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中医治疗失眠经验介绍

  • 文章导读:

     1.天地交泰法

      “交泰”一词出自《易经•泰卦》。泰卦体为下乾上坤。乾为天,天在上,而来居于下;坤为地,地在下,而往居于上。这样,天地相交而能变通,故称为泰。整个泰卦为通达之意,其所以通达,就是因为乾坤阴阳能上下往来,相反相成,构成对立面的辩证统一。天地之形体是不可交的,但其气可交,交则万物化生,阴阳昼夜正常更替。故《易经•泰卦》日:“天地交泰,后则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对于人体生理来说,人是个小天地。《易经•说卦传》日:“乾为首,坤为腹。”张介宾《医易义》云:“乾为首,阳尊居上也;坤为腹,阴广容物也。”天地相交,则阳入于阴,阴能敛阳,营卫调和,气血通畅,阴阳相交,神自潜藏,昼起夜卧,生理活动正常,而无失眠之患。

      天地不交,则天在上,地在下,即天地否卦。天地不交,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天地混浊而痞塞。或因外感诸邪,或因内伤诸不足,或因气血经络郁阻等,使脑之元神失养,五脏之神不能潜藏而失眠。其原因以气、血、痰、火、湿、食郁滞,胆胃不和,中焦痞塞为主。《内经》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清代沈金鳌日:“心胆惧怯,触事易惊,梦多不详,虚烦不眠。”治疗或化痰清热,或清胆和胃,或解郁,或活瘀,或祛湿,或消食,或散结消痞等。常选温胆汤、六郁丸、血府逐瘀汤等方加减治疗。药物常加郁金、小麦、百合、炒酸枣仁夏枯草等。

      2 养血安神法

      心主血,肝藏血,血舍神;心藏神,肝藏魂。人卧则魂归于肝,人动则魂出于目,神出于心。失眠虽与五脏藏五神有关,但主要与心神与肝魂失养失调关系密切。心肝血虚,多见心神不宁,神魂颠倒,魂不守舍,使神魂不能潜藏而失眠。治疗以生地四物汤加炒酸枣仁远志夜交藤等为主。此方能养五脏之精血,安五脏之神,而以养心肝为主,可加龙骨牡蛎以镇静安神、收敛神精。

      3 调和营卫法

      《素问•口问》曰:“卫气昼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如果“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则能昼精而夜暝。《灵枢•大惑论》说:“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灵枢•邪客》也说:“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以上条文阐述了睡眠与营卫之气的关系,说明阳不入阴、阴不敛阳、阳盛阴衰、营卫不和可以导致不寐。因此,张师治疗失眠多从调和阴阳、调和营卫关系入手。常以桂枝加龙牡汤调和营卫、镇静安神为法。

      4 水火既济法

      心属火而居上,肾属水而居下。是以心火下交,则肾得温煦,真阳充沛,气化乃行;肾水上济,则心得滋养,营卫调和,百脉通畅。心藏神属火,《类经》日:“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赅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又说:“隋志所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肾藏精属水,。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属阴,均藏阴精,并藏五神。肾水肾精不足可致心火上炎,五神失养。陈士铎《辨证录》云:“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也……心原属火,过热则火炎于上而不能下交于肾。”丹溪《金匮钩玄》说:“气有余便是火。”若遇七情抑郁,五志内激,饮食伤中,气机受阻,则阳气堆积,化生亢烈之火,即是“气有余便是火”。此火是病理之火,可耗伤精血,损津伤液,伤阳耗气,这样使五脏阴精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亢盛变为病理之火,导致水火不能既济,心神失养,五脏神不安,出现怔忡、不寐等病证。治以清心泻火、滋阴补液、交通心。肾,使水火既济,五神自安,失眠自愈。方选清宫汤为主,并以二阴煎、犀角地黄汤、导赤散、增液汤、泻心汤、黄连阿胶汤、交泰丸等配合应用。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清宫汤由玄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尖、连心麦冬组成。此方系治温邪逆传厥阴心包而致的神昏谵语证。吴氏把神昏谵语的病理以水火概之,即“火能令人昏,水能令人清,神昏谵语,水不足则火有余,又有秽浊也”。张师认为,这也正是水火不能既济、心。肾不交失眠的病机。方中玄参味苦,属水,能补。肾水,清浮游之火;犀角味咸,辟秽解毒,善通心气,清解心热;莲子心甘苦咸,能使心火下通于肾,使肾水上潮于心;连翘能退心热;竹叶能通窍清心养心;麦冬“享少阴癸水之气”养心,“以散心中秽浊之结气”。此方含水火既济之义,构思精到,药味精炼,君臣佐使有序,能清心开窍、交通心肾水火、辟秽祛浊,借用治疗失眠有很好疗效。当今犀角已禁用,可改用水牛角,并辨证加用丹参生地黄、当归、柏子仁养心肝阴血;茯苓山药以滋脾阴;五味子、芦根以养肺生津;山茱萸、墨旱莲、女贞子以养肾阴。

