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介绍

  • 文章导读:

    李佃贵是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河北省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尤擅长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其治疗慢性胃炎经验介绍如下。

    1 治法重视健运。活用清化疏补

    1.1 健脾和胃。化浊消痞慢性胃炎多归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其病因有外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由于脾胃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多种因素造成胃纳失职,脾运失常,升降失调,清气不升,浊气内阻,引起胃脘疼痛,痞满不舒。而且本病病程较长,久虚不复,所以,李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一是“虚” ,一是“浊”。“虚” 以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胃阴虚为主要病机,健脾助运是恢复脾胃功能的基本治法之一,若脾胃气虚则健脾益气助运,脾胃阳虚治以温运,胃阴虚应滋阴助运。“浊”是病变过程中主要病理产物之一,治疗中化浊、消浊、降浊应随症加减。常用药物如:党参、白术、百合、乌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谷芽、麦芽。以党参白术健脾益气以培中焦之虚,助脾胃运化;谷芽、麦芽消食导滞,助中焦之运;茯苓半夏陈皮健脾理气化浊;百合、乌药和胃理气。且常以薏苡仁、白豆蔻、砂仁、佩兰化浊助运:山楂神曲消浊;莱菔子枳壳厚朴降浊,使脾运得健,浊气能消,气机条畅,升降复常则诸症自除。

    1.2 清热化湿,调气行滞慢性胃炎患者由于脾胃久虚,湿浊阻滞, 日久化热,且湿阻气滞,临床多见胃脘胀闷、嗳气、泛酸、口苦、舌苔黄或腻等表现。李教授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运失常,湿浊久居,易于化热为害。本病若属于脾胃湿热证或胃热为主的患者,主要着眼点在于“邪热” 与“湿浊” ,邪热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关,湿浊与胃黏膜水肿、浸润、糜烂等活动性炎性病变有关,要在健脾助运基础上辅以清热化湿、理气畅中之品。清热化湿药常用茵陈、虎杖、田基黄、黄连、蒲公英、连翘等;湿重者选加白豆蔻、砂仁石菖蒲、佩兰等芳香化湿药,或选用三仁汤;热重者选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解毒之品,但苦寒之品易于伤脾害胃,不可过用;理气药常用香橼、佛手、木蝴蝶、玫瑰花、檀香等平和之品,使气行湿化;也可根据具体病情选用延胡索、刺猬皮、九香虫理气止痛,或用甘松、木香莱菔子理气除胀。枳实、槟榔破气导滞,旋复花、代赭石理气降逆。热消湿除,气畅纳化,症状自除。

    1.3 疏肝畅气。升降脾胃调理肝胆之气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素问·宝命全形论》云: “土得木而达”。《医学求是》更指出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为中气之枢纽,枢轴运动,中气得以运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的升发调节着脾胃的升降,肝疏泄正常,则脾气能升,胃气得降,升降协调,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李教授重视肝胆之气的升发与条达.敷布阳和作用,认为脾胃病证应注重升降,而脾胃之升降要藉肝胆气之升浮。常选用张元素枳术丸,以荷叶升举清阳之气,以及《临证指南医案·脾胃门》炒荷叶、麦芽升麻柴胡、茵陈等以疏利肝胆之品,认为麦芽生用.能生发肝气。对胃阴不足者。在润降中常加桑叶、牡丹皮白芍以疏肝。重视肝胆疏泄升发功能对治疗慢性胃炎等脾胃病证的作用。

    1.4 养阴益胃,祛瘀通络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复杂,久病多虚、多瘀在本病中体现较为明显。其中,胃阴亏虚,瘀血阻络等虚实夹杂是此阶段的主要病机之一,这阶段要注意的是胃阴虚,除了口干、大便干,舌瘦红等症状外,可有胃泌酸功能降低,胃酸缺乏或消失,胃黏膜分泌黏液量少等改变。另一方面,要注意瘀血阻络的特点,病人可出现舌暗、有瘀点,胃黏膜色泽灰暗,黏膜下血管显露,黏膜充血或出血,黏膜表面颗粒样或结节状隆起,病理组织检查,多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表现。在治疗上应重视养阴益胃,化瘀活血,达到邪去正复、瘀去新生的目的。滋阴主要以甘淡柔润药为主,可少佐酸敛之品。甘淡之药,质地濡润,其补而不燥。滋而不腻,能生津化液,又不碍脾运,以太子参、白术、薏苡仁、白扁豆为主;柔润药常用山药、莲子、石斛枸杞子等,配伍山楂乌梅白芍等酸敛生津之品,酸甘化阴。并慎用熟地黄一类腻滞之品,以防碍胃,影响脾运;活血通络药常选用三七、鸡血藤、莪术、桃仁丹参;痛重者配合乳香、没药、莪术;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者,治疗时选用茵陈、薏苡仁、莪术、白花蛇舌草以活血清热化浊,并根据病情选加蛇莓、半枝莲、半边莲、猫爪草等具有抗癌作用的药物。

