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中药饮片 药店销售大放开 | |
[疾病治疗]中医如何治疗异位妊娠? | |
[新知][组图]一项队列研究发现: | |
[医药][组图]从“军医”到“民医 | |
[疾病预防]心肺复苏,与生命赛跑! | |
[中药产业][图文]中药材价格为何失控 | |
[纪检][组图]今年已有逾150位院 | |
[医药]最新《猴痘防控方案》发布 | |
[学术经验][图文]全国名中医曹恩泽: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张志远巧用炙甘草 | |
[学术经验][图文]吕景山:我治疗百病 | |
[名家医案]王庆国教授:用柴胡类方. | |
[学术经验]王晞星血府逐瘀汤治带状疱 | |
[名家医案]续命汤的临床治疗应用与体 | |
[名家医案]潘敏求教授治疗脊髓肿瘤验 | |
[肝病科名中医][图文]潘敏求 | |
[妇科名老中医][图文]何成瑶 | |
文章导读:崩漏是妇女月经妄行的总称,经血暴下如注、大量溢出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然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可以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已故江苏省名中医王健行以擅长诊治妇科疾病著称,临证辨证细详,处方机动灵活,创见颇多。本文主要介绍王健行运用“暴崩宜补、久漏宜通”理论治疗崩漏的经验。 |
暴崩宜补
月经暴崩,临床常表现为喘促气短、神色㿠白、大汗淋漓、肢冷目花,脉细或虚大,病机概括为营血暴竭、卫气无依。王健行认为,血脱当益气,气复则血守,此时当重用党参、黄芪,益气固卫以缓其急。
辨证要点
若暴崩虽止,尚有余沥未净,必须验其有无瘀积;如血下渐淡、无腹痛,肢温脉弱者,为败瘀已清、崩血将止之兆。若崩势虽缓,而余沥涓滴不爽,瘀下色深,或腹痛坠胀,或阵下阵止者,均属残瘀未净,宜攻补兼施。莫因正气已伤,崩血未止,畏用化瘀。若宿血不去,则新血难守,延必复崩而致虚脱。切忌温补与攻逐,若不知此,实其所实,虚其所虚,则危害立至。
面热上升、烦躁不安、脉大虚数者,为阴虚阳越,加龙骨、牡蛎敛阳固阴;大汗不止、身冷如冰、音低、目陷、六脉沉伏者,乃阳随气脱,急加姜、附以回阳救逆;有瘀块者,于补气药中加入桃仁、归尾、三七;经血阵下阵止者,加石灰丸、紫丹参;腹痛者,加木香、金铃子,痛甚加失笑散、延胡索,俱用益母草煎汤代水。
倘患者血崩不止,大汗淋漓、面赤气粗、脉弦紧有力,为阴阳离决,立见消亡之候,最为危险,急与人参、附子、龙骨、牡蛎、阿胶、地黄、肉桂等,气血阴阳并顾,或可挽狂澜于既倒。
倘在经绝之后,忽患崩漏,亦是危证,或因房劳不节、冲任受伤,或因气盛化火、阴失内营。则宜用当归、地黄、枸杞、芍药、阿胶、龟板、莲房、牡蛎、牛角腮炭、贯众炭、地榆炭等,并重用黑荆芥炭。
医案举例
案一
杨某,患产后暴崩,血下如注,肢足冷过肘膝,神气衰惫,音低语懒,一息奄奄,脉沉细欲绝,舌淡白无华。诊为气血两伤、真阳垂危。处方:黄芪30g,党参90g,炙甘草3g,干姜3g,附子9g。服药1剂,汗收神敛,厥回血止,复诊以八珍汤加减,服药数剂而愈。
案二
陈某,月经2个多月未来潮,先因漏下,继以血崩,自觉发热头昏,咽干虚躁,汗泄如蒸,衣被为透,脉洪大无力。诊为营血暴竭、阳气无依。处方:黄芪15g,党参30g,炙甘草3g,地黄9g,白芍6g,龙骨12g,牡蛎30g,附片4.5g。服药1剂,汗略少,余无进展。原方加肉桂2g(研细冲服),以求引火归元。服药2剂后,汗收躁安,用归芍六君子汤调理而愈。
