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中药饮片 药店销售大放开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文章导读:王昌俊教授擅长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他临证用药特色鲜明,擅用虫类药、攻邪药及补益药,攻补兼施,颇有创见。他提出补气填精法治疗骨髓抑制,采用大剂量补气药及补肾填精中药,结合辨证论治用药,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他创新中医外治癌痛的理论,提出中医外治癌痛的“三结合”理论及研制丁芪止痛贴穴位敷贴治疗癌痛,疗效显著,值得学习推广。 |
王昌俊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首批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老年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区域诊疗中心及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老年病科)学科带头人。他擅长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及老年疾病,多有创见,我有幸随师临证学习,受益非浅。现将王教授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1 临证处方用药特色鲜明
王昌俊教授临证用药特色鲜明,擅用虫类药、攻邪药及补益药,繁而有序,杂而不乱,全面地兼顾病情。
善用虫类药治疗肿瘤,是王昌俊教授的用药特色之一。王昌俊教授常用的虫类药包括蜈蚣、僵蚕、土鳖虫、水蛭、守宫、地龙等。王教授认为虫类药属于血肉有情之品,从性味分析,性温或平,辛、咸味居多,且多有小毒。虫类药性温,加之辛味“能散,能行”,咸能入血而软坚散结。清代吴鞠通言:“且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久病坚结不散者,非此不可”。虫类药性善行走攻窜,剔邪搜络,通经达络,攻坚破积,其药效强且药力猛,且多有小毒而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王昌俊教授在治疗肿瘤上,运用虫类药范围广泛,不仅善用喜用虫类药,且喜把几种虫类药共用,联各药之药效药力,而加强其协同治疗之作用。
王昌俊教授也善长用攻邪类药物治疗肿瘤。他认为,肿瘤为内结之邪毒,极易传变。不管在肿瘤治疗的哪个阶段,都要始终不忘“癌”,将“祛邪”贯穿始终。不但西医的手术、放化疗等方法是强力的“祛邪”方法,在中医治疗上,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不同体质,注意使用不同的“祛邪”方法和中药也尤为重要。
王教授善用半夏,尤其是生半夏以散结消肿、抗肿瘤。他认为,各种瘿瘤痰核、痈疽肿瘤,多责之于痰瘀胶着。痰浊内阻是恶性肿瘤形成的关键病因病机之一。只有生半夏之祛痰散结峻猛之力,才能出奇制胜,起到化痰消结作用。而世医多因生半夏之毒而畏于使用,而王教授指出,生半夏虽有毒,但是指直接生用,经煎煮后,其毒性已基本消失;制半夏虽无毒,但经过多次炮制浸漂,疗效平平,故对于痈疽肿瘤,生半夏尤为适宜。
补益类药物可扶助人体的正气,调节阴阳气血,提高免疫力,控制肿瘤的发展。故王昌俊教授还重视使用补益类药物治疗肿瘤。但他指出要注意补益不宜太过,以免闭门留寇,导致邪气炽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要注意补益药的偏颇,补气补阳药不能过于温燥而伤阴津,补阴养血药勿过于滋腻而滞碍脾胃。
因脾“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和“元气之根”,故王教授尤为重视补益调理脾肾二脏。在补脾方面,王教授喜使用黄芪。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敛疮生肌、利水消肿和托毒排脓等功效,古有“补药之长”之称。它具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保护和促进骨髓造血能力,增强免疫细胞杀瘤活性的作用[1]。王教授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作用,与人参相比,价廉而效果相仿佛,尤其适用于“气虚”患者。其使用黄芪常在30 g以上,以大补元气,健脾益肺,益气生血。但黄芪偏燥,王教授常配伍沙参以制其温燥之性,达到益气而不伤阴,清润而不滋腻的目的。补益肾精肾气,王昌俊教授喜用杜仲、枸杞子。杜仲《神农本草经》言:“主腰脊痛,补中益气,坚筋骨,强志,久服轻身耐老”,《本草纲目》亦云:“杜仲,润肝燥,补肝虚”。杜仲味甘性温,入肾经气分,善走经络关节之中,长于补养肾气,可补肝肾,强筋骨,为肾虚之要药。而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养肝滋肾、益精强阴之功效。王师常杜仲、枸杞子合用。他认为,杜仲补肾阳肾气,而枸杞子补肾阴肾精,且两药同用补而不燥,补肾之力明显增强。
2 提出补气填精法治疗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化疗最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主要的机制是由于抗肿瘤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细胞尤其是增殖旺盛的骨髓造血细胞造成严重损伤,导致骨髓造血功能下降,血液成分降低。临床常出现白细胞过低继发严重感染、血小板减少继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不仅会影响肿瘤治疗的疗效和进程,还可因贫血、出血及感染等而危及患者的生命[2]。
气血是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与血互根互用、相互化生。因化疗药物直接入血,其性峻猛,可销蚀正气、耗伤阴血,从而导致气血两虚。临床上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懒言、少气自汗、头晕心悸、舌淡苔白、脉细弱等气血两虚的症状[3]。“血”是由营气和津液组成,《灵枢·决气》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说明血的生成与气的关系密切。在中医理论上有“气虚血不能自生”“气旺可以生血”“血虚者当益其气“等论述。“肾主骨生髓”,《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骨髓坚固,气血皆从”。肾藏精,精生髓,髓居骨中可化生血液,故肾气充盛,则精髓化生旺盛,气血充沛。可见,肾精、骨髓、血液三者之间关系密切,肾精之充盛与否可直接影响血液的生成。同时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转化。
王昌俊教授根据以上中医“气能生血”和“精血相生”理论,采用大剂量黄芪、红参、党参等补气药及熟地黄、杜仲、枸杞子等补肾填精中药,结合辨证论治用药,治疗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对于白细胞在1.0×109以上者,不需要使用集落刺激因子,而对于多次化疗,集落刺激因子无效者,仍能使低下的血细胞恢复到正常。
3 创新中医外治癌痛的理论及研制丁芪止痛贴穴位敷贴治疗癌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