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外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吕英教授基于“气-元论”理论治疗急性痔疮出血经验介绍

  • 文章导读:吕英教授在临床工作中以“气—元论”认识生命与疾病,认为痔疮发病的病因病机以肾气不足,中气、厥阴下陷,局部厥阴热化辨证,寒湿阴霾逆气为要点,临证中以固护肾气、定中轴、健土营运、升提中气,疏导局部寒湿阴霾逆气为治法,创立了急性痔疮出血方,并通过一则医案加以验证。

    痔疮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也是祖国医学最早认识的疾病之一,在我国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有资料表明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疮疾病占所有直肠疾病的87.25%;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0~40岁患者较多[1]。便血是痔疮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占所有相关症状的22.52%,其次为瘙痒、疼痛和脱垂。痔疮急性出血常常导致严重的贫血。随着临床对痔疮出血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祖国医学在治疗急性痔疮出血方面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吕英教授师承中医临床大家李可老先生,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主任,南方医院古中医科疑难杂病专科主任。她反复研读经典,倡导回归到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临床以《易经》为根本,以《黄帝内经》为宗旨,以六经辨证为大法,以《伤寒杂病论》方药为医剑,用“气一元论”认识生命与疾病,强调中医整体观,立志发扬和传承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了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7大要点,在疑难杂病、急危重症领域颇有建树。笔者有幸师从吕英教授,现将其诊治痔疮急性出血经验介绍如下:

    1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思想概述

    1.1 气—元论

    吕英教授认为“气—元论”思想是中医学理论之基石,是天人合一整体观的体现。用“气—元论”思想认识生命与疾病是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思想的核心内容。《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载:“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摁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日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是构成宇宙的元初物质,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天地之气是“运而不息”“动而不止”的,“运动”乃气之根本属性[3],升、降、浮、沉乃气的基本运动形式,古人昼参日影、夜考极星,总结出天地之气的运行规律,一年的大气圆运动为春木主生,夏火主长,秋金主收,冬水主藏,中土主化,生长化收藏,五行圆运动之成功也,因此“圆运动”是天地之气的运行规律[4]。

    《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而认为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身是一个小宇宙,人在天地中,人的生命之气机同样遵循着天地四季之规律而显现着生长化收藏。对人生命的认识亦是由此自然规律而来。《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宇宙万物同质同源,天地之大气的运行规律遵循着由春至冬,升降浮沉这一恒久不变的规律,即万事万物包括人,皆可以用气一元论来解释[5]18。疾病属于人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医圣张仲景运用六经辨证来认识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亦是吕英教授“六气为一气的变现”,“邪正是一家的”理论来源。

    1.2 元气

    元气乃生命之本原,是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共同组成的混元一气。《易经·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元气包括人与生俱有的精、气、神三宝。自然界中四季阴阳变化是元气这一气的外在表现,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归为一气。人体中元气体现在所有有生命的形态及生命活动中。元气体现在北方藏的状态就是根气。

    1.3中气

    《说文解字》云:“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积阳为天,积阴为地”。上下之通,即天地阴阳的交通。上通于天,下通于地,中通于人。天地阴阳能够交通,必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而升必由左,降必由右,所谓“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6]是以“中”曰上下通者,左右亦在其中矣。

    中气乃元气所生,是在阴阳、五行之气的升降运动中产生的。彭子益指出:“中气者,阴阳互根,五行运化,六气调和,整个圆运动的中心之气也。”[7]清代黄元御《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载:“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胃主受盛,脾主运化,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8]因此,黄氏认为:“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中气于五行属土,而土居五行正中之位,由此可见“中”是一个“位”,与上、下、左、右、四旁相对,正如轴之与轮相对。彭子益《圆运动中的古中医学》曰:“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旋转于内、轮升降于外为中医生理,中医病理为轴不旋转、轮不升降;运动轴之旋转去运动轮之升降、运动轮之升降去运动轴之旋转为中医医理。”[9]中气如轴,四维如轮,中气左升右降,斡旋运转不停,五脏得养,生生不息。它在不同时空又对应了不同的名称及相应功能:土气、中轴、中气、中央戊己土、脾胃[10]。

    1.4 先后天两本——“火生土,土伏火”

    李可老中医认为: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乃乾坤两卦化合之混元一气。“火生土”是说先天一点真阳乃原动力,此火一动,四维升降各循其道,生命欣欣向荣。此火一熄,阳根被拔,生命终结。“土伏火”是指后天胃气(中气)乃先天肾气之根,生命之延续全赖中气之滋养、灌溉,土能生万物,无土不成世界[5]68-75。老子《道德经》曰:“元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指土能载万物,无土不成世界;阴抱阳即是土伏火之意。天地之大气的运行由春至冬遵循着升降浮沉的规律,人之生命之气机同样遵循着天地四季之规律而显现着生长收藏,对应生命之象是人身之火藏于土下之水中,藏的越深,元气越强,人之生生之源越足。这与清代郑钦安思想“坎中一丝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本”同义。因此,“土伏火”是天地和人身生命不息之理。

    1.5 根气

    “人之元气,根基于肾”,根气是元气在后天北方的体现,既包括阴,也包括阳,具生生之力,与《黄帝内经》中的“冬气”“闭藏”同一内涵,包括了肾之“主蛰”“封藏之本”之功能,可用后天八卦中坎卦表示。人之生机以阳为主,即《黄帝内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1.6 萌芽

    医学衷中参西录》载:“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肝为元气萌芽之脏。”《素问·玉机真藏论篇》云:“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可见厥阴风木,在脏为肝,应四季之春,五行之木气,五方之东方,皆指代气机运行的初始状态[11]。两阴交尽谓之厥阴,阴尽则阳生,又依《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云:“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素问·阴阳离合论篇》云:“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厥阴、少阳互为表里,实为一体,厥阴内寄生发之力属少阳。生理状态下厥阴从少阳化火产生生命所必须的生发之力,病理状态则有可能出现厥阴中化不及和中化太过,或两种状态同时存在,太过则产生异常火热之症,不及则生机萎顿,气机下陷生寒,也因此出现厥阴寒热两化,寒厥、热厥变证以及“千古疑案,无可研索”的疑难之症。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