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 |
林晓忠是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州市荔湾区第三期中医学术经验(省市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亊中医心脑血管疾病内科临床工作多年,对中医心脑血管疾病内科临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得以管窥豹斑,现将林教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经验撷其精华概述如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巳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无声凶煞”!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人数居各种疾病死亡人数首位,平均每两秒钟死一个人。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并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形成“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从中医方面讲,气推血行,血随气行,“养血疗法”就是从气用药,从血入手,紧紧抓住“气血亏虚”这个病根,对症下药,补治同时进行,只有气血丰足充盈了,血液在心脑血管运行时就会流利顺畅,心脑部位没有淤积阻滞,也就不会有心脑血管病症发生了。
养血的根本是养护心脑,养护心脑的根本是养护五脏、养心、养脑、养血管,最终达到“养出一身好血,防止疾病突发,达到治病去根”的目的。从根本上消除心慌、胸闷、气短、心悸、心绞病、头晕、口眼歪斜、四肢瘫痪等冠心病和脑中风乃至三高病症,病因没有了,身体自然就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和脑血管疾病(以脑卒中为主)的病因,也是两类疾病病理变化共同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则对心血管疾病起到了根本上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中医学认为:心脑功能密切相关;心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运,致瘀血阻滞心脑之络,引起中风、胸痹等诸多病理变化。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明?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素问?灵兰秘典——“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西医对As的治疗手段虽有长足发展,但一些副作用和复发率及致死率仍很高。中医对As辨证论治,发挥中医药调节机体机能和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干预的优势,通过调血脂、抗氧化、保护EC功能、抗血小板粘附聚集、抗血栓等干预As的发生、发展,弥补西医治疗上的不足。,As的临床表现,涉及祖国医学“眩晕”、“头痛”、“中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病症。其病理机制中,痰、瘀、毒是实体要素,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根据辩证经验认为As的产生与脾、肾、肝三脏关系最密切。重视As从痰、瘀、毒论治的同时,更注重脾、肾、肝“脏腑失调”这个“关系网”中,从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上来认识As的发病机制和辨治规律,气虚血淤,痰淤互结,脾虚湿盛,痰淤化毒,肝肾阴虚等是主要病机。虚-淤-痰-毒为基本病机。从而进行有效的辨证论治。
1“虚”
李东垣主气论,见《医学发明?中风》曰:“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者,多有此疾。壮年之际,无有也,若肥盛,则间有之,亦形盛气衰如此。”本病的发病原因,多是中年以上,气血虚弱,阴气自半。气虚则血运不畅,脉道不利,血脉失养。阴虚则虚火灼津,津亏液少,脉道干涩。所以治疗以益气、养阴为原则。主要中药有人参、黄芪、丹参、麦冬、五味子等。经实验证明,这类中药能明显降低AS家兔血清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S指数(AI),明显降低血浆LPO含量。病理观察也显示,益气养阴中药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减少血管内膜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形成,从而明显减小粥样斑块面积。
2“淤”
淤血和动脉硬化关系密切,血脉不通,心血淤阻,血行不利易致AS的发生发展,以动脉壁内皮细胞(EC)损伤为始动因素,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和平滑肌细胞(SMC)增殖为主要环节,脂质浸入,动脉壁弹性纤维破坏,引起动脉管腔狭窄为病理结局。这些病理改变属于中医学“淤血”的范畴。有研究表明,以血淤为主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均有器质性病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显著冠状动脉狭窄的比例高达94%。有人对7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进行对比分析后指出,73例冠心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淤表现。实验证实,活血化淤方药有调脂、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EC、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及消退粥样斑块等作用。
3“痰”
AS的首要因素是血脂过高,脂质代谢失调。临床多表现为头疼、眩晕、恶心、肢麻等。《内经》称为“膏人”“脂人”,“无痰不做眩”,中医认为AS的病机与痰浊有关。现代医学认为,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是AS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有报道提示:痰证病人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体内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痰浊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LDL等含量均明显高于非痰浊型患者和正常人(P<0.001)。临床中应用化痰祛淤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冠心病,取得明显疗效。实验证明化痰祛淤中药有降脂、调节细胞因子抗AS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