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灸法常识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瘢痕灸法

  • 文章导读:【概 述】 瘢痕灸法,又称化脓灸。系指以艾炷直接灸灼穴位皮肤,渐致化脓,最后形成瘢痕的一种灸法。瘢痕灸可以说是我国应用历史最长的一种灸法。晋唐时期最为盛行,不仅在医籍中有大量的记载,而且文学作品中也有反映,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写道: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痕瘢,韩愈还生动的描述了施灸的场面: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当时的医家认为,化脓灸与疾病的疗效直接相关,如唐代医家陈延之的《小品方》中指出: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圣惠方》也说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差;如不得疮发脓坏,

    【概 述】

        瘢痕灸法,又称化脓灸。系指以艾炷直接灸灼穴位皮肤,渐致化脓,最后形成瘢痕的一种灸法。瘢痕灸可以说是我国应用历史最长的一种灸法。晋唐时期最为盛行,不仅在医籍中有大量的记载,而且文学作品中也有反映,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写道:“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痕瘢”,韩愈还生动的描述了施灸的场面:“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当时的医家认为,化脓灸与疾病的疗效直接相关,如唐代医家陈延之的《小品方》中指出:“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圣惠方》也说“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差;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早用于急症灸治。《备急灸法》所载灸治的22类急症中,有对类系用直接灸疗,直接灸须出现灸疮,是许多医家追求的目标,如《针灸资生经》还记载了引发灸疮之法“用赤皮葱三五茎去青,于(火唐)灰中煨熟,拍破,热熨疮十余遍,其疮自发”。瘢痕灸到南宋时,由于较为疼痛,不受达官贵人的欢迎,闻人耆年的《备急灸法》中提到:“富贵骄奢之人,动辄惧痛,闻说火灸,嗔怒叱去。”所以从金元时代起针法,特别是针刺手法重新受到重视。然而尽管如此,瘢痕灸仍然受到明清乃至近现代针灸医家的青睐。如清·李守先在《针灸易学》一书中形容说:“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现代的临床实践也证实,在某些病证,主要是急难病证的治疗上,瘢痕灸与包括无瘢痕灸等在内的各种灸法相比,其疗效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
    【操作方法】

        1.点穴及置炷  参阅无瘢痕灸法。一般用小炷,艾炷如麦粒或绿豆大。
       
        2.燃艾  用火燃着艾炷后,医者应守护在旁边。待燃至患者感觉疼痛,医者用手轻轻拍打或抓爬穴区四周,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施灸时的疼痛。艾炷燃尽,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消毒敷料,拭去艾灰。再灸第二壮。对惧痛患者,可先在穴区注入2%普鲁卡因注射液 1ml作局部麻醉后再施灸,或涂以中药局麻液。中药局麻液配制法为:川乌、细辛、花椒各30g,蟾酥1.8g。用75%乙醇300ml浸泡24小时。使用时,取棕红色上清液,以消毒棉球蘸后涂于施灸穴位,1~5min之后可达到局部麻醉。
       
        3.封护  于完成所灸壮数后,以上法拭去艾灰后,灸区多形成一焦痂。在灸穴上用淡膏药或根据灸口大小剪一块一般胶布,敷帖封口,淡膏药以称灸疮膏药。护封的目的是防止衣服摩擦灸疮,并促使其溃烂化脓。化脓后,每日每日换1次膏药或胶布。脓水多时可每日2次。约经1~2周,脓水渐少,最后结痂,脱落后留有瘢痕。
    【主治病证】

        预防及治疗癌症、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预防中风、治疗癫痫、溃疡病、脉管炎、瘰疬、痞块等。
    【注意事项】

        1.敷贴灸疮  不可采用护疮膏类及药纱布。也不可以一见到脓液用清疮消毒之法后再敷贴胶布,只需采用棉球擦干脓液后即敷贴胶布。
       
        2.护理灸疮  化脓灸要求灸后局部溃烂化脓,这是无菌性化脓反应,脓色较淡,多为白色。灸疮如护理不当,造成继发感染,脓色可由白色转为黄绿色,并可出现疼痛及渗血等,则须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若疮久不收口,多因免疫功能较差所致,应作治疗。
       
