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经络腧穴][图文]人体下肢穴位动画: | |
[针灸研究]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不同 | |
[灸法常识]单永华膻中灸验案四则 | |
[刮痧疗法][图文]刮痧偏方-中暑 | |
[刮痧疗法][组图]刮痧偏方-晕厥 | |
[针灸研究]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与靶 | |
[百病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 |
[百病针灸]采用针灸疗法治过敏性鼻炎 | |
[针灸意外]解密身体不可触碰的“死穴 | |
[灸法常识][图文]2018年三伏天灸什么 | |
[百病针灸]针刺、拔罐治疗酒糟鼻 | |
[经络腧穴][组图]胸部穴位动画图解: | |
[经络腧穴][图文]胸部穴位动画图解: | |
[灸法常识]温针灸治疗崩漏 | |
[百病针灸]针灸治疗腹泻的方法 | |
[针灸基础]贾海忠谈针刺治病原理 | |
文章导读: |
腰痛(lowback pain)又称"腰脊痛",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本证常见于西医的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腰椎病变及部分内脏病变。
【病因病机】
病因主要与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因素有关。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风寒水湿之邪浸渍经络,经络之气阻滞;或长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伤未全恢复,经筋、络脉受损,瘀血阻络;上述因素可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精血亏衰,或房劳过度,损伐肾气,"腰为肾之府",腰部脉络失于温煦、濡养,可产生腰痛。
腰部从经脉循行上看,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和肾经(贯脊属肾)所主,故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是腰痛的主要病机。
【辨证】
主症 腰部疼痛。
疼痛在腰脊中部,为督脉病证;疼痛部位在腰脊两侧,为足太阳经证;腰眼(肾区)隐隐作痛,起病缓慢,或酸多痛少,乏力易倦,脉细者,为足少阴经证,即肾虚腰痛。
兼见腰部受寒史,值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者,为寒湿腰痛;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者,为瘀血腰痛。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活血通经。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腰眼 阿是穴 大肠俞 委中
配穴 寒湿腰痛者,加腰阳关;瘀血腰痛者,加膈俞;肾虚腰痛者,加肾俞、命门、志室。
操作 主穴均采用泻法。寒湿证加艾灸;瘀血证加刺络拔罐;肾虚证配穴用补法,肾阳虚加灸法。方义 腰眼、阿是穴、大肠俞|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委中为足太阳经穴,"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脉之气血。
2.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选择腰部疼痛部位,用梅花针叩刺出血,加拔火罐。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
(2)耳针法 取患侧腰骶椎、肾、神门,毫针刺后嘱患者活动腰部;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3)穴位注射 用地塞米松5ml和普鲁卡因2ml混合液,严格消毒后刺入痛点,无回血后推药液,每穴注射0.5~1ml,每日或隔日1次。
【按语】
1.针灸治疗腰痛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因脊柱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不属针灸治疗范围。
2.平时常用两手掌根部揉擦腰部,早晚一次,可减轻腰痛和防止腰痛。
3.对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可配合推拿、牵引等方法。
[附]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sciatic)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经通路的病损,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通常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临床上以根性坐骨神经痛多见,中医称"腰腿痛"(lumbocrural pain)。在《灵枢·经脉》中记载足太阳膀胱经的病候时有"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腨如裂。"形象地描述了本病的临床表现。
中医认为因腰部闪挫、劳损、外伤等原因,可损伤筋脉,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久居湿地,或涉水冒雨,汗出当风,衣着单薄等,风寒湿邪入侵,痹阻腰腿部;或湿热邪气侵淫,或湿浊郁久化热,或机体内蕴湿热,流注膀胱经者,均可导致腰腿痛。本病以腰或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电击样、烧灼样疼痛为主症,主要属足太阳、足少阳经脉和经筋病证。
【治疗】
治法 通经止痛。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大肠俞、腰夹脊、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丘墟。诸穴均用捻转提插的泻法,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
【按语】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椎间盘突出症者应睡硬板床。平时应注意保暖,劳动时注意正确姿势。
根性、干性坐骨神经痛的鉴别
|
根性坐骨神经痛 |
干性坐骨神经痛 |
病变部位 疼痛部位 |
椎管内脊神经根处 |
椎管外沿坐骨神经走行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