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500种中药现代研究-清热药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中医人www.tcmer.com是以介绍健康知识为主,以推广中国传统医药为特色,包含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的综合性医药门户网站。本文题目为500种中药现代研究-清热药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主要介绍“500种中药现代研究-清热药,清热凉血药-生地黄”">
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古籍 >> 当代著作 >>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清热药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

  • 文章导读:500种中药现代研究-清热药 清热凉血药-生地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者称为“鲜地黄”;若将地黄缓缓炽焙至约八成干入药者,称为“生地黄”、“干地黄”。鲜地黄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生津、止血。主治:温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功能:滋阴、养血、凉血。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咳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内服:煎汤,12~30g;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地黄根茎中含有β-谷甾醇(β- Sitosterol)、甘露醇(Mannitol)及少量豆甾醇(Stigmasterol)、微量的菜油甾醇(Campesterol)。亦含地黄素(Rehmannin)、梓醇(Catalpol)、二氢梓醇(Dihydrocatalpol)、乙酰梓醇(Acetylcatalpol)、单密力特甙(Danmelittoside)、密力特甙(Melittoside)、去羟栀子甙(Geniposide)、筋骨草甙(Ajugoside)、胡萝卜甙(Daucosterol)、1-乙基-β-D-半乳糖甙(1-Ethyl-β-D-galactoside)、地黄甙(Rehmannioside)A、B、C、D等环烯醚萜、单萜和甙类。
           亦含有机酸类,如:苯甲酸(Benzoic acid)、苯乙酸(Caprylic acid)、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Methoxy-4-hydroxybenzoic acid)、肉桂酸(Cin-nam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辛酸(Caprylic acid)、壬酸(Nonanoicacid)、癸酸(Decanoic acid)、十二烷酸(Lauric acid)、十四烷酸(Tetradecanoic acid)、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acid)、十九烷酸(Nonadecanoic acid)、二十烷酸(Eicosanoic acid)、二十一烷酸(Heneicosanoic acid)、二十二烷酸(Docosanic acid)等。
           尚含有水苏糖(Stachyose)、葡萄糖(Glucose)、蔗糖(Sucrose)、果糖(Fructose)、棉子糖(Raffi- nose)、甘露三糖(Mannotriose)、毛蕊花糖(Verbas- cose)、半乳糖(Galactose)以及维生素A类物质。
           鲜地黄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以精氨酸含量最高;干地黄中有15种氨基酸,其中丙氨酸含量最高。地黄中还含有铁、锌、锰、铬等20多种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a. 对心脏的作用:实验证明:生地黄流浸膏对蛙心的收缩力有显著增强作用,对衰弱的心脏更显著,但大剂量能使正常蛙心中毒,大白鼠静脉注射地黄的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对心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心跳变慢甚至停止。因此,大剂量使用地黄时应注意对心脏的毒性。
           b. 对血压的影响:大鼠腹腔注射怀地黄水、醇、醚提取液,结果表明:水提取液对急性实验性高血压有明显降压作用,而醇、醚提取液对高血压无明显影响,对寒冷(室温23℃)情况下的血压则有稳定作用。地黄浸膏静脉注射于家兔和狗可使血压上升。蟾蜍后腿灌流时,中等浓度使血管收缩,高浓度则使血管扩张。给麻醉犬及兔静脉注射怀庆地黄的醇提取液可使血压下降。实验证明:六味地黄汤对大白鼠实验性肾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血压、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
