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中药饮片 药店销售大放开 | |
[医药][组图]中国科学院2023年院 | |
[医药][组图]广东医院科研哪家强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 | |
[社会]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原书记陈 | |
[医药][组图]2023广东高校排名调 | |
[调查][组图]1500元1瓶 成本几乎 | |
[纪检]国家点名医药行业新型“带 | |
[医药][图文]换“门面”了,广东 | |
文章导读:2023年08月3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赫然在列。无独有偶,《人之初》杂志近期封面人物正是侯金林主任。中医人网站转载分享,以飨读者。 |
02将肝癌扼杀于萌芽阶段
自1947年乙肝概念被提出以来,人类与其的斗争主要围绕两大主线任务展开:降低感染率、降低病死率。“小贝壳”推动前者从愿景照进现实,“彩虹计划”则聚焦后者发力。
“不是亲身经历,很难深刻理解乙肝的伤害。”侯金林讲述了记忆里深受震撼的一幕。
某年他在陕西延安参加一场学术会议,因为堵车,在村干部建议下,一行人拐弯到了作家路遥的故居。同行的有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专家,也是路遥生命末期的主治医生。他们讲述了这个肝病家族的命运悲剧——路遥42岁时因晚期肝硬化去世,他的3个弟弟也因为肝硬化腹水等,没有一个活过50岁。
“悲剧本有机会避免。早期肝硬化可以逆转,他们发现得太晚了。”侯金林长叹。
他曾带领团队参与了一项长达15年的慢性乙肝研究,累计纳入17000名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和综合干预控制病毒,将肝癌的发生率减少了50%。“事实证明,医患联手,是可以给乙肝病毒判无期徒刑的。”侯金林感慨。
怎样让患者尽早发现,提前走上战场?2020年11月27日,他牵头发起了针对风险人群的肝癌早筛“彩虹计划”,借助互联网医疗探索“医院—社区—体化”肝癌筛查管理模式,并很快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这一计划的命名,是侯金林不小心透出的一种浪漫——希望乙肝患者能够满怀希望,经历风雨,拥抱彩虹,拥抱明天。
“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它总是静悄悄地被病毒感染、侵蚀。”侯金林说,肝病就像是“零存整取”,我国每年新增肝癌患者约40万,其中80%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更令人遗憾的是,肝癌患者的年轻化——他在赣州于都开展“彩虹计划”时,筛查出一个肝癌晚期的患者,只有23岁,最后用了最先进的药物、最前沿的治疗方案都无力回天。
“我国约有700万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更高达9000万——乙肝引发肝癌的比例高达92.05%,他们都是肝癌的高风险人群。”侯金林指出,如果建立起一套规范的肝癌早筛及管理体系,肝癌早诊率可以提高至60%~70%。
“彩虹计划”在茂名化州、东莞寮步、珠海和赣州于都等地先后试点,未来将在1000家医疗机构管理100万肝癌高危人群,实现全国范围的肝癌早筛早诊。
计划的核心技术,是一套可评估5年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预测评分体系——aMAP评分,这是全球首个跨病种(乙肝、丙肝、脂肪肝等)、跨种族(亚洲人、西方人等)的肝癌发生风险预测模型。令人意外的是,这套能够指导全体慢性肝病人群实施个体化肝癌筛查策略的“神器”,纳入的都是最寻常的检验指标,人均体检成本不到20元。
“侯教授一直强调,科研不只是发文章,更重要的是服务于临床实践和造福患者。”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负责持续跟进“彩虹计划”的樊蓉说。侯金林已累计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论文266篇,包括NEJM、Science、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Cell Research、Hepat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GUT、Gastroentology等国际顶刊,他还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高被引学者”。如此高产的专家,却坚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这一次也不例外。研发阶段,侯金林就告诉樊蓉等人,指标一定要足够简单,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可操作、低收入群体能负担,最大限度地提升项目可及性;还要有国际视野,在全球范围能广泛验证模型的准确率,提升中国在全球肝病领域的影响力。
最终,基于全球11个前瞻性队列、17374名的慢性肝病长期随访病例的数据分析,团队构建起aMAP肝癌发生风险预测模型,输入年龄、性别、血小板、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5个常见的检验指标,即可得到评分。通过“三筛而后管”,即筛查出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硬化患者等肝癌高风险人群,并纳入管理、主动干预,将肝癌扼杀于萌芽阶段。
如今,项目进一步升级,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等场所设置“彩虹小屋”,可现场采手指血快速检测HBsAg进行乙肝筛查。“我们还对aMAP评分进行了迭代,即将上线2.0版本,进一步提高准确率。”樊蓉表示。
不只筛查,侯金林也孜孜以求地为乙肝治疗寻求更优解。
近年来,几乎所有乙肝的药物临床试验,侯金林团队均有参与,其中大部分还是全国牵头单位,如“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守门员”替诺福韦类前体药物等。因为经历过慢乙肝无药可治的年代,侯金林特别重视新药研发——不仅积极推动国际新药的国内接轨,还特别支持国内原研新药的开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正值国内首个乙肝原研新药艾米替诺福韦3期试验的关键阶段,我们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侯教授牵头制定了多个应急预案,包括协调物流将研究药物送达患者、开设特殊就诊通道、线上研究人员即时响应等,还让我们做好紧急情况下研究医生上门随访的准备。” 感染科研究医生刘智泓回忆,哪怕是在支援湖北期间,侯教授也一直关注项目进展,“他身体力行地教导我们,乙肝是慢性病,作为感染科医生,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中断患者的常规诊疗,而作为研究医生,更不能忘记科研探索的责任。这从来不是一道单项选择题。”
多年来,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都是全球热点问题,侯金林团队肩负着多个前沿药物的开发,现在曙光渐明——有一款寡核苷酸药物在其二期临床试验阶段,实现超过28%的患者乙肝表面抗原转阴。
“如果新药物成功上市,对全球乙肝抗病毒治疗是革命性的进步,将实现从控制走向功能治愈。”提起这,侯金林的表情难得地现出一丝激动。他一直期待着让乙肝患者彻底回归正常生活,苦耕多年,希望的脚步越来越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乙肝斗士”们。
图中前排右四为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骆抗先,右三为侯金林,左三为南方医院副院长孙剑,三人亦为师生三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