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重磅!针灸专业硕士提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心血管科名中医][图文]毛德西 | |
[名家医案]四妙丸加减治疗肺结节经验 | |
[皮肤科名中医][图文]王萍 | |
[骨伤科名中医][图文]林晓生 | |
[名家医案]仝小林院士治疗老年性痴呆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反流性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治疗脾胃湿 | |
[名家医案]王昌俊教授中医辨治肠癌经 | |
文章导读: |
三、肥厚性胃炎 酸甘化阴取效
傅某某,男,36岁,徐州市人。胃痛病史11年,曾经两次消化道出血,均经保守治疗控制。一年多来,上腹持续隐痛,先后在徐州、南京、上海等地检查,排除肝胆疾患,确诊为肥厚性胃炎,中西药治疗少效。于1964年5月28入院。
入院时患者胃脘隐痛,终日绵绵,痛剧时如同火燎,彻及后背,喜按,得食后略安,稍多又胀,如食稍冷则疼痛加剧。形体消瘦,面色欠华,脉细弦苔薄而干,血、大小便常规检验正常。诊断:中医:胃脘痛。西医:肥厚性胃炎。据证分析,认为中虚气滞,肝脾不和所致。予归芍六君、柴胡疏肝加减肝脾并治,药进5剂,疼痛火燎感未有改善,转从一贯煎养胃汤加减,再进5剂,脾不能运,胸闷加剧,又予疏肝理气法,药如香附、旋覆花、瓦楞、郁金、川楝子、玄胡、白芍、沙参、当归等,又无改善,治疗半个月未效。曹老查房,诊脉细而有弦意,苔薄而质偏红,指示说:患者胃痛多年,中虚气滞,土虚则木乘,疏泄无能,药加酸甘之品,养肝和胃,于原方去瓦楞子,加乌梅、甘草进治。服药当夜痛定,三剂药后火燎消失,原方出入调理,住院两个月,体重增加2.5kg。一年后告出院后胃痛未发作,虽啖食生冷亦无妨碍。
按 酸甘化阴法适用于肝胃阴伤而嘈杂如同火燎并不泛酸者,酸用白芍、乌梅、木瓜之类,甘用甘草,经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酸以收之。仲景治脚挛急,用芍药甘草汤,是其例也。酸味有钦肝之能,甘味有缓中之效,酸甘合用,肝木平而痛止矣。本例患者胃痛经久,郁而化火,中土阴伤,肝木气燥,如香燥疏理,胃阴更伤,甘寒滋腻,又碍脾阳,因去瓦楞之甘寒制酸,加甘草之甘缓和中,芍药之酸收,则挛急可解,加乌梅合白芍加强酸敛,则胃阴得变,肝脾得养,而疼痛火燎可止矣。
四、哮喘并肺炎 加用西洋参热降
江某某,男,18岁,中学生,哮端病史14年,经常发作,服氨茶碱、麻黄素,甚至注射肾上腺素才能控制。1964年10月6日因咳喘发作半个月,恶寒发热,胸痛吐铁锈色痰四天而入院。
入院时患者发热不恶寒,有汗不解,口干需饮,咳痰黄稠带血,喉有痰嘶声,右侧胸痛,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口唇有单纯疱疹,扁桃体肿大,充血明显,体温39.1℃,脉象浮滑而数,舌苔薄黄,白细胞29100/mm3,X线胸透示双侧肺炎,痰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血培养(-)。诊断:中医:风温、哮喘。西医:双则肺炎、支气管哮喘。辨证认为:宿患哮喘,肺虚痰壅,风温乘袭,肺失清肃,以定喘汤合贝母栝楼散加减,药进两剂喘稍平而咳嗽多汗,口干身热不退,入暮体温39.8℃,脉象滑数,转从麻杏甘甘汤合银翘马勃散又进两剂,咳嗽稍减,舌质偏红,肺虚痰热内伏,气阴伤耗,仿沙参麦冬汤加杏仁贝母以化痰,银翘、连翘以清热,药进两剂,汗多略减,而发热口渴未有改变,神疲不思食,咳嗽或有泛恶。因请曹老查房,曹老诊其脉滑数而大,舌苔薄黄而质偏红,脉证合参,指示:肺虚气弱之体,痰热留恋,治当益气养阴而化痰热。张仲景有云“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气之,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可师其意而治之。方用西洋参、生石膏、知母、麦冬、玉竹、法半夏、贝母、橘红、括姜皮、生甘草、鲜竹叶为方。药进两剂,热降汗收,诸症均平,以清肺化痰调理,住院16天复查血象、血沉均属正常,痰培养(-),X线胸透示两肺炎性病灶吸收好转,出院门诊继续治疗。
按 哮喘并发肺炎,痰热壅盛,清热化痰是治疗常法,而表里俱热,气除两伤,烦渴不解,阳明热甚者,又当清泄阳明而益气除。曹老选用人参白虎合竹叶石膏汤加减,药后热退汗收,诸症皆平,可谓善用仲景方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