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教材 >> 中医内科学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文章导读: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

 

分证论治

『实证』

胃中寒冷

症状: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进食减少,口淡不渴,舌苔白,脉迟缓。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方药:丁香散。

方中丁香、柿蒂降逆止呃,高良姜、甘草温中散寒。若寒气较重,胸脘胀痛者,加吴莱萸、肉桂、乌药散寒降逆;若寒凝食滞,脘闷嗳腐者,加莱菔子、槟榔、半夏行气导滞;若寒凝气滞,脘腹痞满者,加枳壳厚朴陈皮;若气逆较甚,呃逆频作者,加刀豆子、旋覆花、代赭石以理气降逆;若外寒致呃者,可加紫苏、生姜。

·胃火上逆

症状: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饮冷,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呃。

方药:竹叶石膏汤。

方中竹叶、生石膏清泻胃火,人参(易沙参)、麦冬养胃生津,半夏和胃降逆,粳米,甘草调养胃气。可加竹茹、柿蒂以助降逆止呃之力。若腑气不通,痞满便秘者,可用小承气汤通腑泄热,亦可再加丁香、柿蒂,使腑气通,胃气降,呃逆自止。若胸膈烦热,大便秘结,可用凉膈散。

·气机郁滞

症状: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纳减嗳气,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治法:顺气解郁,降逆止呃。

方药:五磨饮子。

方中木香、乌药解郁顺气,枳壳、沉香、槟榔宽中行气。可加丁香、代赭石降逆止呃,川栋子、郁金疏肝解郁。若心烦口苦,气郁化热者,加栀子黄连泄肝和胃;若气逆痰阻,昏眩恶心者,可用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若痰涎壅盛,胸胁满闷,便秘,苔浊腻者,可用礞石滚痰丸泻火逐痰;若瘀血内结,胸胁刺痛:久呃不止者,可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

『虚证』

·脾胃阳虚

症状: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毗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方药:理中汤。

方中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干姜温中散寒。可加吴茱萸丁香温胃平呃,内寒重者,可加附子肉桂。若嗳腐吞酸,夹有食滞者,可加神曲麦芽;若脘腹胀满,脾虚气滞者,可加香附、木香;若呃声难续,气短乏力,中气大亏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若病久及肾,肾失摄纳,腰膝酸软,呃声难续者,可分肾阴虚、肾阳虚而用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胃阴不足

症状: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治法:益胃养阴,和胃止呃。

方药:益胃汤。

方中沙参、麦冬玉竹生地甘寒生津,滋养胃阴。可加炙枇杷叶、柿蒂、刀豆子以助降逆止呃之力。若神疲乏力,气阴两虚者,可加人参白术山药;若咽喉不利,胃火上炎者,可用麦门冬汤;若日久及肾,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肝肾阴虚,相火挟冲气上逆者,可用大补阴丸加减。

【转归预后】

呃逆一证,病情轻重差别极大,一时性呃逆,大多轻浅,只需简单处理;可不药而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者,服药后也多治愈。若慢性危重病证后期出现呃逆者,多为病情恶化,胃气将绝,元气欲脱的危候。

【预防与调摄】

应保持精神舒畅,避免过喜、暴怒等精神刺激;注意避免外邪侵袭;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避免饥饱失常。发作时应进食易消化饮食,半流饮食。

【结语】

呃逆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病因主要是饮食不当,情志不遂,脾胃虚弱等,呃逆的病位在膈,病变关键脏腑为胃,与肺、肝、肾有关。主要病机为胃气上逆动膈。治疗原则为理气和胃,降逆止呃,并在分清寒热虚实的基础上,分别施以祛寒、清热、补虚、泻实之法。对于重危病证中出现的呃逆,急当救护胃气。

【文献摘要】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景岳全书·呃逆》:“哕者呃逆也,非咳逆也,咳逆者咳嗽之甚者也,非呃逆也;干呕者无物之吐即呕也,非哕也;噫者饱食之息即嗳气也,非咳逆也。后人但以此为鉴,则异说之疑可尽释矣。”“然致呃之由,总由气逆,气逆于下,则直冲于上,无气则无呃,无阳亦无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气也。”“然病在气分,本非一端,而呃之大要,亦惟三者而已,则一日寒呃,二日热呃,三日虚脱之呃。寒呃可温可散,寒去则气自舒也;热呃可降可清,火静而气自平也;惟虚脱之呃,则诚危殆之证,其或免者亦万幸矣。”

