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新闻频道 >> 医药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攻克M3白血病院士王振义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 文章导读:

     

       为学:重如泰山是使命

        患者们大多是从胸牌上知道王振义的,殊不知10005号胸牌背后,掩藏着一大摞响亮的头衔。

        医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这位被世界医学界誉为“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的人物在国际上获得了一系列殊荣:

        1988年,在《血液》上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全反式维甲酸临床应用论文,引起国际血液界强烈震动,掀起诱导分化研究新高潮。论文迄今被同行引用多达1713次。

        1993年,法国荣誉骑士勋章。

        1994年,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

        1997年,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

        1998年,法国台尔杜加世界奖。

        200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2003年,美国海姆瓦塞曼奖。

        在中外血液学科学史上,王振义的名字注定将因护卫全人类生命而作出的杰出贡献而流芳后世。

        ——成功实现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

        ——确立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阐明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机制,树立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

        ——建立我国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研究体系。

        “促成您作出如此多的建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记者问。

        “是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使命。世界上没有哪个职业像医生这样离生死这么近。患者的生命重于泰山。拯救一个个原本鲜活却濒临凋亡的生命是我投身研究的原动力。”王老说。

        整整80年前,祖母患伤寒辞世的一幕刀刻般印在他的脑海里。为什么这个病不能治呢?7岁的小振义第一次有了从医的萌动。1942年勤奋好学的他免试进入震旦大学学医。

        50多年前,在“大跃进”的年代里,救人心切的王振义曾提出要“3年征服白血病”。但由于条件不成熟,当年他眼见60名白血病患者先后撒手人寰。

        “光有热情不够,还得靠创新,靠真本事。”王振义说。

        细品医魂,“求真创新”,贯穿王振义一甲子医学科研生涯的始终。

        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得了一种难治的“怪病”。王振义找到“元凶”--田埂里的小龙虾引起肺吸虫,扭转了原来结核性脑膜炎的错误诊断,因此荣立二等功。

        让癌细胞“改邪归正”!王振义查阅到,以色列科学家证明白血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逆转,分化成熟为正常细胞。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正”癌第一人参悟儒家哲学思想。他一改放疗、化疗杀死癌细胞,也对正常细胞产生损害的方法,独辟蹊径。他首创的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成功运用于临床,给病人带来了生的希望。

        太多的故事,随着斗转星移流逝。人们能够忆起的,是灯光。王振义办公室的灯光,实验室的灯光,资料室的灯光,从一个个深夜到黎明。

        再有,就是那辆数十载里骑得快散架的脚踏车。无论酷暑寒冬、刮风下雨,这部“宝马”驮着他匆匆行进在去医院、去病人身边的路上。

        人们说,他对科研有发自内心的痴迷。

        谁能说,这不是源自使命?

        科学的探索,是一条漫漫长路。一个真正科学家的快乐,是创新和奉献。

        王振义,背负救死扶伤重如泰山的使命,披荆斩棘,攀上一个个学术高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