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中医药史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中医药助力生殖有优势——中医药在不孕与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应用

  • 文章导读:不育不孕是中医妇科学的优势病种,是中医生殖理论与现代医学结合的有力抓手。中医药在调经、助孕、种子、安胎方面的优势成了与辅助生殖技术紧密结合的关键点。

    •中医药有着“多靶点”的作用,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从肝脾肾论治,培育先后天之本,全方位调理,既可改善多种临床症状,又可迅速恢复、提高生殖功能。

    本文主要介绍中医药在不孕与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应用。

    中医生殖理论的发展沿革

    中医在两性生殖生育方面的观察、认识和研究源远流长。不孕、不育名词均始见于《周易》,如“妇三岁不孕”“妇孕不育”。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对生殖生理有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并且提出了以“肾”为核心的生殖理论。秦汉时期,我国出产了最早的妇产科论著《胎产书》。随后,中医生殖理论发展于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集前期文献之大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学者也在借鉴西医学的知识,有意识地创新和发展中医生殖理论,产生了一些现代中医生殖理论和实践,中医不孕不育的学术研究进入繁荣期。例如结合中医“种子必先调经”“两精相搏,故有子”等理论,现代中医学家罗元恺、刘敏如、孙宁铨等参考西医神经内分泌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创造性地提出了脑—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开展了“补肾对生殖轴影响”的研究,肯定了补肾对促进卵泡成熟、排卵,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等方面的作用,为调节月经、治疗不孕等方面提供了依据。

    中医药在生殖医学中的特色优势

    不育不孕是中医妇科学的优势病种,是中医生殖理论与现代医学结合的有力抓手。自1978年诞生了全球第一个借助体外受精技术诞生的“试管婴儿”,我国于1988年诞生了第一个“试管婴儿”,如今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从业人员已达上万人,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妊娠率约为40%,活婴分娩率达到30%~35%。在整个生殖过程中,中医药在调经、助孕、种子、安胎方面的优势成了与辅助生殖技术紧密结合的关键点。

    现代医家结合生殖内分泌和卵泡生长发育规律提出了中药调周疗法(四期、五期、七期、八期),可以按月经周期的全程进行系统调治,亦可根据病情病变进行半程或某一阶段的局部治疗,从而达到精准调周。“种子必先调经”,月经周期的分期辨证施治,对女性整个生殖内分泌周期的调畅非常重要。

    笔者提出的月经八期理论在超促排卵过程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诊疗中疗效确切。具体而言,月经期经血下泄,重阳必阴,经血排泄,当加强气血活动,促进排经顺利,治以桃红四物汤加减;经后早期即周期的初期阶段,一般指月经周期第4~8天,是阴长的开始阶段(5天),阴长尚处于低水平,当滋阴养血、以阴扶阴,予二至天癸方加桑寄生、怀牛膝、山药、山萸肉;经后中期与经后初期相连,一般在月经干净后的一段时间,历时3天(约为月经周期的9~11天),阴长水平有所提高,阴长已达中等水平,当滋阴养血,佐以助阳,治以二至天癸方加川断、菟丝子肉苁蓉、锁阳、紫河车、杜仲、巴戟天;经后晚期是经后期的结束阶段,与经间期排卵期相连接,时间较短,一般3天左右(约为月经周期的12~14天),阴长重需阳消,当滋阴助阳,阴阳并调,治以二至天癸方加菟丝子、紫石英、紫河车杜仲、川断、巴戟天山萸肉肉桂、覆盆子;经间期暨卵泡发育成熟、卵子排出时期,此时重阴转阳,具有“氤氲”状的气血活动,当补肾活血,重在促新,治疗以桂枝茯苓丸方加红花、香附、鸡血藤、川断、当归川芎;经前初期为排卵后重阴转阳、阴消阳长缓冲时期,约3天(约为月经周期的18~20天),当补肾助阳、激发阳气,若助孕则用参芪寿胎丸方加葛根、肉桂,若调经则二仙调经方加葛根肉桂;经前中期为阳长旺盛阶段,当补肾助阳,扶助阳长,助孕以参芪寿胎丸方,调经以二仙调经方;经前末期一般指经前3天左右(相当于月经周期的26~28天),下与行经期相接,此时为重阳维持期,血海充盈,冲任气血旺盛,当助阳健脾、疏肝理气,助孕当以参芪寿胎丸方加柴胡、山药,调经当以二仙调经方加柴胡木香山药党参

