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 |
许鑫梅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的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从医经验51年,主要擅长疾病:肠炎、胰腺癌、胃溃疡等疾病。其治疗胃病常从肝胆脾胃着手,遣方用药往往多法并施,标本兼顾。现将许教授治疗胃病的部分经验总结如下。
1 辨证辨病相结合,阐明病机与方药
许教授认为,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慢性胃病患者多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可致脾胃亏虚,出现面色萎黄、纳差、便溏、神疲乏力、舌淡等症状,这些病人即使是处于溃疡病和慢性胃炎的活动期,也不一定表现为热证。然而当患者出现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时,也不必热象悉备,亦为郁热。由于同一西医病种其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基本相同,在中医辨证上也就有其共同点,这就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供了可能。许教授还指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医学理论来阐明病机,指导临床用药,可以减少用药的盲目性。
1.1 慢性胃窦炎 尤其在活动期,炎症明显或伴有糜烂者,症见胃脘胀痛或灼痛,嗳气,大便干,烦躁失眠,口干口苦,甚则泛酸恶心,舌苔多黄腻。此乃各种原因导致肝失疏泄,横犯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肝郁气滞日久化火之候,因而以肝胃郁热为病机核心,治疗应清肝与泻热并用,选用左金丸、金铃子散清泄郁热,可加用木贼、黄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加强清泄之力;对胃气不降或腑气不通者,则采用通泻之法,如用厚朴、枳实、大黄、赭石等。许教授指出,黄连性味苦寒,易化燥而使大便干结,如病人大便已秘结,则宜改用蒲公英,此药性味平和,清热作用确切而无明显副作用,即如《本草新编》所云“蒲公英泻胃火之药,其气甚平,泻火而不损土,长期久服而无妨,凡系阴阳火起,俱可大剂服之”。
1.2 胆汁反流性胃炎和胃切除术后残胃炎、吻合口炎 患者常表现出胃脘胀满不适、泛吐酸苦水、恶心呕吐、面色萎黄、消瘦、纳差、舌淡、苔黄腻、脉弦细等脾胃气虚、肝胆郁热上逆之症。脾胃亏虚是病机之本,肝胆郁热上逆是其标。方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散结除满,加用木贼、蒲公英、黄芩清散郁热,旋覆花、赭石降逆下气,在多味清降药物中可少佐柴胡轻举畅达以升少阳清气,即升降并调,寒温并用。许教授在使用半夏泻心汤时,如患者有咽痛、口干、苔黄等热象时,常将干姜改为生姜,既起到辛开作用,又不会加重邪热。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 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病程较长,以胃脘痞闷或隐痛、嘈杂纳差、口干、大便或干或稀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舌象多为暗红或暗淡。许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除脾胃气阴亏虚、瘀血阻络外,还存在热毒、气滞、湿热等方面。常选用益胃汤、沙参麦冬汤加减,养阴加山楂、乌梅、木瓜、白芍等酸甘化阴之品,清热解毒加白花蛇舌草、重楼、半枝莲,活血化瘀加三棱、莪术、桃仁、丹参,健脾益气加四君子汤(党参改太子参)。
1.4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临床常见胃脘胀满或疼痛,进食后明显,常因上腹部胀满而不敢进食,伴嗳气,大便结或烂而不爽,苔薄黄,辨证多属于脾虚胃热,治疗当健脾清胃。许教授积多年临床经验研制而成的消胀冲剂,由黄芩、白花蛇舌草、法半夏、白芍、党参、砂仁、甘草等药物组成,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所致胃脘胀满或胀痛,疗效确切,且能有效减少复发。偏于胃热者,重用黄芩、白花蛇舌草;偏脾虚者,减轻黄芩和白花蛇舌草用量,加重党参用量,可加用白术、茯苓;大便干结者,加润肠通便之火麻仁、郁李仁等;大便烂而不爽者,加理气和胃之厚朴、枳实、大腹皮等;大便次数增多,每次量少,其质烂而不爽者,宗枳术丸意重用白术。
1.5 消化性溃疡 溃疡病病机的根本在于脾胃亏虚,还兼有肝郁、胃热、血瘀之象。治疗上标本兼顾,在健脾益气的同时强调疏肝、活血、清胃。常选用的药物有黄连、黄芩、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柴胡、木贼、白芍疏肝;桃仁、三棱、三七化瘀;党参、太子参、茯苓、陈皮、白术、薏苡仁健脾;珍珠层粉、浙贝母收敛生肌。溃疡愈合后常服健脾药物如香砂六君子丸能有效减少复发,即“四季脾旺不受邪”。
1.6 幽门螺杆菌 属于湿热外邪范畴,所以能够感染人体并引发疾病,关键在于脾胃气虚,运用党参、白术健脾;蒲公英、黄连、黄芩、佩兰清热利湿;桃仁、丹参活血化瘀可以较好根除幽门螺杆菌。
2 治胃之要,平衡概之
中焦脾胃以膜相连,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两者相反相成,治疗中要注意升降、润燥、寒温、气血方面的平衡。
2.1 升降并调 慢性胃病可见嗳气、泛吐酸水或苦水、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之症,又有消瘦、乏力、腹胀、便溏等脾气不振之象,故治疗中经常升降药物同用。如取柴胡之轻举畅达,配旋覆花、赭石之和胃降逆,若胃镜见胆汁反流,尤需柴胡以升少阳清气,并配合黄芩之苦降而泄胆热。
2.2 寒温并用 慢性胃病虽多兼热象,但若一派寒凉药物必碍胃气,胃脘胀满或疼痛有增无减,故常用性温之紫苏梗或陈皮,取其辛香和胃,行气宽中,温而不燥,与黄芩、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苦寒清热药物同用,寒温相配,胃气得护,虽长期服用而不碍胃。
2.3 气血兼治 气药偏燥,可用血药以济之,血药嫌润,常配气药以调之。尤对胃痛久而屡发,用气药无效者,可辅之以鸡血藤、川芎、桃仁等入血之品,可提高疗效。
2.4 润燥兼施 许教授认为,治疗慢性胃病的常用方法如疏肝、清热、理气,都容易化燥伤阴,因此时时要注意顾护胃阴,常用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如胃酸缺乏,可加用乌梅、木瓜味酸之品,加强酸甘化阴之力。用诸酸甘之剂,既可益胃阴,又可缓肝急,诚属一举两得。
3 病案举例
谢某,男,54岁,1994年11月6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开始上腹部胀闷不适,纳食则增,嘈杂,大便干结,曾经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轻度不典型增生。服用西药治疗未效。遂求治于许教授。诊见: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口干口苦,嗳气,舌暗淡、苔薄黄,脉细。辨为脾胃气阴亏虚,兼夹热毒、瘀血。方用益胃汤加减。处方:木瓜、沙参各15 g,白术、半枝莲、生地黄各20 g,乌梅、白芍、桃仁各12 g,三棱10 g,太子参、重楼各30 g,甘草6 g。上方连服1月后,诸症消除,改服四君子汤加味。处方:太子参30 g,白术、茯苓、沙参、木瓜、半枝莲、重楼各15 g,白芍12 g,桃仁10 g,鸡内金、甘草各5 g。3个月后复查胃镜病理活检未见不典型增生。随访1年半,症状未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