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
培养不重临床,医生陷入“文字堆”
在超过10年的时间里,这支由临床一线医生组成的培训团队,总共培养了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临床医生4500余人。许多基层学员带着问题来了又来,许多医院接二连三地派不同医生来参加。
有15年工作经验的西安唐都医院医生廖博,今年已是第二次来学习了:“上次是做颈椎手术,这次是颈胸腰。”他用“受益匪浅”形容第一次培训的感受:“解剖操作后,对整个手术流程心里更有底了,能真切地感知危险组织和非危险组织在哪个位置。”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教授看来,年轻医生手术基本功掌握得不够好就急着引入新术式,培养医生不重临床解剖,只依靠讲课、看视频学习,是目前临床医师教育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有专家戏称这是“将实习医生赶到文字堆里”(只会抄写病例)“把临床医学研究生赶到老鼠堆里”(只重科研和实验)。
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师现状不容乐观,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多依靠“师傅”式的言传身教,东部省市与中西部、大医院与基层医院医生间医术差距巨大。
遗体捐献不足,解剖标本严重缺乏
“向遗体捐献者默哀!”
每次解剖操作前,所有医生静默垂首。因为躺在病床上的,全都是志愿者生前慷慨同意捐献的遗体。
说起遗体捐献者,医生们都有着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感谢,因为他们知道,这群默默为人类医学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不仅弥足珍贵,更令人钦佩。
“如果多些尸体标本,让各地都能经常举办这样的学习班,手术安全度会大大提高。”廖博医生说。
要让更多临床专科医师通过解剖实践提升手术技能,最大的障碍是标本资源匮乏。李明磊透露:迄今上海已草签遗体捐献意向者约为3.5万人,占全国捐献意向者总人数的1/3。因为各种因素,真正实现遗体捐赠者不过7000多人,占了全国遗体捐献总人数的1/2。
遗体捐献者不足,已严重影响到了医生教育的整个环节。记者了解到,在标本资源较好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一般本科生的解剖课可以做到每6名学生在一具尸体标本上操作;而一些资源稀缺的医学院,往往是二三十名学生共用一具标本——多数人不可能动手操作,只能“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