           2. 对血液的作用 地黄乙醇提取物所得的黄色针状结晶能缩短兔凝血时间,而其水煎剂的作用不明显。实验证明: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的水煎剂都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相互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对九种不同的生地黄和熟地黄进行的 DIC 作用研究证明,中国产熟地黄其中一种有抗凝血酶作用,两种有激活纤溶系统的作用,能明显对抗凝血酶和内毒素诱发大白鼠 DIC 的发生,但均无血小板凝集作用。
           地黄既有止血作用,又有抗凝血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00%的生地注射液给大鼠腹腔注射,每天 1ml,连续6天,能使接受60钴照射所致的血小板损害减轻,回升加快。
           3. 对血糖的影响 地黄对血糖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煎剂、浸剂或醇浸膏给家兔灌胃或注射后,能降低正常血糖和由肾上腺素、氯化胺引起的高血糖。曾有报道,兔皮下注射地黄醇浸膏溶液 2g/kg 或灌胃4g/kg均可使血糖下降。注射给药比较明显,给药后4小时血糖降至最低水平。肌注地黄醇浸膏溶液20g,也可抑制和预防肾上腺素所致的兔血糖升高。单味生地降血糖作用比葛根显著;八味地黄丸的降血糖作用并不强于单味地黄。有人报道八味地黄汤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高血糖有降低作用。另有报道地黄水或醇浸出物仅降低正常兔血糖,而对肾上腺素所致的高血糖无效。
           但也有相反报道,用地黄的醇浸膏、煎剂、水浸剂等对家兔进行实验,未观察到地黄的降血糖作用。
           4.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怀地黄有明显镇静作用,其作用部位可能在大脑皮层。其水提取液可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并能加强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和硫喷妥钠的催眠作用,同时也能对抗安钠咖的兴奋作用,但不能对抗硝酸士的宁和戊四氮所致的惊厥作用。地黄的镇静作用有利于缓解高血压病人的症状,明显改善高血压病人引起的失眠,有效率达 94%。有人认为地黄的镇静成分主要为水溶物,口服地黄水煎浸膏剂、醇浸剂或腹腔注射 10g/kg 均能对戊巴比妥钠的催眠效应产生协同作用。
           5. 抗炎、抗过敏作用 地黄煎剂灌胃对大白鼠甲醛性关节炎和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并能抑制松节油皮下注射引起的肉芽肿和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地黄水提取液对组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和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膜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蛋清所致急性炎症也有抗炎作用,而地黄的醇及醚提取液则无抗炎作用。
           有报道认为,干地黄水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外周血液中的T 淋巴细胞,干地黄醇提取物能明显促进抗SRPC抗体-溶血素生成,减少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熟地黄水提取物则无此作用。
           6. 抗真菌作用 地黄水浸剂对须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及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7. 对内分泌的影响 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临床观察发现,地黄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减少激素引起的阴虚阳亢的副作用。生地与地塞米松合用,能使家兔皮质酮浓度逐渐上升,但病理学观察则显示其对兔的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形态学未见明显改变,从而提示生地能减轻由糖皮质激素对兔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和形态的影响。动物实验表明:地黄能对抗连续服用地塞米松后血浆皮质酮浓度下降,并能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地黄煎剂灌胃能显著降低大白鼠肾上腺维生素 C 的含量。
