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肿瘤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刘友章教授治疗糖尿病肠轻瘫经验介绍

  • 文章导读:

    刘友章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全国重点学科脾胃学科、神经肌肉疾病学科学术带头人。刘教授从事脾胃消化疾病研究30载,治疗糖尿病合并胃肠道疾病颇有心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1 糖尿病肠轻瘫的概念

    糖尿病胃病是临床常见并发症,早在1945年Run.dies首先报道了胃排空延迟与糖尿病的关系,并提出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胃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1 958年Kassander首次提出“糖尿病胃轻瘫”的概念。但糖尿病患者合并腹泻、便秘等肠道病变亦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10% ~20%,其中便秘尤其多见,在血糖控制不良患者中,发生率更高,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有效控制血糖。目前就糖尿病合并便秘的肠道病变尚无明确阐述,刘教授临床观察到,此类患者即使增加降糖药物的种类或剂量,血糖仍居高不下,除药物因素外,还存在“血糖难控因素”的干扰,其中便秘就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难控因素之一。而通过健脾补。肾、行气滋阴、化湿祛瘀等法治疗后,往往能取得便通糖降的效果。刘教授认为,糖尿病患者出现顽固性便秘、便溏、腹胀等症,与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并提出“糖尿病肠轻瘫”的概念。

    2 辨证论治

    糖尿病肠轻瘫应属中医学便秘范畴,但病因病机却有别于普通便秘。糖尿病肠轻瘫是由于患者久病体虚,脾肾亏虚,致脾运化及肾气化不足,大肠传导无力所致。粪便停留肠中日久易阻滞气机,影响津液输布及血液运行而导致气滞湿阻血瘀等病理产物。辨证属本虚标实,治疗应标本兼治。

    2.1 健脾补肾以助动力 脾主运化,化生气血;脾气主升,为胃行其津液,以温养肌肉四肢,故气血生化源于后天之本。脾气强健则布达精微, “水精四布,五精并行” ;脾气虚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湿阻中焦,运化失常,百病由生。 《灵枢·本脏》日:“脾脆则善病消瘅”。 《素问·藏气法时论》日:“脾病者,身重善饮”。 《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消渴起于中焦”,病机为“元气亏虚”、 “脾气不升”。肾为先天之本,司二便,开窍于前后二阴,粪便排泄虽是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但须赖肾气化完成。故脾肾不足则大肠传导无力而便难。刘教授在治疗肠轻瘫时,强调健脾补肾以助大肠传导运化。

    2.2 行气滋阴以助行舟糖尿病是代谢失调的病证,基本病机是肺胃(脾)肾阴津亏耗,燥热内生。消渴并发肠道症状大多是由于阴虚生肠燥,肠道失濡润,而大便坚硬,干结难下。糖尿病肠轻瘫则是由于脾。肾亏虚致大肠动力不足,传导无力,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致便秘且便质不硬、排便有解不尽感。日久耗伤大肠津液,肠道失于濡润,致燥屎内结,阻滞气机。故刘教授在治疗糖尿病肠轻瘫时,亦注意有无阴虚及气机不畅,补益脾肾同时,酌加滋阴行气之品,以起“行舟”之效。

    2.3 祛瘀化湿以助通便刘教授认为, 内生湿邪与血瘀在糖尿病肠轻瘫发病过程中占重要地位,是在脾。肾亏虚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病机是由虚致实,本虚标实,内生湿邪与血瘀均是其病理产物。其中内生湿邪乃脾虚健运失司,加之气机不畅所致;水湿内生,蕴结肠道,阻滞大肠传导,粪便滞留而便秘。血瘀则由气虚、阴虚、痰湿所致,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行无力而致血瘀。阴虚内热,煎灼津液阴血,血脉瘀塞而为血瘀。而内生湿邪流注脉管,血液重浊,血行不利而瘀滞。血属阴,五脏六腑功能协调无不赖血之濡润,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瘀血内结可致肠道失于濡润而便秘。治疗糖尿病肠轻瘫佐以化湿及活血化瘀之剂亦有助于润肠通便。

    3 病案举例

    叶某,女,68岁,2000年2月16 13初诊。患糖尿病9年,近2年来大便每天3~5次,不甚干硬,但每次排便时须费尽全力,虚汗气短,经检查后诊为糖尿病性肠病,乃由植物神经病变引起,用维生素B。、弥可保、胃复安、西沙必利等治疗无效,且近半年来血糖波动较大,多次调整降糖药亦难以控制。曾服果导片及黄连上清片、麻仁丸等,初服有效,停药即便秘,现服泻药无效来诊。诊见:面色胱白,神疲少气懒言,头晕,纳呆,腹胀,尿多,舌淡暗、苔薄白腻,脉弱无力。证属脾肾亏虚,大肠传送无力,兼气滞、湿阻、血瘀。治宜健脾补肾,行气滋阴,化湿祛瘀。处方:黄芪30g,黄精、太子参、山药各15g,炒白术陈皮、茵陈、白豆蔻、当归各9g,柴胡甘草各6g。每天1剂,水煎,分2次空腹温服。服7剂,虚汗气短减轻;续服7剂,神疲懒言消失,面色荣润,纳食增加,排便有力。嘱进食富含纤维食物,适当活动,续服28剂后大便2天1次,质润易解,无其他不适,且血糖降至正常范围。随访4年未复发。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