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 |
刘韵远,1917年出生,河北省邢台市人,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擅治呼吸、消化等疾病。中医世家、1944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拜名医施今墨为师。取得北京市卫生局中医师开业执照。继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进修儿科。1951年参加北京儿童医院工作。历任本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特级专家、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院内外医、教、研工作擅长中医儿科、内科呼吸、消化、心肾、发言、营养不良等疾病诊治。尤以呼吸专业为著称。著有《刘韵远临证荟革》、《名中医治疗小儿常见病百问》等书籍、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 徒弟李桂茹、闫慧敏。现在北京儿童医院工作。
以下为中医人网站www.tcmer.com编辑整理的刘韵远治疗胸痛、小儿腹泻、一氧化碳中毒及黑热病验案,原文出自刘韵远教授之女刘景惠发表于北京中医杂志的《刘韵远治疗小儿高热验案》。特此声明。
胸痛案
石某,男,64岁。1978年11月3日,突发胸痛,每昼夜胸痛发作20余次,在某医院检查诊为“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虽予吸氧、输液治疗,但未缓解,患者仍觉痛苦难忍。症见面色咣白,唇色紫暗,额上有汗,呼吸微弱,语音低微,脉沉细欲绝。辨证为心阳衰微,阳气欲脱。立法:益气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朝鲜参l0g,黑附片12g,水煎频频给药温服。2日后复诊,汗止,面色红润,脉弦细,唇转暗红,语音清晰,精神好转。继续服药1个月后,食纳正常,脉沉弦细,胸痛每昼夜犯7—8次,时而胸闷气短,胸痛阵作,手足不温,大便3—4日1行。此乃阳气已复大半,但胸阳仍未振奋,阴寒闭塞于内,阴乘阳位所致。再拟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宣通胸阳,佐以参附汤,温阳防脱。3剂后,手足转温,唯胸闷憋气,胸痛时发时止,但程度已明显减轻。拟宣通胸阳,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半年,自觉症状已不明显。随访1年,状若常人。
胸痛一症,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吴老认为,胸痹心痛,胸阳不振,痰涎壅塞之病常见于年高之人。心居阳位,属少阴心经之脉,心主血,血属阴。年高之人,新陈代谢迟缓,阳气衰微,津液蒸化之能减退,而生痰浊。阳虚胃气亦不能下降,则浊阴上泛,故而皆停于胸府,造成阳虚阴寒之证,进而浊阴上泛,血行缓慢,导致阴血凝固,胸痹血瘀。故云胸痹乃包括上焦阳虚,即心阳虚也。阳虚又分轻重,轻者为胸痹血瘀,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重者则要以温通胸阳、芳香化湿为主。阳虚邪实,虚则应补,寒则应温,痹则应通,为治疗的基本法则。在辨证施治时,必须注意“补”与“通”的关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小儿腹泻案
郭某,男,10个月,身热腹泻1月余。患儿初泻时,便下腥臭色黄,质稍稠。曾到某医院治疗,投以“黄连素”片,初服泻减,久服泻不止,纳食愈差,大便水样清淡稀冷,利而不臭。近10余日,诸症日重,腹泻日行10余次,夜卧汗出淋漓,口干喜饮,手足躁动不安,不寐易惊。诊察可见,患儿面黄少华,神疲气怯,身体瘦弱,额上虚汗淋漓盈手,啼声低微,腹胀,肠鸣音亢进,唇淡而干,手心发烫,爪甲不荣,四肢微颤似欲抽搐,舌暗红苔白少,脉纹莹莹淡薄浅红,观其形体羸弱已甚,大有不胜之状。辨证为:脾虚阴火。治宜甘温除热,投以补中益气汤合附子理中汤合生脉饮,方中重用参、芪、术、草。服药3剂而愈。