           8. 抗肿瘤作用 六味地黄汤能明显对抗N-亚硝基氨酸乙酯诱发小鼠前胃鳞状上皮细胞癌(类似人的食管癌)的作用。一般认为,地黄的抗肿瘤作用与增加免疫功能有关,地黄具有促进机体淋巴母细胞的转化、增加 T 淋巴细胞数量的作用,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特别对免疫功能低下者作用更加明显。
           9. 其他作用 有报道麻醉犬静脉注射地黄浸膏后,单位时间内尿量有增加,利尿原理可能与其强心和扩张血管等作用有关;但亦有报道,地黄水煎浸膏和醇浸膏对大鼠的利尿作用未能被证实。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高血压病 滋潜利复方降压片:每片含生地干浸膏0.15g(相当于原生药1.5g),泽泻干浸膏0.068g(相当于原生药0.75g),钩藤总碱6mg (相当于原生药3g)。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治疗56例,显效24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0.4%。〔中医杂志 1980;(5):31〕
           2.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生地30份,大黄15份,黄连9份,生黄芪15份,生甘草6份,研末,过20目筛后混合制成四黄粉,分包备用。用时取四黄粉30g,加水200ml,煮沸2分钟过滤,去渣凉服。每天2次分服。重症加倍。5天为1疗程。治疗100 例,止血成功者90例。〔中医杂志 1983;(12):59〕
           3. 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生地30~60g,随证加味,水煎服。治疗20例,显效(出血症状、淤斑淤点均未再现,血小板10万以上)7例,有效(血小板虽有下降趋势,但未见出血现象)5 例,进步(出血症状基本控制,血小板虽有下降,但比治前仍有不同程度的上升)6例,无效2例。服药时间最短者15天,最长者94天。〔浙江中医杂志 1986;(3):114〕
           4. 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干地黄90g,切碎,加水600~800ml,煮沸1小时,过滤得药液 500ml,1日内1次或分2次服完。儿童用成人量的 1/3~1/2。采用间歇服药法,即6天内连续服药3天;经1个月后,每隔7~10天连续服药3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2例,11例于服药后半天至3天,1例于服药后6天,关节疼痛减轻,肿胀开始消退,关节机能逐渐恢复,结节红斑消退,体温渐降。治疗15~20天后,治愈9例,显著进步3例。一般在症状消失后血沉也恢复正常。治愈病例经 3~6 个月的观察,复发1例,再以地黄治疗仍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例,无明显疗效 1 例。多数在 1~5 个月内关节疼痛减轻,肿胀开始消退,肢体活动障碍好转;少数病例关节肿胀消退虽迅速,但疼痛减轻较迟缓。有效病例中随访也有少数复发。〔中华医学杂志 1965;51(5):290〕
           5. 治疗便秘 玄参麦冬各50g,生地50~100g,水煎25~30分钟,每剂分2次服,连服3日为1疗程。治疗50例,显效(3日内恢复正常)41 例,有效(3~6日内恢复正常)9例。〔中医药信息 1987;(1):26〕
           6. 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皮肤病 生地90g 切碎,加水1 000ml,煎煮1小时,过滤得药液300ml,1次或2次服完。儿童用成人量的1/3~1/6。采用间隙服药法,即每次连续服药3天,共服4次,第1次服药后停药3天,第2次停药7天,第3次停药14天,总计36天(12个服药日)为1疗程。1疗程后停药1个月可开始第2疗程。治疗37 例(1例加用抗生素),痊愈28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5例,无效1例。其中以对湿疹的疗效比较明显。〔天津医药杂志奯 1966;8(3):209〕
           7. 治疗红斑狼疮性肢痛 生地120g,黄芩 60g,苦参30g,水煎服。治疗20例,全部临床治愈。10天内治愈者13例,11~30天治愈者5例,1~3个月治愈者2例。〔山东中医杂志 1981;(2):93〕
           8.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生地黄60g,黄酒 500ml,为1日量。将生地黄放锅中,先加黄酒 375ml,再加冷水125ml,用文火煮开,水开后去掉锅盖任其挥发,煎至药液剩100ml 左右,倒在杯里,然后将剩下的125ml 黄酒加冷水250ml,倒入锅中,用上法煎取药液100ml,两次药液混合,放红糖少许调味,早晚2次分服。治疗48例,全部有效。用药时间最短1天,最长3天,平均2天。〔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11(3):176〕
