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 |
赵纯修教授从事中医外科教学、临床工作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从师,获益良多,兹将其诊治湿疹经验总结如下。
1 继承发扬,阐述病因学说
赵教授认为湿疹由内、外因相互作用而发,多由素体禀赋不足,不能耐受某些外界刺激而产生湿疹等剧烈反应。究其成因系内蕴心火、脾湿。《诸病源候论》中记载:“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火,心绪烦乱,精神紧张,必致心经生火,加之平素嗜食辛辣炙?,膏粱厚味,均使脾胃失运,酿生湿热,蕴结于肌肤而致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概括湿疹成因:“浸淫疮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赵教授认为,内蕴心火、脾湿,致禀赋不耐是湿疹发生的内因。外因是接触动风助湿生火热之品。
2 归纳总结,明确病机演变
湿疹由内外因素作用致风湿热蕴结于肌肤而致病。风善行而数变,故初期发病迅速,进展快;热为阳邪,易透发肌肤发为红斑、红丘疹;风盛则痒,故出现风热蕴结证;湿性粘滞,且易与风热结合,故以湿热蕴蒸为主证是湿疹发展的极盛期,典型表现为皮损多样,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并见,剧痒,淋漓蔓延;久之湿热留恋,湿阻经络,血行不畅而成瘀;热灼阴津使血失津充亦成瘀。故成风湿热瘀并重之势,表现为亚急性湿疹。《外科正宗》也认为血风疮由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发,发则瘙痒无度、流脂水等,年久紫黑坚硬,乃气血不行。湿疹病情缠绵不愈,日久必伤阴耗血,使肌肤失去濡养而成血虚风燥之证,是本病病机的最终转归,表现为病势缓,皮损淡红、肥厚、干燥、粗糙、角化甚至皲裂。
3 衷中参西,提出治法方药
根据本病病因病机演变特点,赵教授认为对风热蕴结证当解毒祛风透邪,使热从卫气分而解,配清热凉血药使热清血宁;对湿热蕴蒸证应用大剂清热利湿、淡渗利湿、祛风胜湿之品,使湿热分清;对风湿热瘀证应清热解毒利湿、祛风活血化瘀并重;对血虚风燥证应清余热兼配以益气养血润燥药。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原则。赵教授认为湿疹病程中各阶段均存在风热湿毒的病理变化,只是轻重程度不同,故清热、利湿、祛风法是本病贯穿始终的三大治法,应侧重各期不同变化,灵活运用。赵教授根据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及古代文献资料,精确选药组方:风热蕴结型,以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解毒清热;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紫草凉血清热;白鲜皮、浮萍、荆芥祛风止痒。湿热蕴蒸型,以金银花、连翘、土茯苓清热解毒;黄芩、苦参苦寒燥湿;茵陈、车前子、木通、地肤子淡渗利湿清热;薏苡仁、苍术化湿防苦寒伤脾;白鲜皮、地肤子、荆芥祛风止痒。风湿热瘀型,以金银花、连翘、土茯苓清热解毒;生地黄、牡丹皮凉血清热;当归、丹参活血化瘀;白鲜皮、荆芥祛风止痒。血虚风燥型,以金银花清热解毒;生地黄、牡丹皮凉血兼清余热;当归、丹参养血活血;黄芪益气生血;白鲜皮、地肤子、白芷祛风止痒。诸药共奏祛风止痒、清热利湿、凉血活血之功,可治疮、疥、癣。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方中诸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可稳定溶酶体膜,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而治疗湿疹这一由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的疾病。
4 病案举例
王某,男,37岁,1999年9月15日初诊。全身皮肤红斑、丘疹、瘙痒5天。平素嗜食辛辣,5天前进食海鱼、饮酒后即觉躯干皮肤瘙痒,散在红丘疹,渐加重泛发全身。体查:躯干、四肢皮肤潮红,密集红丘疹,下肢尤以小腿丘疹融合成片,有抓痕,轻度糜烂渗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根据皮损及症状,赵教授辨证为风热蕴结夹有湿邪,拟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痒。处方:金银花、白鲜皮各21 g,黄芩、栀子各12 g,连翘、生地黄、牡丹皮、苦参、生薏苡仁、赤芍各15 g,紫草、浮萍、荆芥各9 g,甘草6 g。每天1剂,水煎服。治疗1周后复诊:红斑、丘疹、糜烂大部分消退,不痒。继服原方3剂,皮损症状完全消退。嘱其忌食辛辣、腥发之品,忌热水烫洗等,病愈。
5 体会
湿疹是病因病机演变复杂的疾病,众医家在辨证分型论治方面众说纷纭,各抒己见。赵教授依据湿疹的病因病机及其演变规律,抓住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矛盾,依据中医理法方药基本理论,提出辨证论治分型方案及相应治法方药,有理有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临床上诊治湿疹可遵循的治疗原则。
赵纯修,男,1936年11月生,山东济南人,1964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曾任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名医带徒导师,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医外科、皮肤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擅长周围血管疾病及皮肤病治疗,在皮肤病中医病理学及银屑病、湿疹等疑难顽症诊治方面颇有建树。曾主编《传统医学丛书*中医皮肤病学》、《英汉中医药大全*皮肤科学》,参编《实用中医外科学》、第六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等多部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