        3.注意调养  为了促使灸疮的无菌性化脓反应,要注意调养。对此,《针灸大成》曾有论述,可作参考:“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一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大事,远色欲,平心定气,凡百俱要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唯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流通,艾火逐出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液,阻滞病气矣。鲜鱼鸡羊,虽能发火,止可施于初灸十数日之内,不可加于半月之后。”
    【临床应用】

        1.乙型肝炎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每次取1穴。治疗时在穴位上采用麦粒灸法,每穴 7壮,每壮艾绒 1.5 毫g,直接在穴位皮肤上点燃施灸,灸毕贴以灸疮膏,以后每日换膏药1次,在该穴上不再施灸。化脓一般需1.5个月,疮口愈合后再取对测另一穴施灸,左右上下交替取穴,所以在整个疗程中,每穴仅灸1次。6个月为1个疗程。灸疗期间药物使用同灸疗前,进行灸疗前后的同体对照。
       
        疗效:
       
        (1)对肝功能的影响   在灸疗过程中,各项肝功能指标均出现一过性损伤,而灸疗结束后,各项指标均得到好转,甚至优于灸疗前。其中谷丙转氨酶( ALT)变化最明显,在灸疗前、中、后的3项比较中,均P<0.01,显示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谷草转氨酶(AST)亦有变化,在3项比较中,均P<0.05,显示出有显著性差异。
       
        (2)对肝炎病毒的影响   灸疗后有12项病毒指标得到改善(这12项指标分布在10例患者中)。
       
        2.支气管哮喘
       
        取穴:大椎、肺俞
       
        治法:两穴轮用,肺俞穴取双侧。用化脓灸法,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每次取1穴,每周灸1次。
       
        疗效:共治疗136例。发作期组:15例;显效1例,好转3例,无效11例,有效率26.67%。缓解期组:121例;显效43例,好转38例,无效40例,有效率66.94%。证型: 阳虚型:有效率69.33%;阴虚型:有效率77.78%;无明显虚证型:有效率62.16%。结果显示化脓灸治疗缓解期哮喘疗效明显优于发作期,化脓灸治疗不同证型支气管哮喘疗效无明显差别。临床宜在哮喘缓解期进行化脓灸治疗,并在应用化脓灸治疗阳虚型哮喘同时,选择阴虚较轻的哮喘进行施灸治疗。
       
        3.慢性腹泻
       
        取穴:分两组。① 水分天枢气海、关元;② 大椎、膏肓。
       
        治法:化脓灸每年夏季施行(按节气可从小暑灸到白露),上述两组穴,视患者阳虚赢弱,泄泻缓急情况,分年连灸。每次灸一个穴点,一般灸9壮,但以直接灸至穴位处呈深Ⅱ度的焦痂,边缘起小泡如一小指环状为度。一疗程所用二三穴点灸毕,须每日以鸡、羊、鱼、肉等发物佐餐。灸疮感染常见细菌,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个别有绿脓杆菌感染,亦均无碍。前人经验,脓出愈多,病除愈净。直到焦痂脱落停服发物。饮食清淡,脓水渐少,每日每穴换膏药一二次,经过40~50日,自然收口。整个疗养期,禁止重体力劳动,夫妇须分床以便静养,同时期内,始终忌食虾、蟹、姜之物。否则灸疮作痒,瘙破出血则痛而且新肉长不平可成胬肉,长期痒痛,反受其累。
       
        疗效:共治26例。其中,病程1.5年~10年共18 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无效病例,总有效率100%。病程11年~20年,无显效病例,有效5例,无效3,总有效率62.5%。
       
        4.高血压病
       
        取穴:足三里、绝骨。
       
        治法:用米粒状艾炷直接灸,两足两穴交替使用(即先左足三里,右绝骨;再右足三里、左绝骨)。每穴艾炷连灸7壮后,用胶布封固,目的是促成灸疮。灸疮形成后,每日换胶布,灸疮周围用75%乙醇棉球消毒,灸疮处用干棉球吸干。第一疗程每月灸1次。8次为1个疗程。第2疗程分季节灸,即二分、二至、四立(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立春、立秋、立夏、立冬),亦灸8次。
       
