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资生经》指出: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近现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西方医学的传入,瘢痕灸所带来的剧痛、体表损伤及影晌美容的瘢痕等,难以为人们普遍接受。相比之下,无瘢痕灸可以避免这些缺憾,同时也可以起到类似瘢痕灸的作用。 【操作方法】 1.点穴 施灸之前先要点定穴位。患者体位应保持平直,处于一种舒适而又能持久的位置。暴露灸穴,取准穴点,并作一,无瘢痕灸。中医人www.tcmer.com是以介绍健康知识为主,以推广中国传统医药为特色,包含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的综合性医药门户网站。本文题目为无瘢痕灸,主要介绍“无瘢痕灸,灸”">
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灸法常识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无瘢痕灸

  • 文章导读:【概 述】 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从古文献考证,古代医家多主张用瘢痕灸,无瘢痕灸的兴起当是近现代的事。这是因为古代医家认为形成灸疮与否直接影响到疗效。如《针灸资生经》指出: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近现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西方医学的传入,瘢痕灸所带来的剧痛、体表损伤及影晌美容的瘢痕等,难以为人们普遍接受。相比之下,无瘢痕灸可以避免这些缺憾,同时也可以起到类似瘢痕灸的作用。 【操作方法】 1.点穴 施灸之前先要点定穴位。患者体位应保持平直,处于一种舒适而又能持久的位置。暴露灸穴,取准穴点,并作一

    【概 述】

        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从古文献考证,古代医家多主张用瘢痕灸,无瘢痕灸的兴起当是近现代的事。这是因为古代医家认为形成灸疮与否直接影响到疗效。如《针灸资生经》指出:“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近现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西方医学的传入,瘢痕灸所带来的剧痛、体表损伤及影晌美容的瘢痕等,难以为人们普遍接受。相比之下,无瘢痕灸可以避免这些缺憾,同时也可以起到类似瘢痕灸的作用。
    【操作方法】

        1.点穴  施灸之前先要点定穴位。患者体位应保持平直,处于一种舒适而又能持久的位置。暴露灸穴,取准穴点,并作一记号。点定穴点后,嘱患者不可随意变动体位。
       
        2.置炷  用少许蒜汁或油脂先涂抹于灸穴皮肤表面,然后,将艾炷粘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多用中、小艾炷。近年来有贴敷艾炷的新型产品面世,可直接贴敷于穴区施灸。
       
        3.燃艾  用火点燃艾炷尖端。如为中等艾炷,待烧至患者稍觉烫时,即用镊子夹去,另换一壮;如用小艾炷灸,至患者有温热感时,不等艾火烧至皮肤即持移去,再在其上安一艾炷,继续按上法施灸。对某些病程长和症情顽固者,亦可在患者感到灼热后,继续灸3~5秒钟。此时施灸部位皮肤可出现一块较艾炷略大一点之红晕,隔1~2小时后可出现水泡。
       
        4.疗程  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主治病证】

        哮喘、眩晕、急慢性腹泻、肱骨外上髁炎、急性乳腺炎、皮肤疣等病证。

    【注意事项】

        1.无瘢痕灸艾炷的大小宜介于隔物灸与瘢痕灸之间,一般以花生米大至绿豆大为宜。具体治疗时须因人因病而选。
       
        2.一般情况下,无瘢痕灸后,灸处仅出现红晕,如出现小水泡,不须挑破,禁止抓瘙,应令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注射针具吸去泡液,用龙胆紫药水涂沫,均不遗留瘢痕。
    【临床应用】

        1.急性腹泻
       
        取穴:梁丘
       
        治法:将花生米大之艾炷直接放于左侧梁丘穴施灸,每壮灸至患者感觉发热时即以镊子夹去。每次灸7~9壮,至梁丘穴局部泛有红晕为宜,日灸1次。
       
        疗效:共治疗455例,仅灸1次,均于1日内获愈。
       
        2.白细胞减少症
       
        取穴:
       
        主穴:大椎、膏肓俞、膈俞脾俞
       
        配穴: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除大椎外均取双侧穴。以主穴为主,疗效不显时加用配穴。患者先取俯卧位,暴露背部,以新型贴敷灸疗艾炷置穴上,使其自然燃烧,当患者有烧灼感时易炷,每穴灸3壮,以局部出现潮红为度。再取仰卧位,用同法施灸。每日1次,12次为一个疗程。一般观察一疗程。
       
