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新闻频道 >> 中医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新京报:问切韩医

  • 文章导读:

           世界记忆遗产(Memory of the World),又称“世界记忆工程”或“世界档案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媒体曾误传韩国此次将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确切情况应是韩国将其古

    医书《东医宝鉴》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世界记忆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延续,关注手稿、档案文件、口述记录等文献遗产。

      《东医宝鉴》是朝鲜杰出医家许浚编纂的医书,曾在我国播出的热门韩剧《医道》讲述的就是许浚的故事。《东医宝鉴》初版于1611年,分内经、外形、杂病、汤药、针灸五部分,摘引了《内经》等多部中国古医书,并用中文分类汇编而成。此书不但被看作是朝鲜最佳医籍,传入中日等国后,对东亚地区的传统医学均有重要影响。

      借“韩医申遗”这一新闻,本报采访了多位熟悉韩医的学者,解析这一韩国传统医学的源流与现状,揭开韩医面纱。

    身土不二

    中韩传统医学的源流关系

      韩国古代名医许浚在《东医宝鉴》中提出“身土不二”,意思是“身”和“土”不能分离,每个人与生养自己的故乡水土无法断绝联系。这一理念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脉相承。从历史流变的状况来看,韩医与中医也存在一种类似“身土不二”的渊源关系。


    韩医的医学理论、诊疗手段与中医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从韩药店的内景可以看出韩医与中医的密切联系。


    《东医宝鉴》对日本“汉方医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李济马在《东医寿世保元》中提出了“四象医学”理论。

       源与流的关系

      “中医与韩医是源与流的关系。”《中国中医药报》总编助理毛嘉陵说。他认为,今天的韩医,其根在中国的中医。韩医和中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从医学观、医学理论、临床诊疗方式等方面来看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一千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药传入朝鲜半岛。到了唐代,中医药最著名的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等就成为了朝鲜医学生的教材,他们效仿唐朝的政府管理制度,设立了医学学科。北宋时期,全面反映当时医学发展水平的《太平圣惠方》成为了高丽国医药临床中重要的指导性读本,接着,高丽国又刊印了《伤寒论》、《肘后方》等一大批中医药著作,使中医药学在该国得到了广泛传播,高丽国还仿学宋朝设立了“惠民局”、“典药局”等医药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傅延龄也表示,直到明清时期,韩国始终与中医保持着交流。“比较多的是中医传入韩医,也有不少韩医元素融入中医。”韩医一直以来都将中医称之为“东医”,一直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出于民族自尊的原因,才将名字改成“韩医”。目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仍然使用“东医”一名。

      相比之下,日本的情况有类似又不太一样。在日本,中医习惯被称为“汉医”、“汉方医学”或“东洋医学”。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实施“脱亚入欧”的政策,否定一切传统的文化与技艺,也自然停止了对中医的学习。因此,日本的“汉医”在明治维新后陷入了低谷。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傅延龄认为,“因此现在中医在日本的法律地位不如在韩国的情况。”

      也许从中国的角度看更能了解韩医与中医的关系。对于中国来说,韩医被称为“朝鲜医”,属于民族医学的一部分。从事民族医学研究的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介绍,中国的传统医学分成作为主要代表的中医学、各民族传统医学和民间医学三大类。其中第二类包括了二三十个民族的传统医学,有十多个比较活跃,朝鲜医和藏医、维吾尔医等并列其中。

      “19世纪一部分韩国人移民入吉林延边一带居住。他们的移居引入了一些新的移民文化。他们所掌握的传统医学原先叫‘高丽医学’,后来改称为‘朝鲜医学’。”诸国本表示,“民族医学是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和中医学的地位是并列的,它不等于地方化民族化。”

     

    [1] [2] [3]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