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黄文政治水肿、外伤眩晕、关节肿痛及内耳性眩晕医案

  • 文章导读:

        黄文政教授是天津市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以诊治肾脏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著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肾内科的学术带头人。黄教授医识渊博,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宽裕温厚,简而文,温而礼,慧而仁。笔者有幸成为其门生,侍诊2年多来,导师言传身教,择善以授。笔者领略一二,述于此,与读者共享。

    当归芍药散治疗特发性水肿中 医人网站收集整理www.tc mer.com是最专业的中医药门户网站之一

       患者,女,49岁,2002年4月12日初诊。患者主诉下肢浮肿11年,现症:尿可,两下肢水肿,按之凹陷而硬,皮色赤暗,月经错后量少,纸上中心暗褐而小,边多水痕而泛。尿检(—),舌红质暗,脉细涩,黄教授认为是特发性水肿,“血不利则为水”,辨为气滞血瘀,脾虚湿困。治以养血活血,健脾利水。方以当归芍药散加减: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5g,云茯苓15g,白术15g,泽泻15g,益母草30g,泽兰15g,刘寄奴15g,马鞭草30g,穿山甲15g,土鳖虫10go 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服。4月16日又诊,患者感觉服药后舒服,舌质紫暗好转,脉细,尚有腹胀。前方加内金10s\白茅根30R\大腹皮15g,续服7剂。后以此方加减服药20剂后,浮肿消。又予原方7剂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反复。


       按:特发性水肿常无明显发病原因,仪器检查无阳性及器质性病变。多见于女性,下肢或全身不明原因水肿,或兼见月经色暗褐量少而有水迹,月经前后白带多。辨为肝郁气滞血瘀,脾虚湿困。方用柴胡舒肝散或当归芍药散加虫类药。气滞为主者用柴胡疏肝散,血瘀为主者用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散,三味药活血化瘀,三味药健脾利水。瘀血重者加水蛭10g\土鳖虫10g;月经量少者加益母草30g\泽兰15g;腰痛者加狗脊15g\细辛3g;重度浮肿者加刘寄奴15g\马鞭草30g;小便频多者加仙灵脾30go

    补中益气汤治疗外伤眩晕中 医人网站收 集整理www.tc mer.com

       患者,男,25岁,2002年6月11日初诊。患者主诉因1月前外伤致头晕,恶心,少寐,耳鸣,健忘,经多方求医无效。现舌红,苔薄黄,两寸脉弱,两尺脉大。辨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上虚下实。治以补中益气。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2 g,党参10g,当归10g,陈皮10g,白术10g,炙甘草6g,升麻10g,柴胡10g,茯苓10g,生姜3片,大枣3枚。4剂,水煎服,日1剂分服。6月16日又诊,自述服药后感觉很好,头晕、耳鸣等症状均见好转,舌红苔薄,右尺脉仍大。遂前方加茺蔚子15g\荷叶10g\桂圆肉10go继服7剂后,前症均大减,唯夜寐欠安。前方去生姜、大枣,加夜交藤30g\枣仁15g\远志10g,又服7剂后症消病愈。予原方14剂巩固疗效,另嘱鲜荷叶煎水代茶饮用。


       按:黄教授分析患者症状为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因外伤致气机逆乱,清阳不升,下陷于下焦,故下实上虚。常表现为一时脑空白,小腹下坠,或尿频等症状,女子则常表现为白带多。病久累及肝肾阴虚,脉络瘀阻。脉象特点是两寸脉弱,两尺脉大。治则拟先补中气,后通窍活血。本案之治意在升清,故参芪药量宜小不宜大,与张锡纯升陷汤重用黄芪峻补宗气有所不同。愈后嘱常服鲜荷叶以巩固疗效而收全功。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关节肿痛

       患者,女,50岁,2002年5月24日初诊。患者主诉两肘、两膝关节肿痛2月余,下肢关节尤甚,腰痛,胃纳可,二便正常,自述有受凉史。检查抗核抗体(—)、风湿免疫(—),X线两膝关节未见异常。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辨为感受风湿,化热伤阴,而风寒湿邪未祛。治以温经行痹,祛风除湿,佐以养阴之品。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炙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2g,知母12g,白术10g,制附子10g,防风10g,生姜2片,炙甘草6zo水煎服,服药7剂后,患者关节疼痛缓解,两肢乏力,舌脉如常。前方加黄芪30R\当归10R\茯苓10g,继服14剂后关节痛消,精力好转,随访1年无复发,可照常工作。

       按:本案的辨证要点是风湿之邪侵人体内,留滞关节,阳气不能达于外而痹阻,风湿郁久,化热未甚,脉象沉细。方中用桂枝麻黄防风温散寒湿于表;芍药、知母和阴于里;白术附子通阳除湿;生姜、炙草和胃调中。诸药合用以去表里寒湿,温散而不伤阴。湿盛关节肿大者加白芥子10g\细辛3g;气血虚者加黄芪30g\当归10g,若病及下颁关节加牵正散,病及喉结加射干、马勃、木蝴蝶等利咽药。

    例4  自拟眩晕方治疗内耳性眩晕


       患者,女,59岁,2002年6月21日初诊。主诉素有耳鸣,昨日突然头晕,恶心,未吐,平卧则安,而在转侧回眸之际则诸症加剧,曾服用多种治疗眩晕药未效。现症:面胀不适,夜尿多,舌红少苔,脉左关弦细,右寸浮滑。辨证为内有郁热,外受风邪,内外相引,肝阳上亢,胃失和降。治宗辛凉疏解,平肝潜阳,和中降逆。治以自拟眩晕方加减:桑叶10g,菊花10g,天麻10g,钩藤15g,白蒺藜15g,僵蚕10g,丹皮10g,白薇15g,佩兰10g,紫苏10g,菖蒲10g,天仙藤10g,首乌藤15se方药切合病机,4剂即愈。中 医人网站收集整理www.tc mer.com是最专业的中医药门户网站之一


     按:该证临床辨证特点为转头则晕,与位置有关,伴恶心、呕吐、耳鸣;内服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无效。脉象特点是左关弦细或弦数有力,右寸脉浮滑;左关弦数为肝经郁热,右寸浮滑为外受风邪。成年人常因外感后引起前庭神经元炎,前庭神经主管平衡,平衡失调,动则头晕•,重者动则头晕眩、恶心呕吐。辨为素有肝经郁热,外感受风邪,内外合邪,肝阳上亢,胃失和降。治宗辛凉解表,平肝潜阳,和中降逆。若是小儿眩晕、恶心、呕吐,甚则吐血,多为外感后咽炎,扩大影响到前庭神经元,以致平衡失调;治疗应注意不可过用介类重镇潜阳之剂。伴失眠者加夜交藤30g;伴呕吐者加竹茹10g\杷叶10go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