《证治汇补·呃逆》:“火呃,呃声大响,乍发乍止,燥渴便难,脉数有力;寒呃,朝宽暮急,连续不已,手足清冷,脉迟无力;痰呃,呼吸不利,呃有痰声,脉滑有力;虚呃,气木接续,呃气转大,脉虚无力;瘀呃,心胸刺痛,水下即呃,脉芤沉涩。,,“治当降气化痰和胃为主,随其所感而用药。气逆者,疏导之;食停者,消化之;痰滞者,涌吐之;热郁者,清下之;血瘀者,破导之;若吐若下后,服凉药过多者,当温补;阴火上冲者,当平补;虚而挟热者,当凉补。”

【现代研究】

温氏以二石龙牡汤治疗顽固性呃逆300例,其中男196例,女104例;病程3个月以内76例,3个月-1年208例,1年以上16例,大多数患者均长期应用过中西药物及针灸治疗。现采用二石龙牡汤治疗,组成:代赭石、磁石、生龙骨、生牡蛎陈皮木香人参、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6剂为1疗程,视病情可停药1-3日再服第2疗程。结果临床治愈196例(占65.3%),显效72例,好转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8,7%。并对临床治愈和显效者进行了1年的随访,结果268例中,复发者为37例,占13.8%。复发病例的自觉症状,大部分较治疗前轻,继续给予二石龙牡汤治疗,大多仍然有效。300例患者发病原因多与饮食不节,生活不规律,精神刺激,受风寒等因素有关;病种主要包括西医学的膈肌痉挛、胃肠疾病、神经官能症等。但本方对于脑血管病的高颅压症、尿毒症以及恶性肿瘤晚期疗效较差[陕西中医1992;13(1):11)。

甘氏报告喉癌术后顽固性呃逆治验。4例患者均为喉癌术1-3日后,并发顽固性呃逆。选用旋覆代赭汤合理中汤加减,药物为:炒党参、旋覆花、代赭石、公丁香、沉香粉、柿蒂、干姜、川牛膝、川朴、陈皮等。水煎过滤取汁,微温约150ml冲入沉香粉,用20ml注射器抽取药液¨经鼻饲管缓缓摇晃推人。2-3日后呃逆完全消失,维持治疗5日,停药后未见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993;(6):249]。

任氏治疗中风继发呃逆有独到的经验。认为中风继发呃逆是肝阳亢盛,极而生火,横逆犯中,胃气上逆所致。均用镇肝降逆法治疗,方用镇肝降逆方,常用药物为:代赭石15-30g(先煎),天麻l0g,茯苓l0g,橘皮l0g,竹茹l0g,柿蒂l0g,川郁金l0g,炒枳实l0g,上沉香片2g(研细末和服)。每日1剂,口服或鼻饲。若出血性中风继发呃逆,并有手足拘挛者,可加羚羊角粉5g(冲服),双钩藤log(后下),石决明15—30g(先煎);若属缺血性中风继发呃逆,可加丹参log[中医杂志1993;34(4):205]。

仝氏经验,皂荚对顽固性呃逆有立杆见影之效,再发再用仍有效。方法是取大皂荚1个研末,手指拈鼻吸之,并指压左耳枕顶部穴。几分钟后,喷嚏大作,呃逆顿止。本法适用于食道及胃部病变所致者及神经性呃逆。中枢性疾病,以及有出血倾向者不宜应用。本法为治标的权宜之计,对有器质性病变者仍应寻找病因。皂荚对鼻粘膜刺激极强,手指拈鼻吸即可取嚏,不必“吸人鼻中”[中医杂志1995;36(7):389)。

张氏将丁香郁金同用,加柿蒂、旋覆花、代赭石、半夏陈皮为方,治疗呃逆32例,均有显效[中医杂志1989;(4):213]。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