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于敏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简称CRF)是内科常见病,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肾单位逐渐减少,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生理功能,导致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属中医“关格”、“虚劳”、“溺毒”等范畴。我国目前尚无全国范围慢性肾衰人群统计资料,根据200万城镇人口统计调查结果推测,我国的慢性肾衰发病率约有586人/百万。CRF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血液透析疗法和肾移植手术使CRF的治疗有了很大进步,但因其需终身维持,费用昂贵,绝大多数病人难以接受。因此,积极开展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的研究,必将有助于延缓CRF的进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于敏教授通过20余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在治疗CRF方面运用内服中药汤剂与中医外治法相结合,相辅相成,互济互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于敏教授治疗CRF的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于师认为CRF的病因主要和脾肾虚损有关,《诸病源候论・水病诸候》云:“水病元不由脾肾虚所为,脾肾虚则水妄行,盈溢肌肤而令周身肿满。”其诱因则为外邪侵袭与过劳所致,亦有由于其他慢性疾病,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六淫侵袭,七情所伤,劳倦过度,药物损害,房事不节及老年肾气自衰等各种原因而削弱机体的正气,使抗御能力下降,阴阳平衡失诃,加之外来邪气等乘虚内侵脏腑所致。于师认为CRF的病机主要是正虚与邪实两个方面,正虚指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尤以脾肾虚损为甚,邪实是指浊毒、瘀血、痰浊,亦可伴水停为患,时有兼夹外邪,正虚与诸邪互结,最终导致虚、湿、瘀、毒胶结,错综复杂之局面,而脾肾衰败夹浊瘀则贯穿于CRF的始终。因肾为先天之本,肾主水,司开阖,为全身气化之根,肾虚是疾病之根,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掌升清降浊之能,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两者生理上互根互用,病理上互损互衰,久之则形成脾肾两虚,进而损及肺、肝、心诸脏,则见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诸多虚损之症。中医认为CRF是一个正气渐损,邪毒渐盛,正邪相争,邪盛正虚及邪毒内盛,正气衰竭的病理过程,毒邪潴留,是本病发生发展及其恶化的重要因素,因肾为藏精泄浊之总司,脾为水谷运化之枢纽。脾肾衰败,精浊相干,水谷不化,三焦气化不利,分清秘浊功能减退,秽浊溺污不得外泄,蓄积体内,秽浊积久,酿为湿浊毒邪壅盛之症,则见恶心呕吐、浮肿等症。于师认为CRF由于其病程较长,一般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存在。“久病人络必致瘀”,血液循经而行,环流不息,全赖一身之阳气,肾病既久,肾阳必衰,肾络瘀血,可使疾病缠绵不愈,很多肾小球疾病,特别是CRF中存在一定程度血液高黏状态,肾动脉及肾小动脉粥样硬化与间质损害,肾血栓素增多,血小板功能亢进,微血栓形成,且腔管变窄甚至闭塞。
      
    2 辨证治疗
      
    于师认为CRF病位广泛,寒热错杂,正虚邪实,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五脏六腑皆可受累。正虚邪实是CRF的辨证要点,故治法基本围绕正虚或邪实展开,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扶正与祛邪并重。正确处理好扶正与祛邪的关系,掌握好扶正与祛邪运用的时机,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素问・标本病传论》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临床治疗多辨证论治,而中医外治法作为一种独特有效的治疗手段,与内服中药汤剂相互配合,在CRF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配合作用。
      
    2.1 内治法
      
    2.1.1 补益脾肾祛湿降浊化瘀法症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纳少腹胀,展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面色晦黯,唇色发紫,舌质淡黯,或有瘀点,苔黄腻,脉象沉细或弱。于师临证常用山药、山茱萸、熟地杜仲牛膝大黄黄连丹参当归茯苓、姜半夏肉苁蓉、洗昆布、醋牡蛎等。
      
    2.1.2 温补脾肾利水降浊化瘀法症见浮肿或不肿,面色晦滞,气短乏力,腰膝酸软,口淡不渴,大便不实,夜尿清长,甚则畏寒肢冷,腰部发冷,腹泻或大便溏,小便短少,舌质淡胖,苔白滑,有齿痕或有瘀点,脉沉细。于师临证常用制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生黄芪大黄、洗昆布肉桂丹参当归川芎等。
      
    2.1.3 滋补肝肾熄风降浊化瘀法症见头晕头痛,口苦咽干,渴喜凉饮,五心烦热,呕恶频繁,手足搐溺,肌肤甲错,心烦少寐,小便短少,甚或无尿,大便干燥,舌质黯红有裂纹,苔黄腻或焦黑而干,脉弦细而数。于师临证常用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钩藤、羚羊角、生白芍、竹茹、大黄、洗昆布当归丹参肉苁蓉、郁李仁等。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