    古典文献中虽然没有“卵泡发育”“卵细胞”等西医学名词,但却有对相关生殖理论的阐述。《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灵枢·决气》云:“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所述之“精”,似与西医学之卵子、胚胎同属。说明胚胎的形成,乃是父精母血相结合的结果,与现代认识精卵结合成受精卵、着床后发育成胚胎的过程相符。在助孕过程中肾阴充实、肾精固藏是卵泡顺利启动的前提,中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也有周期性治疗:垂体降调节时滋肾助阳、调节整体状态,超促排卵时补肾滋阴、增泡助卵,从而改善卵母细胞质量,HCG日温肾活血、促卵泡排出,胚胎植入期补肾固胎、维持黄体功能。

    另外对于一些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来说,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的优势对于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卵子数量及质量至关重要。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是肾肝脾三脏功能失常(肾虚是主要因素),肝肾亏虚天癸迟至,脾虚内生痰湿,阻塞冲任,气机不畅,血行瘀滞,冲任不能相资,胞宫藏泻失职而发本病,治疗时补肾益阴,调冲任,促卵泡发育,予二至天癸方合启宫丸配合西药促排卵。对于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患者,笔者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瘀毒理论”,祛瘀解毒贯穿治疗始终。

    此外,对于男性生殖疾病,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男性生理机能是以肾脏功能的正常为前提的。肾主宰着男性生长、发育、衰老过程和生殖活动,其生理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肾气、天癸和生殖之精。随着西医学科技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具有越来越多的优势,辨精论治正是在这一条件下,新兴的一种诊疗理念,其结合精液分析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在以补肾为原则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精液分析,辨精论治。研究发现,补肾中药可以改善不育患者的精液质量、提高试管婴儿治疗中的受精率,并且还可能提高优胚率及妊娠率,中药配合靶向超导疗法将中药渣中的药物成分定向导入特定部位,能获得更明显的疗效。

    除此以外,中医药因其辨证论治的优势,在生殖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中发挥着优势。对于去除病因来说,手术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而对于术后的积极用药方面,中医药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医药有着“多靶点”的作用,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从肝脾肾论治,培育先天后天之本,肝肾乙癸同源,血精互生,全方位调理,既可改善多种临床症状,又可迅速恢复、提高生殖功能。手术与中药相结合治疗可优势互补,有望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医生殖理论有其生物学基础

    笔者团队多年来在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支持下,将中医药与西医辅助生殖技术结合,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互为交叉,围绕降调节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基础研究,开展了基于各种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的中医肾虚及补肾促生殖的机理探讨。

    研究发现辅助生殖技术降调节后患者的表现以肾阴虚证为主,超排卵后患者的表现以肾阴虚、冲任失调为主。补肾中药(二至天癸颗粒)可明显改善行体外受精治疗患者的肾虚证候,提高体外受精治疗周期中卵巢对超促排卵药物的反应性,提高卵细胞成熟度,改善取卵前卵泡血供,进而提升卵细胞质量、获卵数、优质卵率和优质胚胎率,有效提高临床妊娠率。对于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患者,我们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瘀毒理论”,创制祛瘀解毒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证实该治疗可降低患者血清CA125、IL-6及黏附相关因子(sICAM-1)的表达水平,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在盆腔内黏附,从而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高此类患者体外受精成功率。对于反复胚胎种植失败的患者,团队通过多项课题研究证实采用中药配合盆腔理疗加穴位电刺激,可以提高子宫内膜的血供,增强子宫内膜容受性,达到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的目的。(连方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