    1.5 用药轻灵。贵在平和李教授强调在慢性胃炎的诊治中应注意中焦脾胃的功能特点,脾胃同居中焦,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升降失职则现“滞” ,纳化失常则不运。因此,治疗时应注意调整枢机,重点强调一个“动”。在药物选用上,李教授认为应以灵动调和之品,依据药性的轻灵、平和、运动,才能达到调理脾运、调理气机的作用。多选用百合、月季花、玫瑰花、菊花金银花等轻清之品。治脾胃病贵在和,如补用太子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平调脾胃,使补而不腻;理气用甘松、木香、香橼、佛手,使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枢机运动,湿浊、痰、瘀得以消除,以逆转病情,逐步向愈。

    2 辨病用药

    2.1 胃酸缺乏选用清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病理改变出现黏膜萎缩、肠腺化生或炎症损伤等,均可使泌酸功能降低,胃酸缺乏或消失,甚或发生癌变。此时调节和改善泌酸功能,促进胃酸水平正常化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治则之一。李教授多采用清补法,可用酸甘化阴和甘寒生津法。酸甘化阴以芍药甘草汤为主,对胃黏膜有修复作用;甘寒生津以益胃汤为主,选用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生地黄、枸杞子、黄连山楂甘草等,滋养胃阴,使胃酸增加。

    2.2 胆汁反流采用疏利通降 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胆汁反流,致使胃黏膜屏障破坏,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胃镜亦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过程中有胆汁反流。李教授认为。胆汁反流多是肝失条达,胃失和降,胆汁随气逆所致,治宜疏利通降,临床上多采用旋复代赭汤、半夏泻心汤等,亦可在辨证基础上加木香枳壳陈皮、旋复花、代赭石等调理气机、和胃降逆。

    2.3 Hp感染宜解毒活血李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浊邪不去,湿浊化热,并且久病人络。因此久病患者多伴有湿热和血瘀,常用田基黄、黄连、茵陈、虎杖大黄丹参三七等,以清热利湿或活血化瘀药进行配伍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p)有较强抑菌作用。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和证型,可以配伍应用。笔者经实验证实,上述单味药均有明显的杀灭和(或)抑制Hp作用,其组方配伍的疗效正在观察中。

    2.4 胃黏膜病变随症加减 胃黏膜相能反映慢性萎缩性胃炎局部病变本质,根据胃镜下黏膜的病理变化来指导用药,往往可以提高疗效。正常胃黏膜相为橘红色,湿润有光泽,胃壁蠕动正常,皱襞排列规整,表面光滑。如果胃黏膜有充血、水肿、浸润、出血、糜烂等活动性炎性病变,李教授认为多属热证,常可选用连翘、白花蛇舌草、田基黄、虎杖、半枝莲、牡丹皮、乳香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品;胃黏膜苍白,属脾胃虚寒证,加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益气之品;黏膜色泽灰暗,黏膜下血管显露者,可加三七、莪术、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黏膜充血或出血者,加白及三七粉,或云南白药等止血之品;胃黏膜分泌黏液量少,多为阴液亏损,可加玉竹、天花粉、沙参、麦冬乌梅白芍等养阴生津之品;黏膜表面颗粒样或结节状隆起,经病理活组织检查,多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表现者,多属瘀热交阻或痰热互结所致。其中,肠上皮化生者,常在辨证基础上加用绞股蓝、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八月札、薏苡仁等清热化湿解毒;不典型增生者,加三棱、莪术、丹参三七、炮穿山甲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