           9. 治疗席汉综合征 干地黄90g,切碎,加水 900ml,煮沸并不断搅拌,1小时后过滤得药液 200ml,1次服完,连服3天,以后于第7天、第16 天和第33天开始各连服3天,共35天12个服药日,此后每隔1~3个月视病情重复上述治疗1次。若身体衰弱或服药后轻度腹泻,用干地黄45~50g,炮姜1.6g,白术8g,水煎服,隔5天服药5天。除急救危象和必要的抗生素、补液外,不加用其他药物。治疗10例,经3~5个月的治疗后,子宫恢复正常大小者2例,10例的尿17-羟皮质醇和17-酮类固醇排出量均见增加。〔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5(8):476〕
           10.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将鲜生地洗净、拭干,削去外皮之毛根及坑凹部分,再用盐水充分洗净,擦干后切成薄片,放入消毒过的研钵内,捣成糊状,以4层消毒纱布包紧挤榨取汁过滤。每斤鲜生地约取汁50ml。每100ml 药汁加入冰片末1g,制成1%的混悬液。用时先以双氧水清洗耳道,用消毒棉花拭干,然后滴入药液2~3滴,再在外耳道塞一小棉球。每日或隔日1次。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0 例,症状消失12例,进步7例,无效1例;治疗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3例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外耳道炎6例(8例配合抗菌药物),结果症状消失5 例,进步4例。有的经治3~5次即愈,无不良反应。〔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57;5(2):1 12〕
           方剂选用:
           1. 治疗中风四肢拘挛:干地黄、甘草麻黄各一两。细切,用酒三升,水七升,煎至四升,去渣,分作八服,不拘时,日进二服。(《证治准绳》地黄汤)
           2. 治疗消渴:
           a.生地黄三斤(细切),生姜半斤(细切),生麦门冬二斤(去心)。上三味一处于石臼内捣烂,生布绞取自然汁,慢火熬,稀稠得所,以磁盒贮,每服一匙,用温汤化下,不拘时。(《圣济总录》地黄汤)
           b.黄芪、茯神、栝楼根、甘草、麦门冬各三两,干地黄五两。上六味,细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进一剂,服十剂。(《备急千金要方》)
           3. 治疗吐血经日:生地黄汁一升,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末)。上药相和,煎至半升,分为二服,温,食后服。(《太平圣惠方》)
           4. 治疗虚劳吐血不止:生干地黄一两,黄芩一两,白芍药一两,阿胶二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一两,伏龙肝二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糯米粥饮调下二钱。(《太平圣惠方》)
           5. 治疗阳乘于阴所致吐血、衄血: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等份。上研,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妇人良方》四生丸)
           6. 治疗诸疮不合,生肌:生干地黄三合,白芨、白敛、甘草(生锉)各半两,白芷三分,猪脂半斤(炼)。上六味除脂外,捣罗为末,入脂内熬成膏,侯冷,日三、四上涂之。(《圣济总录》地黄膏)
           7. 补虚除热,治疗痈疖痔疾:生地黄随多少,三捣三压,取汁令尽,铜器中汤上煮,勿盖,令泄气,得减半,出之,布绞去粗碎结浊秽滓,更煎之令如饧,酒服如弹丸许,日三。(《备急千金要方》地黄煎)
           8. 治疗冲任气虚,经血虚损,月水不断,绵绵不止:生干地黄(焙)二两,黄芩(去黑心)、当归(切,焙)、柏叶各一分半,艾叶半分。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入蒲黄一钱匕,空心食前服。(《圣济总录》地黄汤)
           9. 治疗妊娠堕胎后血出不止,少腹满痛:生干地黄(焙)、当归(焙,切),芎藭(去芦头)各二两,阿胶(炙令燥)、艾叶各半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服之,晚后再服。(《圣济总录》地黄汤)
           10. 治疗产后崩中,下血不止,心神烦乱:生地黄汁半小盏,益母草汁半小盏。上药,入酒一小盏相和,煎三、五沸,分为三服,频频服之。(《太平圣惠方》地黄酒)
           11. 治疗血瘕:生干地黄一两,乌贼骨二两。上为末,空心温酒调下七服。(《普济方》地黄散)
           配伍效用:
           生地配伍鳖甲、地骨皮 生地养阴清热;鳖甲滋阴清热;地骨皮凉血退蒸而疗阴虚内热。三者伍用,有滋阴清热之功效,用于治疗手足心热、夜间尤甚,口干而渴等属阴虚内热者。
           生地配伍生侧柏叶、生荷叶、生艾叶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侧柏叶凉血止血;荷叶清热止血散淤;艾叶温经止血,又可防止前三味药寒凉太过而留淤。四药新鲜生用,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引起的一切出血症候。
