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
6月8日,高考第二天。一大早,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归纳网友回帖,发上微博,其中一句“今是高考,唯告学子:要有尊严,别学医!”引起强烈反响。
波子哥(廖新波的昵称)此话,缘自上月底在江西上饶,有医闹将医生打到双下肢残废、生殖器被打烂、脑震荡。医疗纠纷频发,中国医生成危险职业的话题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别学医”是引用
只为引起关注思考
廖新波“别学医”的微博一出,立即引发网民集体大讨论。不少网民认为,廖新波“别学医”一说过于偏激,且不负责任。对此,廖新波连发几条微博“反击”。他表示,“要有尊严,别学医”非自己创作,只是引用其博客网友的留言,目的是提醒社会关注与思考,“但有志学医者,眼光长远点,医生毕竟是一项崇高的职业!一定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的”。
在另一条微博中,廖新波写道:“‘要有尊重,别学医’的深层意义何在?怎么人们没有思考深层的原因呢?医护人员除了人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有没有思考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被尊重呢?有没有思考自己(包括所有人)的健康权与生命权被尊重呢?”
在讨论中,医生开始集体在微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几乎所有医生都坚定着一个看法:自己这辈子已经这样了,“千万不能再让孩子学医”。深圳某二甲医院一名医生说,如果让再选一次,他不会再学医:“上班累,休息日不规律。我当时如果学计算机啥的,现在房子车子都有了吧。像我这种在编人员收入还可以在深圳排到中等,但很多编外人员,干的是一样的活,受的是一样的苦,钱就少得多了……”
两天三人被打
女医生无奈学擒拿
近些年来,医生被打事件频发,廖新波微博中的“上饶惨剧”也许离我们有些远,就在我们身边的广州,这种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就在今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两天内就有三名医务人员被打(详见本报4月19日a5版报道,上图)。两天内三名医务人员被打,不仅被打医务人员身心受损,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其他医务人员也人人自危。医院除安排被打医务人员在家休息,并接受心理辅导外,免费的心理讲座和心理辅导面向全院医务人员开放,甚至还聘请专业人员来教授女医生、女护士学习擒拿格斗。
“教女医生、女护士学习擒拿格斗也是无奈之举,根据新的劳动法,作为用人单位的医院是有义务为自己的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崔建星说,每次发生医务人员被打,她都非常心疼,就像打在自己孩子身上一样,不知道该如何向这些医务人员的家人交代。
据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办统计,从2004年至今至少有30多名医务人员被打受伤,至于被辱骂、恐吓、威胁更是不计其数。而急诊室更是医生、护士被打的“重灾区”。崔建星分析,一到晚上,急诊室往往病人多医生少,每个病人都认为自己情况紧急想先看,但医生只能根据病情轻重治疗作出安排,这样势必易诱发冲突。此外,医务科的工作人员由于经常处理医疗纠纷,面对情绪激动的患方,容易身陷险境。在省医的记录中,就有一位医务科的工作人员在调解中,竟被患者的家属咬了一口。
医患关系紧张
医生渐成危险职业
2010年8月,世界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在评论《医生,在中国成为危险的职业》中说,“自身安全是中国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中国医生经常成为医疗纠纷涉及的暴力事件中的牺牲者”。医学网站“丁香园”对14577名医生展开调查,9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所在的医院每月都有医疗纠纷,其中27%月均纠纷数在3起以上。关于“最关心的医疗相关事件”,65%的医生选择“注意医疗安全”,多于“想方设法为病人治好病”的53%。
中国医生现状为何变得如此岌岌可危?就在6月7日,羊城晚报刚刚刊登了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进行的“广东省城市医疗服务公众评价调查”,他们电话采访了广州、深圳、东莞等广东省内10个城市的2490位居民,结果显示,有7成受访居民中认为自己遭遇多开检查、开贵药、乱收费等医疗“潜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