        疗效:共治26例,结果显效2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100%。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仅灸后对降血压有效,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亦明显下降。表明化脓灸对高血压病具有积极防治作用。
       
        5.慢性结肠炎
       
        取穴:
       
        主穴:天枢足三里脾俞、章门。
       
        配穴:肾虚者加肾俞、命门。
       
        治法:采用3年陈艾绒、加少量人工合成麝香,做成 0.7 × 0.7cm艾炷直接灸,根据病情每次取1~2穴。每穴 3~5壮,灸后用小膏药贴灸疮,使化脓直至灸疮愈合为止。
       
        疗效:共治56例,结果临床治愈37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
       
        6.癌症
       
        取穴:大椎、肺俞脾俞
       
        治法:采用小艾炷直接灸疗,每周灸2次,每次灸1穴.背腧穴双侧同取,每穴灸3壮。每壮艾绒重5毫g,灸后在穴位皮肤上留下一个小的烫伤灶,上贴淡水膏。5个穴位均灸毕,停灸,一月后复查免疫指标。治疗期间,原服用中药不停。
       
        疗效:共观察9名癌症患者,采用小艾炷直接灸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结果表明:①艾灸对接受过化疗,白细胞数明显低下者,有一定的升提作用。②艾灸对癌症患者的K细胞ADCC活性似有双向调节作用。③艾灸可提高癌症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④艾灸可使本组癌症患者明显低下的NK细胞毒活性得到显著增强。总之,艾灸能提高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御肿瘤的能力。
       
        7.遗尿
       
        取穴:
       
        主穴:关元、气海膀胱俞三阴交
       
        配穴:肾气虚加肾俞,脾气虚加足三里,肺气虚加肺俞,梦多者加神门
       
        治法:
       
        药艾制备:丁香3g、冬虫夏草3g、硫黄5g、麝香0.5g、艾绒20g。 将丁香、冬虫夏草、硫黄共研末,再取麝香与药末共研,然后和艾绒拌匀,装瓶密封待用。施灸时制成约黄豆大的艾炷。
       
        操作:患者先作普鲁卡因皮试,将欲灸穴位常规消毒,用1%普鲁卡因约0.5ml作局部麻醉后,将艾炷放在穴位上点燃。待灸完1壮,用棉棒将余灰拭净,再更换艾炷,每穴灸5~7壮,随即在灸处贴淡水膏,以促化脓。灸后一般3~15日化脓,脓汁多者每日换膏2次,少者每日换膏1次。20~35日灸疮愈合,而留有瘢痕。每10~15日灸治1次,每次灸3~5穴。每灸1次为一疗程,最多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在化脓灸的同时嘱患者睡前排空小便,晚饭后控制饮水。勿使孩子过于疲劳,培养孩子按时排尿的习惯,以便增强和巩固疗效。
       
        疗效:共治16例,痊愈12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 %。
       
        8.肱骨外上髁炎
       
        取穴:阿是穴(痛点)。
       
        治法:令患者仰卧,病侧必须屈肘“以手拱胸”,充分显露痛点,不可随便移动和更换体位。于压痛点上涂上少许凡士林,然后放置半截枣核大小艾炷点燃,续灸5壮。施灸后灸疮化脓,若脓水较多时,用棉球轻擦脓水,不需上药,单用消毒纱布包扎即可,约40日左右逐渐结瘢。一般灸后疼痛减轻,一月以后,随之症状逐步好转,直至消失。
       
        疗效:对经醋酸氢化考的松局部封闭治疗无效的15例患者,采用艾炷直接灸,结果15例患者经一次灸治后痊愈13例,显效2例。经随访三年效果显著。
       
        9.腰腿痛
       
        取穴:
       
        主穴:肾俞、阿是穴(腰部压痛点)、环跳、殷门、阳陵泉、悬钟、昆仑
       
        配穴:气血虚加足三里血海
       
        治法:采用3年陈艾绒,加少量人工合成麝香做成0.6 × 0.6cm大小的艾炷直接灸,每穴3壮。只灸1次,不用复灸。用小膏药贴灸疮,待灸疮愈合为止。灸疮化脓时一般不需作任何处理。
       
