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
既然是一种行政指令,那么对于客观上达不到要求的医院,又该采取何种追责手段呢?对那些苦苦在窗口前排队的患者,又该提供哪些救济和弥补的渠道呢?
卫生部日前给出“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分解指标,要求医院的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稍微对我国医疗现状有所体验的人,大概都在医院窗口前长长的队伍里排过,由此甚至滋生出一个特殊行业——号贩子。在医疗改革尚未到位的情况下,行政主管机关通过引导和监管,促使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引进科技手段、提高办事效率,尽可能在现有范围内为广大患者提供便利和人性化服务,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行政思维。只是这种行政管理,必须建立在认认真真调研、踏踏实实办事的基础上,而不是单凭一两个漂亮的口号就能赢得公众的赞誉。
虽说卫生部提出的10分钟挂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深合广大患者的诉求,毕竟在现实生活中,看病难往往是从挂号难开始的,但是基于生活常识,这样的要求各医院尤其是那些资源优势明显的名医院能否做到,大概不难判断。就连同仁医院的副院长也认为10分钟挂号难成常态,卫生部这样的要求不知道是基于什么实证的基础?
既然是一种行政指令,那么对于客观上达不到要求的医院,又该采取何种追责手段呢?对那些苦苦在窗口前排队的患者,又该提供哪些救济和弥补的渠道呢?有网民建议,对于超时挂号的患者实行免费。我倒觉得这个可行,单此一项,就可挽10分钟挂号于口号嫌疑的不良境地。但现在看来,卫生部门除了有一个良好的愿望之外,似乎对与这个要求相关的辅助措施并未考虑更多。
由此,缺乏足够的操作性制度支撑,再漂亮的行政指令难免沦为口号。如果政府部门在不做细致调查的基础上,就许诺给公众一些不切实际的漂亮口号,往轻了说是想博取公众的赞誉,往重了说是一种摆花架子亦不为过。或许这样的口号能够通过考核指标的方式,引导一些医院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但对那些一号难求的医院而言,其作用微乎其微。
化解排队挂号此类难题,不仅需要关注效率问题,更应当解决其中的公平问题。以挂号难为例,老百姓真正关注的不仅在于等待了多久,还有同等情况下能否得到同等的对待。如何从公平的制度环境入手,整合现有极不均衡的医疗资源,乃公共行政的基本要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