王按人之阴阳,互为其根,故损气必及血,损血亦及气,此滋润之理。前者重在阳气之伤亡,阴难自守,救阳即所以救阴也,故重用党参、黄芪、干姜、附子回阳救逆;后者由于营血暴竭、阳气无依,出现假热证象,故合党参、黄芪、当归、芍药、龙骨、牡蛎、肉桂、附子于一方。阴阳得济,则气血自守,此暴崩之所以宜补也。
久漏宜通
月经漏下常见于停经或流产之后,出现往往淋漓不断,缠绵日久不愈。王健行认为,本证多因肝火湿热,瘀积留滞。若残瘀留着者,必腹痛拒按,或隐隐作痛,两尺脉多沉涩。如漏久不清,阵下阵止,投固涩药物无效者,当祛瘀以止漏。此因瘀血留滞,气机失畅,血难归经,故漏久不止,因此前贤有“久漏宜清宜通”之说。
辨证要点
恶露下如脓血、气味奇臭,寒热腹痛,脉沉数者,为瘀热化浊,宜加用马鞭草、土牛膝梢、飞滑石、生甘草、冬葵子、泽兰叶等通瘀泄浊;血下涩滞而鲜红、面色红、内热口燥、胸次窒闷、脉弦数,多为气盛火郁、阳搏阴伤、火盛而迫血妄行所致,宜加牡丹皮、栀子、黄芩、黄连、当归、芍药、生地黄、石斛、竹茹等,达到凉血和阴的目的。
崩漏后期,血去则肝阴必伤,脾虚则生化无依,故重在调养肝脾,宜归芍六君子汤加减,以滋其化源、复其气血,故治崩漏宜调补肝脾以收功。
医案举例
案一
王某,女,38岁。产后50余天,漏红淋漓不净,瘀下成块,少腹滞胀,腰背酸楚,下阴垂迫,脉涩舌淡。属气弱血虚,残瘀未尽,当防崩败。处方:炙黄芪9g,党参12g,炒白术6g,炒柴胡2g,升麻炭(醋炙)2g,桑寄生9g,桃仁9g,泽兰叶9g,生熟蒲黄各9g(包煎),十灰丸9g(包),山楂炭9g。3剂,益母草汤煎。
3月3日二诊:瘀下舌淡,无血块,有白带,小腹尚痛。上方去桃仁、泽兰、山楂、柴胡,加煨木香2g、金铃子9g、炮姜炭2g、陈棕炭9g、莲房炭9g。3剂,水煎服。
3月7日三诊:瘀下已止,白带尚多,下阴垂胀已减,腰背酸楚无力,脉细,宜补虚束带。处方:党参15g,炒白术6g,炒白芍6g,制川断9g,升麻炭(醋炙)2g,乌贼骨(醋炙)15g,墓头回6g,炒桑寄生9g,生薏苡仁30g。4剂,水煎服。
案二
徐某,女,28岁。产后70余天,恶露淋漓不净,时多时少,腰酸腹痛,脉涩,舌淡苔薄。残瘀留着,血难归经,宜益气祛瘀摄血。处方:黄芪15g,党参12g,炒白术6g,炒丹参9g,炒当归9g,桃仁9g,煨木香2g,金铃子9g,陈棕炭9g,莲房炭9g,十灰丸12g(包),茺蔚子12g。3剂,水煎服。
二诊:恶露清,腰背酸楚,肾络亏损。处方:炒白术6g,熟地黄9g,当归身6g,炒白芍6g,炒断续9g,炒桑寄生9g,制狗脊9g。4剂,水煎服。
三诊:药未尽剂,恶露复来,小腹滞痛,瘀下色黑,阵下血块,属残瘀未清,当防崩败。处方:炙黄芪15g,炒白术9g,炙甘草3g,桃仁9g,泽兰叶9g,山楂炭9g,茺蔚子12g,十灰丸12g(包),炒丹参9g。3剂,水煎服。
四诊:恶露已清,腰背酸楚,去桃仁、泽兰叶、茺蔚子,加炒续断9g、炒当归身6g。3剂,水煎服。
王按漏下一症,多由血海败瘀留着,新血不得归经,故久漏不止,延必败崩。人体阴阳相维,漏久血损,其气亦伤。余治疗久漏,宗李东垣补虚祛积之法,多获良效。案一因瘀血色淡,血块清,宿瘀已净,漏亦自止。案二药后恶露顿停,因未审残瘀之有无,遂投固涩,酿致崩变,此为药误。至三诊后,再投祛瘀之剂,恶露才清,更可知瘀血不去,则新血不得归经也,是取“祛邪务求其彻”之意。(吴力强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