      5 敛肝安魂法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主藏血,藏魂,在志为怒,在窍为目。如果肝血不足,魂不归肝,或肝热煎熬阴血,则见失眠多梦、易惊恐发怒、睡眠不深、易醒、情绪急躁易怒,常伴眼昏、眼胀。柯琴《伤寒论注》曰:“调血者,当责之于肝也。”或清肝热,或养肝血肝阴,或潜肝阳,总以敛肝安魂为法。常选酸枣仁汤、安魂汤,可加枳实芍药散、夏枯草等方药。

      6 润肺强魄法

      《灵枢•本神》日:“肺藏气,气舍魂,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又日:“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左传》日:“魄主运动。”肺气阴亏虚,肾不藏精,则魄不附精,魄神无所藏,可见夜不能寐、夜卧梦多、卧不解乏、精神萎靡、盗汗、自汗、悲观失望等症。治疗以养阴润肺、强魄安神为法,佐以补肾填精。方常选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固金汤、当归六黄汤等加减。

      7 滋脾养心法

      《灵枢•本神》日:“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脾主运化,主升清,为气血生化之源,在志为思,主意。忧思伤脾,思则气结,或饮食不当伤脾,脾失运化,气血郁结,气血不足,则心神失养,五脏不安,而失眠。症状常见入睡困难、或整夜难眠、或醒后不易入睡、卧不解乏、心情抑郁、悲伤欲哭、多思多虑、腹胀、乏力等。治疗以滋脾养心、开郁安神为法。常选归脾汤、逍遥散、甘麦大枣汤加减。8补肾健脑法

      《灵枢•本神》日:“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素问•六节藏象论》日:“肾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李中梓说:“血之源头在乎。肾。”《普济方》说:“髓者,精之根……精者,血之本。”精是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神志活动与精的关系密切,肾主骨、生髓造血,脑为髓海,髓之生成皆由肾精所化,故肾气强健、肾精充盈与脑髓发育之健旺有密切关系。脑为元神之府,神机之源,脑肾健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活动正常,人体形神若一,精力充沛,意志安定,精神焕发,无失眠之患。如果肾精不足,脑髓失养,则可见脑转耳鸣、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腰酸、乏力等。治疗则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旨,以补肾健脑为法。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味。

      9 典型病例

      病案1:患者,女,34岁,2007年8月31日初诊。患者从事文字工作,劳累。诉6年来一直失眠,入睡困难,多梦,睡眠表浅,伴气短、乏力、左胁下胀痛、胃脘胀满。曾用中药治疗1年,症状有所减轻,但失眠始终未愈。现证见:入睡困难,多梦,睡眠表浅,记忆力下降,食后胃脘胀,时感左胁下胀硬,腰、背、膝足跟酸沉,手足凉,大便难解,2日1次,经常乳胀,月经有血块,白带多,色略黄,质稠,阴痒,舌质淡红略黯、有齿痕,苔薄,脉细。证属肝血不足,血不藏魂,兼有虚热。治以敛肝安魂。以酸枣仁汤加味:炒酸枣仁30 g,茯苓10 g,茯神10 g,川芎3 g,知母10 g,夜交藤30 g,生甘草10g,小麦30 g,大枣6个为引。7剂,每日1剂,水煎服。9月7日复诊:诉服上方7剂后,失眠愈,能入睡,做梦减少,但睡起后不解乏。嘱续服7剂,病愈。

      病案2:患者,女,60岁,2007年8月17日初诊。主诉:失眠10余年。诉因丈夫早逝,操心劳力生气引起失眠,多方治疗效果欠佳,每天只能睡2~3 h,有时彻夜难眠。为能睡觉,每隔几天即服1次安定片,6~7片/次。现证见:失眠,心烦,易怒,烘热汗出,口苦,身困乏力,饮食二便正常,舌边尖红、边有红点,苔白,脉细。辨证:悲则伤肺,操劳则伤心脾,生气则生郁火,病久则心、脾、肺、肝、肾阴血不足,心。肾不交,心火上炎而失眠。治以水火既济、清热养阴、润肺强魄为法。以清宫汤合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枳实芍药散加减化裁。处方:连翘10 g,莲子心3 g,麦冬30 g,竹叶10 g,玄参15 g,炒枳实15 g,生白芍30 g,怀牛膝10 g,黄连6 g,夜交藤30 g,生甘草10 g,百合30 g,知母10 g,生地黄15 g。每日l剂,水煎服。9月17日复诊:服上方20剂,失眠有所好转,安定片减为4片,近几日未耳鸣。证见:不易入睡,每晚能睡3~4 h,多梦易醒,心烦,心跳乏力,出虚汗,睡起口苦、口干,饮食二便调,舌边尖红,苔白,脉细。治以天地交泰、养血安神、活血解郁为法。方以血府逐瘀汤加味:当归10 g,生地黄15 g,桃仁12 g,红花10 g,赤芍15 g,炒枳壳6 g,柴胡6 g,川芎6 g,桔梗6 g,怀牛膝10 g,生龙牡各30 g,浮小麦30 g,生甘草6 g,夏枯草15 g,栀子10 g。续服20剂。三诊:心烦好转,失眠减轻。二诊方去栀子继服10剂。四诊:失眠明显好转,安定片减为2片或1片即能入睡每晚能睡6~7 h,做梦减少,心烦减轻,已无虚汗、心跳乏力症状。守三诊方继服10剂。病愈。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