        疗效:疗效标准:显效:治疗4~8日,白细胞总数上升至4.0×109/L以上者;有效:治疗9~12日,白细胞总数上升至4.O×1O9/L以上者;无效:治疗12日,白细胞总数仍在4.O×109/L以下者。
       
        以上法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42例,有效4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
       
        3.滑精
       
        取穴:关元、曲骨、大赫。
       
        治法:用中号贴敷灸疗艾炷分别贴于穴位皮肤上,点燃艾炷端,燃尽后,如热感不明显时,可取下另换1炷,每穴灸1~3炷,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每日1次,连灸7日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3疗程。疗程间隔2~3日。
       
        疗效:共治21例,临床痊愈9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5%。
       
        4.急性乳腺炎
       
        取穴:
       
        主穴:阿是穴(局部硬结疼痛处),乳根。
       
        配穴:发热加曲池合谷、八邪之一穴(中指与无名指之间)。
       
        治法:一般视乳房部硬结大小在硬结面上取3~5点分别灸1壮,然后在同侧乳根穴灸1壮。发热者配患侧曲池合谷、八邪穴之一各灸1壮。用艾绒搓成绿豆大的艾炷直接施灸,灸至患者感到灼痛、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如3日后硬结未消者可重复灸1次。治疗期间正常哺乳,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
       
        疗效:灸后3日评定疗效。以疼痛、乳房肿块及全身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共治258例,结果:1次治愈者212例,2次治愈者46例,治愈率100%。
       
        6.肱骨外上髁炎
       
        取穴:阿是穴(患侧压痛点)。
       
        治法:用艾绒搓成如麦粒大至花生米大小的艾炷,备用。痛点皮肤表面搽少许万花油,将艾炷放在肘部压痛点的皮肤上。点燃艾炷,当患者自觉灼痛时,将艾炷移开,再换上另一艾炷,不论壮数,以患者皮肤潮红不起水泡为度。每日1次,每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日。
       
        疗效:共治114例,结果,痊愈72例,显效26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7%。
       
        5.鸡眼
       
        取穴:阿是穴(病灶局部)。
       
        治法;备艾条一根,火柴一盒。取艾条内艾绒适量,用手指搓成“△”艾炷,艾炷的底面积与鸡眼表面积等大。嘱患者将患部朝上平放,医者将艾炷对准鸡眼放稳妥,然后划火柴点燃艾炷顶端,随其自然燃烧至患处灼痛难忍时,即将残炷弹掉,此过程为1壮,每次1~2壮。连续3~5日为一疗程。如未见效可续灸一疗程。并发感染者应予消炎治疗。
       
        疗效:以上法共治275例,经治疗全部治愈。随访观察2年以上未见一例复发。
       
        6.月经不调
       
        取穴: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
       
        治法:上穴均取,肾俞足三里双侧同用。用艾绒做成如花生米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穴位皮肤表面处,点燃施灸。当艾炷燃烧到接近皮肤,患者有灼痛时,即将艾炷移开。此为1壮。再换另一艾炷,如此反复操作,每穴6壮,以皮肤潮红不起泡为度。每隔3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5日,月经期暂停灸疗。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疗效:共治98例,结果,痊愈43例,显效30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90.8%。
    【病案举例】

        1.咳嗽
       
        田 ××,女,45岁,干部。就诊日期: 1995年 9月29日。主诉:频咳2月。患者17年前产后受凉而致咳嗽,以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作,逐年加重,多方求医效果不显。3月前因感冒而诱发咳嗽再次发作,住院经抗炎、止咳化痰等治疗,其它症状消失,惟频咳不止,夜间尤重,不能睡眠,频咳汗多,以致虚脱。舌淡苔白,脉细数。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气虚外邪袭肺。治则:补气益肺。
       
        治疗方法:先用针刺治疗6次,效果不显,则改为艾炷直接灸之。用黄豆大艾炷放于大椎、肺俞穴处,点火后,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烫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每穴各灸20壮,局部红润,涂以绿药膏。当晚患者频咳明显好转。2日后于肾俞穴处依前法各灸20壮。1周后于大椎、肺俞穴处依前法再各灸20壮,诉咳只偶而为之。隔2日于肾俞穴处各灸20壮以巩固疗效。共灸治4次。随访2年未复发。
       
        2.再生障碍性贫血
       
        马××,男,44岁,邮局职工,1955年10月下旬就诊。主诉;8个月来心悸气短,头晕,视力模糊、纳差、颜面及下肢浮肿,全身大小不等出血斑。多处求医,均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用中、西药治疗5个多月,诸症不减而出院,慕名前来求治。
       
