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医药][图文]重磅!顶级大三甲率 | |
[医药][组图]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 | |
[医药][组图]中国科学院2023年院 | |
[医药]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 | |
[医药][组图]广东医院科研哪家强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 | |
[社会]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原书记陈 | |
[医药][组图]2023广东高校排名调 | |
文章导读: |
中医人网站消息 2011年1月14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刘延东宣读奖励决定。大会颁发了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师昌绪、王振义两位院士,两位院士各自获得了500万人民币的奖金。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院士,作为国内国际首屈一指的血液病专家,在1986年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因而获得国际肿瘤研究奖五项,国内国家级奖七项(一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14篇,主编专著5本。有消息称,近年来,中华医学会及相关机构一直在为王振义院士申报诺贝尔医学奖而奔走,无奈由于西方医学界的偏见等种种原因,王振义院士一直无缘问鼎。
链接: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新华网采编:他,一身白衣,俯身细细为病人查体,静静倾听他们诉说。慈祥的眼神,时时传递着无限的怜爱;温暖的话语,点燃患者重生的希望。这是每周四,上海一家医院一道特殊的风景线:87岁高龄、鹤发童颜的老医者在给白血病患者看病。
白衣上的蓝色胸牌透露出他的身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医师王振义,工号10005。
14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这位勇敢向白血病宣战的仁医从国家主席手中捧回烫着金字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振义 资料图片
为医:深如江海是仁爱
“人老了,回想起来常常感觉很幸福。这种幸福源自我一生担当的角色--医生。特殊的工作,使医者的灵魂每天经受生与死的考验,不断得到净化与升华。”王振义说。
一个医生,应该把病人的需要放在首位,最大的动力就是为病人服务。这是王振义自勉的信条。从医一个甲子,他做到了。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爱情剧《血疑》风靡亚洲,人们在慨叹主人公的生死不渝爱情的同时,也记住了一个可怕的病魔--白血病。这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种类繁多,死亡率极高。因为缺乏有效疗法,在与死神角力中,医生和患者,总是失败的一方。
正是王振义,改变了这个死亡游戏的结果。他找到了白血病中一种类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最佳治疗方法。
冰山,终于被阳光融化了一角。
1986年,5岁的小静本该像快乐的小鸟在父母怀里撒娇。然而不幸从天而降,APL把她逼到了上海儿童医院的病房里。
相比其他类型的白血病,APL发病急,更凶险。病人从诊断到死亡往往不过一个礼拜,不给医生留一点机会。
小静病情迅速恶化,高烧不退、出血严重,死神正悄悄地向这个小姑娘逼近。
父母的心,被撕成了片片。
“就在所有人觉得孩子没救的时候,王老从死神手里把她夺了回来。”小静母亲说。
王振义得知小静的病状后,大胆提出一个国际上独创的治疗方案--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由于从未在临床应用过,方案提出之初,遭受到极大的压力。
“我有勇气,我尊重科学。”
这是王振义当时说得最多的话。很快,奇迹出现了。几个月后,小静病情完全缓解。
“25年过去了,她健康地活着,马上就要当新娘了。这是我最感欣慰的。”王老说。
此后,这种疗法开始在临床上推广。首批治疗的24例病人中,完全缓解率达到九成多。从上海到全国,再到全世界,奇迹一个个发生,生命一个个得救。
人们说,王老的眼睛常含着泪水。病房里,医生束手无策,亲人生死离别的时候,他会流泪;患者得救,健步出院的时候,他也会流泪。
谁能说,这不是因为爱?
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大医至爱。绝症面前,医患之情亲如手足,水乳交融。
王振义,以他深如江海的仁爱之心,驱散病魔肆虐的黑暗,让患者看到一片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