吴老认为,本例患儿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脾虚下陷的大便泄泻;一是心胃阴火上冲的身热烦渴。在治疗上西医妄用苦寒之品,如“黄连素”之类,更伤脾阳,泄泻愈重,故合用附子理中汤,以期温阳补虚;而泄泻日久必伤阴津,患儿出现烦渴喜饮等阴津亏耗之证,故加用了益气养阴之生脉饮,养护阴津,呵护正气。李呆在《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中指出:“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阴火上冲,则气高而喘,身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大,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生长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荣卫不任风寒,乃生寒热,皆脾胃扭不足所致也。”其补中益气汤用药之意,正如李呆自作方解所云:“夫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Jb火亢盛,而乘土位,其次肺气受邪,须用黄芪最多,人参、甘草次之。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以益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损其元气,上喘气短,人参以补之。心火乘脾,须炙甘草之甘,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白术苦甘温,除胃中热,……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芪、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气乱于胸中,为清浊相干,用去白陈皮以理之,又能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助诸甘药为用。……脾胃气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荣血大丐,荣气不营,阴火炽盛,是血中伏火日渐煎熬,血气日减,心包与心主血,血减则心无所养,致使心乱而烦。……故用辛甘微温之剂生阳气,阳生则阴长。或曰,甘温何能生血。曰,仲景之法,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更以当归和之。”诸药合用,共奏甘温除热之功效。至于附子理中汤和生脉饮的加减应用,为随证变通之法。
一氧化碳中毒案
田某,女,66岁,因一氧化碳中毒,在北京某医院抢救,予输氧、输液、高压氧舱等措施,治疗月余仍昏迷不醒。家属慕名找到吴老诊治,吴老诊后认为,本患者属于浊气过度,蒙闭清窍所致。当辛凉、辛温并用,芳香开窍醒神以治之。以局方至宝丹合苏合香丸早晚各1丸,水调溶解后鼻饲送服。服药第2天,患者眼睛睁开,两手稍活动,逐渐口唇也有微动。第3天,能知道来人,但还不识人。继续用药至第7天,患者已能认识家人,逐步自主发音,四肢可自主活动,但不能下地行走。观其脉滑数,舌苔黄白厚腻,大便数日未行,考虑此时当为湿热困脾、腑气不通、痰浊内扰之证,治宜芳香化浊、通腑化痰、醒脑健脾之法以治之,停服中成药,使用汤剂治疗。方用藿香l0g,佩兰l0g,黄连6g,石菖蒲l0g,郁金l0g,云茯苓30g,苍白术各l0g,半夏10g,陈皮l1g,白蔻l0g,焦三仙30g,焦槟榔l0g,枳实l0g,川厚朴l0g,生姜3片。水煎服,1剂/d,少量频服。再服药1周后,患者神志转清,舌苔渐退,饮食正常而愈。
观本证治疗过程,可以看出,吴老诊病,虽尊古而不泥古,在临床中视患者之具体情况,灵活加减变通,以奏良效。在患者寒热之证暂处相对平衡,而病势危重之际,以辛凉、辛温药物并用,开窍以应其急,待急症缓解后,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以治其本。标本缓急应用得如此恰到好处,充分显示出吴老在急症治疗中的深厚功底。
黑热病治疗经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系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所致,传染源为病人与病犬,通过白蛉传播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进行性脾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吴老认为此病来势凶险,多属戾气疫毒之邪侵袭人体,可直人营血,引起血分证,亦可先出现气营两燔之证。治疗上宜清气、凉血、解毒为主,可选用清营汤、化斑汤、清官汤治疗。此病后期,热人血分,营阴耗损,正气虚弱,治当凉血解毒,养阴扶正为主,方用犀角地黄汤合沙参麦门冬汤。方中重用犀角,亦可以水牛角代之,水牛角用量一般为10—20g。另一方面,邪人人体之后,滞留脉络,血行不畅,壅滞为患,致全身淋巴结肿大;邪热稽留,血脉不畅,伤津耗气,气阴两亏,气虚则运血无力,阴虚则血液枯耗,邪热蒸腾,致使瘀血凝滞,伤及肝脾,肝脾既伤,则出现脾不统血、肝不藏血的证候。治法当在凉血解毒基础上,加入软坚散结之品,如浙贝、杏仁、夏枯草、板蓝根、连翘、大青叶等药物,同时可视病情发展及人体正气虚损的情况加入健脾柔肝、扶助正气的药物进行治疗,标本兼治。吴老准此法则治疗黑热病,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