           生地配伍大黄 生地甘寒微苦,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大黄攻积导滞、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淤通经。二者伍用,既可清热凉血;又能通便泄热。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以及热结津枯之便秘等症。
           生地配伍木通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木通上清心经之火,下利小肠之热,利尿通淋。二者相伍,有清热生津、泄热而不伤阴之功效,用于治疗心经有热上炎所致之口舌生疮;心热下移小肠而致之小便短赤。
           生地配伍熟地 生地甘寒,功擅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熟地甘温,长于补血填精、滋阴润燥。二者合用,共奏补血凉血止血、滋阴生津润燥之功效,用于治疗津伤、阴亏、血虚之口渴、便秘、头痛头晕、烦躁、失眠、持续低热以及月经过多、崩漏等症。
           生地配伍玄参 生地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滋阴养血凉血;玄参苦甘咸寒,入肺、胃、肾经,滋阴、清热、除烦、解毒。二者伍用,共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热入血分之神昏谵语、吐血、衄血;热盛伤津之心烦口渴、大便秘结以及阴虚火旺之咽喉肿痛、骨蒸劳热、夜寐不宁等症。
           【注意事项】
           宜忌: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胸膈多痰者忌服。
           毒副作用:地黄水煎浸膏剂和醇浸剂给小鼠灌胃60g/kg,连续3天,观察一周,未见动物死亡及不良反应。地黄水煎膏剂或醇浸剂给大鼠灌服18g/kg,每天1次,连续半月,动物行为、体重、血中非蛋白氮、谷丙转氨酶值均无明显改变,肝、肾组织亦无明显病变。
           临床应用本品,少数患者服药后可有腹泻、腹痛、头晕、疲乏、心悸等反应,均于数日内自行消失。曾有报道:吃生地100g,20 分钟后出现休克状态,经抗休克治疗而恢复正常。
           【医家论药】
           “生地黄,……性虽大寒,较熟地则犹宣通而不泥膈,故能凉心火之血热,泻脾土之湿热,止鼻中之衄热,除五心之烦热。其或虚而生热者,不可多用,以性大寒故也。惟劳倦伤脾热者当用,以脾经大络之血损也。女人崩中血不止,产后血上攻心,胎动下血,老人津液枯绝,大肠燥结不润者,皆当用之。又实脾药中用二三分,以固脾气,使脾家永不受邪,但不可多用,以大寒恐倒脾气也。或用姜汁炒,或用醇酒洗,或用砂仁酒浸,皆制其寒性,免泥滞也。忌铁器。痘家血热之症,宜用之以凉血解毒,便滑者禁用。”(《药鉴》)
           “生地,凉头面之火,清肺肝之热,热血妄行,或吐血,或衄血,或下血,宜用之为主,而加入荆芥,以归其经,加入三七根末,以止其络。然而此味可多用而不可频用,可暂用而不可久用也。当血之来也,其势甚急,不得已重用生地,以凉血而止血,若血一止,即宜改用温补之剂,不当仍以生地再进也。如日日煎服,久则脾胃大凉,必至泄泻,元气困乏,而血又重来。”(《本草新编》)
           “生地,为补肾要药,益阴上品,故凉血补血有功,血得补,则筋受荣,肾得之而骨强力壮。又治胎产劳伤,皆血之愆,血得其养,则胎产获安。又肾开窍于二阴,而血主濡之,二便所以润也。”(《本草汇言》)
           “世人动云生地妨胃。其能开胃,人实不晓。惟胃中阳气不足者,服之则胃气不运而饮食减;若胃阴虚,而胃土干燥,致胃气不运者,生地滋其阴,以清其火,而胃气从此运行,饮食自然渐进。至时行热症,生地尤为切要,阴汁上充,则汗涌于肌表而经邪解;阴血下润,则秽泄于二便而腑邪出,故火邪溢于阳明经,冲生地汁于白虎汤中,战汗而顿解;邪热入于阳明腑,冲生地汁于陷胸汤中,便通而自退;更有火生痰,痰生火,交结于中,和生地汁于竹油、姜汁中则谵语直视等症即除。如无生地,可用干地黄,滚水浸透,绞汁冲服,防其泥滞,加枳壳川贝疏之。且气道通,邪气外达,而病自霍然。近人多以生地为补剂,又疑妨胃,畏不敢用,即用之,亦一、二钱而止,五、六钱而止。入诸药同煎,半成熟地,使邪滞于内而莫出,泥于膈而胃闭,遂视此为害人之品,禁不入方,致令胃阴枯涸,多有不可救药者,亦由用之不善也。”(《得配本草》)
           “干地黄,乃补肾家之要药,益阴宣之上品。”“生地黄性大寒,凡产后恶食作泻,虽见发热恶露作痛,不可用,用则泄不止。胃气者,后天元气之本也,胃困则饮食不运,精血不生,虚热何自而退,故并当归忌之。凡见此证,宜多加炮姜、桂心、人参必自愈。凡阴虚咳嗽,内热骨蒸或吐血等候,一见脾胃薄弱,大便不实,或天明肾泄,产后泄泻,产后不食,俱禁用生地黄、当归,误则同于前辙,慎之。凡胸膈多痰,气道不利,升降窒塞,药宜通不宜滞,汤液中禁入地黄。”(《本草经疏》)
           “干地黄,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本经逢原》)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