世所谓水蛊也。又主疝瘕腹满、面目浮肿及留饮,利水道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气肿满者,谓诸病皆从湿水所生,水去饮消湿除,是拔其本也。”(《本草经疏》)
“甘遂,破癥坚积聚如神,退面目浮肿,祛胃中水结,尤能利水。此物逐水湿而功缓,牵牛逐水湿而功速,二味相配,则缓者不缓,而速者不速矣。然而甘遂亦不可轻用也,甘遂止能利真湿之病,不能利假湿之症。水自下而侵上者,湿之真者也,水自上而侵下者,湿之假者也。真湿可用甘遂以开其水道,假湿不可用甘遂以决其上游。真湿为水邪之实,假湿乃元气之虚,虚证而用实治之法,不犯虚虚之戒乎,故一决而旋亡也。”(《本草新编》)
“甘遂,苦甘寒,泻肾膀胱及隧道水湿,逐留饮水胀,攻痞结疝瘕。”(《本草害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