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孙伟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经验举隅

  • 文章导读:

     

      对于补益脾肾之剂,孙师强调用药切忌温燥峻烈,以恐助阳生热,耗气伤阴,选药当以平和为贵。但若湿热之象不著,一派阳虚之状,干姜、附片则但用无妨,惟用量不可过重,时间不可过长,中病即止。肾阴不足,又夹湿热者,其治颇为棘手,若滋补不当,常致湿热留恋,有闭门留寇之弊,若清利太过,则阴伤更甚。宜左右权衡,滋清并用。清利之品孙师青睐轻灵气浮之药如淡竹叶、荠菜花等。

      3.突出湿热,治法不离清利  孙师认为湿热之邪贯穿病程的始终,在整个病程中都可有轻重不等的尿热尿痛、小便短赤,滴沥难尽等症状,选用清热利尿之品常用如石苇、扁蓄、瞿麦、车前草、淡竹叶、冬葵子等。如瘀象明显,或病程过长,依据祖国医学久病致虚、因虚致瘀的理论,在补肾清利的同时加用活血行气之品,往往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丹参当归川芎益母草等。

      4.重视脾胃调理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善治病者,惟在调理脾胃”。孙师注重固护脾胃,常谆谆告诫学生,脾胃乃后天之本,肾精肝血均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胃不受纳,脾不散精,莫说食谷难化,就是汤药亦难发挥其治疗作用。“土得木则达”,临床上,患者因病情反复难愈,或心烦气燥,焦虑不安,肝旺则横克脾土;或情绪低落,郁郁寡欢,肝气郁结,则木郁土壅。再加之有些医者大剂量使用清热利湿药,苦寒之品更易戕伤脾胃,均可使中焦运化失常,后天之本失养。因此患者就诊时常伴有纳差、消瘦,乏力等症状,孙师常选用党参、白术、半夏陈皮之品,取六君子汤之意,使胃有所资,脾得转输。从而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增强体质,减少感染次数。即使在急性期,用药以清利为主时,亦酌加党参白术等固护中州。

      5.配合使用中成药“滋肾通关胶囊”  滋肾通关胶囊乃孙师根据古方“滋肾通关散”精心研制、工艺改进而成,主要由黄柏、知母肉桂等组成,黄柏清热燥湿,泻下焦湿热为君;佐以知母滋肾阴,泻相火,同时用少量肉桂温肾阳,引火归源,更助膀胱气化,通利小便而关自开矣,该方深合本病“肾虚而膀胱热故也”之病机。临床上,根据患者情况均可配合应用,其中急性发作时可配合汤药同服;缓解期停服汤药时,亦可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彻底清除体内余邪,达到根治的目的。

      6.重视煎药方法  孙师每诊完一新病人,必告知煎药方法:先将中药泡半小时,大火煎开后,文火慢熬30分钟,滤出药汁后,加水再煎,然后2次药汁混匀,分3次服。日久,笔者才体会到老师的苦心:依照正确的煎药方式,一方面可保证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于水中,另一方面则可使药力在体内得以充分发挥效力。

      典型病例

      某患女,30岁。3个月前出现尿频、尿急,小便不畅等症状。尿WBC+++,服用多种抗生素,尿中白细胞波动在+~+++之间,症状时轻时重,终日疲乏无力。就诊时面色     白,腰膝酸痛,四肢冰凉,尿频、急且滴沥不尽,眠差,纳谷不香,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失司,兼有湿热内蕴。治宜温清并用:生黄芪30g,潞党参15g,生白术15g,法半夏12g,怀牛膝15g,仙灵脾15g,菟丝子15g,淡附片10g,厚杜仲15g,车前草15g,淡竹叶15g,石苇20g,广郁金15g,苏梗15g,甘草6g。

      服药7剂后,纳食增加,手脚渐温,尿频急减轻,稍感口干,遂以前方中附片减至5g,加制首乌15g。后持续就诊4周,辨证调治,症状消失,尿中白细胞亦消失。停服汤药,改服滋肾通关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服用1月余。随访2年无复发。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