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我国主流医学界四大“ | |
[医药][组图]广东拟重点建设15个 | |
[评论]胡锡进:一些人不要再喊“ | |
[产业][图文]张强:绝大部分医生 | |
[名家医案]吴光炯治小儿胃食管反流所 | |
[五官科验方][图文]王保林自拟益气宣鼻 | |
[医药][组图]复旦版《2021年度中 | |
[养生保健]枸杞养生保健 关键是吃法 | |
[优生优育]诺如病毒是什么?诺如病毒 | |
文章导读:作者张雪冰 (1973-) , 女 (汉族) , 河北邢台人, 云南中医学院副研究馆员, 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医药文献学研究工作.; 吴生元 (1937-2016) , 男 (汉族) , 四川会理人, 云南省中医医院教授,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指导教师, 云南吴氏学术传承人, 主要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作者从基础理论、病因学、辨证论治和方药特点四个方面, 对扶阳学派中的经典火神派和卢氏火神派进行了初步的比较, 并提醒各位中医药从业者应该坚持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总则, 认真鉴别。 |
扶阳学派是中医学中较新的一个学术流派, 现在公认的是清末四川名医郑寿全为本学派的鼻祖, 本学派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尤其是近30年左右, 随着历届“扶阳论坛”的召开, 扶阳学派逐渐为世人所了解, 可以说成了中医学术流派中最活跃的一个。“火神派”一词最早见于《邛崃县志》, 据王杰明等的研究[1]:晚清以来, 一部份蜀医力主温热扶阳、临证擅用姜桂附等品取效, 时人谓之“火神派”, 其中以郑钦安为学派之代表。张存悌教授认为扶阳学派的称呼更规范, 而火神派则更通俗[2],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扶阳学派与火神派不尽相同, 不能等同视之, 但为了研究及论述的方便, 我们暂且认为二者为一个学派。近年来随着以卢崇汉为代表的部分现代火神派医家, 对火神派学术思想的阐释, 中医界发现其与郑钦安、吴佩衡等的某些观点有所不同, 于是有了卢氏火神派和卢氏扶阳派的提法, 火神派与卢氏火神派有何关系, 二者的异同又有哪些呢?卢氏火神派来源于火神派, 但某些观点及治疗思路又不等同于火神派, 可以说是对火神派的发展与创新。张存悌教授把火神派分为经典火神派和广义火神派, 经典火神派指“较为忠实的继承了郑钦安的学术思想, 选方用药带有明显的郑氏风格。”以郑钦安、吴佩衡、范中林等为主要代表人物[3,4], 卢氏火神派以卢铸之、卢永定、卢崇汉和李可等为代表, 形成了火神派中的不同派别, 从而使火神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使大家学习火神派更加直观, 本文仅从文献学角度, 对经典火神派与卢氏火神派在基础理论、病因学、辨证论治和方药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 对“阳气”与“阳虚”的实质认识相同 (阳主阴从观)
理论来源: (1) 《易经》“两仪总是太极, 一气流行也”;“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 乃统天”, “至哉坤元, 万物资生, 乃顺承天”。其中“一气”就是一元论中的“先天之气”或称“元气”, “乾”———阳也, 统天, “坤”———阴也, 顺承天, 明确了“阳主阴从”的关系。 (2)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 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意为阳气对于人本身来讲, 就像天上的太阳与万物的关系一样, 是生命的根本, 不可憾动, “有阳则生, 无阳则死”。