        查体:患者皮肤、眼睑、口唇、指甲均苍白,颜面及下肢浮肿,视物模糊,周身有散在紫斑。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虚芤,化验:红细胞计数81万/mm3,白细胞计数2400/mm3,血小板计数 70000/mm3;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降低。骨髓象:有核细胞数减少。中医诊断为虚劳血亏证。治以健脾补肾,养血生精。
       
        取四组穴位施直接灸法。第1组穴为足三里、上巨虚、丰隆以促进脾胃运化、益气生血,第2组穴为曲池肘髎、五里、手三里上廉以增强胃肠功能、生血养血;第3组穴为水分、下脘、滑肉门、天枢、膏肓俞、气海、大椎等以健脾利湿、行气消肿,第4组穴为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以舒肝健脾、益气生血。每壮艾炷如雀粪大小,上尖底平,直接置于穴位皮肤上。每穴每次灸7状,每组穴连灸2日,按1、2、3、4组顺序施灸,8日为1个疗程。本例共灸6个疗程,前4个疗程每完成1个疗程停灸14日,后2个疗程每完成1个疗程停灸22日。各穴区间经艾灸后,皮肤泛起红斑,由硬币大小渐扩至银元大小,各穴间红斑逐渐扩大连在一起,水泡不挑破,待其结痂自落。艾灸期间静心调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6个疗程后来院检查:症状和体征均减轻,化验室检验各项指标略有升高。1956年10月1日查:红细胞计数203万/mm3.白细胞计数4900/mm3,血小板计数20万/mm3,网织红细胞3.7%。骨髓象报告;骨髓细胞增生旺盛,基本痊愈。
       
        3.三叉神经痛
       
        姜××,女,38岁,干部。于 1995年 5月 8日就诊。患者3月前出现不明原因的右侧眉棱骨处呈间歇性、反复发作性,刺痛、刀割样痛,以晨起为甚。受凉、风吹以及触摸眉毛时更甚。经地区医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眼支)痛。曾服用中西药、针灸等治疗,效不显。查:精神差,神志清,全身无力,疲乏,痛苦面容,纳差,右侧眉棱骨处刺痛及刀割样灼痛、拒按,口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辨证:气滞血瘀。治则: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取穴:外关、太阳、阳白、合谷攒竹、悬钟、解溪、足三里等。每日选取3~5穴,除合谷穴选用左侧外,余穴均选用右侧穴位。先以针刺泻法,留针30min,针刺10次后,病情仍无明显改善。后改为灸疗。方法:选取纯艾叶适量做成黄豆般大小为1炷,取督脉百会穴放艾炷于穴位上,点燃,施以无瘢痕直接灸法,热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每穴3炷。一诊后疼痛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7次后疼痛基本消失,患者已无刺痛,刀割疼感,无拒按。继续巩固治疗1周,患者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4.滑精
       
        胡××,男,22岁,未婚,工人。主诉:近2月来先有遗精,每周2~3次,继而发展为白天滑精,有时每周2~4次不等。自感倦怠,畏寒。既往有手淫史。查体:面色少华,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弱。诊断:滑精,证属肾气虚惫,精关不固。治宜温肾固精。以贴敷灸法施直接灸关元、曲骨、大赫穴,每穴灸2炷,灸温向会阴部放射。经一疗程治疗,滑精次数大减,但仍偶有滑精。治疗二疗程后滑精已止,继用斑龙丸善后。
       
        5.带状疱疹
       
        李×,男,41岁,患“蛇丹”2日就诊。查:患者右腹部如米粒大小的两簇密集丘疹,从右侧腹胸部向腰背部延伸,局部皮肤异常痛痒,诊为“带状疮疹”。当时即用麦粒灸法灸“蛇眼”、“蛇尾”各3壮,并用艾条局部熏灸15min,灸后当晚痒痛均减。第2日复查:疱疹已不再延伸,继续艾条熏灸15min。第3日,水疱开始焦头,刺痛已消,第5日疱疹结痂脱落痊愈。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淑美等。艾炷灸治鸡眼  针灸学报 1992;(4):39。
       
        [2]李颖。艾灸治疗急性乳腺炎258例  中国针灸1998;18(11):682。
       
        [3]叶成鹄等。艾灸治疗蛇串疮临床研究  中国针灸  1991;11(1):36。
       
        [4]吴思平。艾灸与电针治疗月经不调180例  中国针灸1992;12(1):32。
       
        [5]林鹏志。直接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中国针灸 1993;13(2):29。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