这就是火神派重阳思想和阳主阴从观的理论来源, 火神派认为“阳气”为生命之根、先天之本, 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郑钦安在《医法圆通》和《医理真传》中都有相关的论述, 火神派的后人及卢氏火神派把这一观点进行了延伸, 认为“阳气”代表了一个人的生机, 抗病能力、康复和治愈的能力等, 阳气旺则表现为免疫力高、自愈力强、抗病能力强等方面, 而“阳虚”则表现为一派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 即祝味菊语:“阳气者, 抗力之枢纽也”。因此二者对“阳气”“阳虚”的认识与中医学的传统观点是一致的, 重点强调了阳气的主导作用。
2 生理病理基础:从生理的“一元论”、致病的邪正论、人身立命的“水火立极”到卢氏火神派的“以火立极”
郑钦安在《医法圆通》有论:“病有万端, 发于一元。一元者, 二气浑为一气者也。一气盈缩, 病即生焉。有余即火, 不足即寒”[5], “人自乾坤立命以来, 二气合为一气, 充塞周身, 上下四旁, 毫无偏奇。火盛则水盛, 火衰则水衰。此正气自然之道, 不作病论, 亦无待于扶。所谓偏盛者何?偏于阴者宜扶阳, 是言阴邪之盛, 不是言肾中之真阴偏盛也。偏于阳者, 宜扶阴, 是言邪火之盛, 不是言肾中之真阳偏盛也。”[6], “正也者, 阴阳太和之气也。……太和之气有亏, ……, 诸疾蜂起矣。……正日衰, 则邪日盛, 欲复其正, 必治其邪”[7],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 郑钦安认为人的生理基础为元阴元阳二气合一的“元气”、“正气”、“太和之气”;唐步祺在《郑钦安医书阐释》中则明确指中“先天先地二物, 浑为一气, 无多无少, 不倚不偏, 故曰中。立极在中”[8]。可见郑氏在生理病理方面, 即重阳亦重阴, 在其著作中并没有明确提出“阳主阴从”的观点, 他认为人体的生理基础为“火盛则水盛, 火衰则水衰”, 水、火为阴阳之征兆, 阳盛阴则盛, 阳衰阴则衰, 而不是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的阴阳对立关系;病理基础为阴阳偏盛, 但不是指真阴真阳的偏盛, 而是指人体内外阴邪或阳邪 (即客邪) 的偏盛, 从而损伤人体的正气, 即疾病所以发生的原因为“一气盈缩”、“阴邪”和“邪火”盛、“太和之气有亏”所致。也就是说疾病发生的原因为“正虚邪侵”, 其中正虚就包括了阴虚、阳虚, 邪气也包括了阴邪和阳邪, 因此郑钦安治病虽重视阳气, 但其生理病理观与《内经》、《伤寒论》可谓一脉相承, 也为辨证提供了依据。
《医理真传》卷三的独参汤方用药意解中更是明确提出了“夫人身所恃以立命者, 惟此水、火而已, 水、火即气、血, 即阴、阳”[9], 可以明确地看出郑氏认为人体生理基础的中心为“水火”即“阴阳”, 卷一中虽有多处论及“真阳”、“命门之火”、“阴火”, 其意也是在强调阴阳辨证。
卢崇汉在《扶阳讲记》中总结卢氏火神派的学术思想时提出了“人生立命, 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 在于以火消阴”的观点[10], 他认为:生命之源、生命之本, 是来自父母的先天真气, 即元阳、真阳,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贯穿生命活动、生命现象全过程。阴附于阳而存在, 因此人之生命只有一极, 即“真阳、命门之火”。这里的“真阳、命门之火”也与《医理真传》中的“真阳、命门之火”的代指不同, 一为先天, 一为虚火。这种观点强调了元阳的重要性, 并以之为中心, 认为阴是依附于阳而存在的, 把《易经》中阴阳互根、阳主阴从的关系进一步发挥, 把阳的“主导”作用转化为了“主宰”作用。与郑钦安的“太和之气”或“元气”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太和之气”或“元气”中元阴元阳地位相等, 毫无偏倚。因卢氏过分强调阳的作用, 因此病理基础也由所谓的“正虚”即阴虚、阳虚, 变成了“阳虚”, 这种对“正气”或“元气”的本质认识不同, 也导致了二者辨证论治方面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