        疗效:共治106例,痊愈 81例,显效15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7.2%。
    【病案举例】

        1.肠易激惹综合征
       
        孙××,女,44岁,农民,封邱县娄堤乡九甲村人。1993年6月20日就诊。主诉:晨起腹疼泻泄四年余。病史:患者于1988年夏因急性胃肠炎后,每日早晨必腹疼作泻一次,迫不及待,泻下胶冻样物,泻后即舒。遇食生冷油腻,白天亦作泻。曾作结肠镜检及大便培养,均未发现阳性结果,诊为肠易激惹综合症。经多方治疗无效而来求治。查体: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四肢清冷,腹部胀满,未触及痞块,脉沉细无力,舌质淡苔薄白。此属五更泻(脾肾阳虚)。治疗:化脓灸法。于1993年7月21日选天枢(双)、关元二穴,局麻后(用2%普鲁卡因)用中炷各灸九壮。灸后第六日穴位化脓,一月平复,患者腹泻随灸疮平复逐日减轻而消失。1994年5月2日随访,未见复发。
       
        2.血管神经性头痛
       
        金××,男,51岁。两侧颞部搏动性疼痛反复发作20年,甚则波及全头,伴眩晕,出汗,恶心,呕吐,多持续数min,有时长达24小时。CT示颅脑未见异常。舌红苔黄薄,两脉细弦。证属肝阳上亢头痛,宜平肝潜阳。以化脓灸百会,每次3~5壮。隔日1次,共治3次痊愈,1年以后随访未复发。
       
        3.尿崩症
       
        胥 ×,男, 28岁,汽车司机。初诊日期: 1984年6月25日。主诉;突发烦渴、多饮、多尿两日。患者于1984年6月24日行车途中遇见特大车祸惨景场面,返家后因受惊吓排尿频数、量多,24 小时尿量达8000ml,烦渴多饮,情绪烦躁,头昏,全身乏力。查血压13.3/9.1kPa,轻度脱水貌,心肺(一)。查眼底,视野、视力均正常,尿比重1.002,尿糖(-),血糖5.6mmol/L,血清电解质正常。初步诊断:尿崩症。遂投双氢g尿塞口服,鼻吸尿崩停,不见疗效。以后曾转内地多家医院治疗,仅有间断好转。直至1985年5月从内地返疆途中多饮多尿复发,口饮水和尿量可达 8000~10000ml。患者于绝望中要求用针灸治疗,遂用化脓灸法。首次取穴百会肾俞、关元;相隔3日后取肺俞脾俞、中极;第6日取足三里。每穴均用黄豆大艾炷灸7壮直接灸,共灸3次。灸后穴位处皮肤焦黑,3日后出现浆液性水泡,1周后化脓,用无菌敷料包扎。化脓期嘱患者勿过劳,忌房事,灸疮渗出过多时及时更换敷料,勿需饮食禁忌,出现不良反应可随时来诊。1月后灸疮陆续结痂形成瘢痕。
       
        灸治后效果:初次灸后当日夜间6小时排尿仅500ml,口渴减轻,饮水减少。灸3次后,病情逐渐好转,1周后尿量趋于正常,1月后恢复工作。追踪观察至今已11年,上述症状无复发,一般情况良好。
       
        4.阳虚畏寒
       
        赵××,女,64岁,退休职工。自诉全身畏寒,足心怕冷,比常人多穿衣已二年余,近日由于足心怕冷而不能入眠数月,需每晚睡前双足浸泡在温热水中半小时后才可入睡。但不到半夜双足心又会冷醒,影响睡眠。大便稀溏,小溲清长,舌苔淡薄,脉细小。即采用命门化脓灸治疗,一周后。灸疮口出脓水,患者双足心冷感消失,能安稳入睡。四周后灸疮收口,畏寒之症及足心冷感完全消失,二便恢复正常。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5.脉管炎
       
        董××,男,31岁,干部。于 1989年 4月 3日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III期(破溃期)”收住针灸病房。现病史;于1987年初,无明显诱因左足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远行、遇寒时疼痛加重,休息或遇热疼痛减轻。 1988年 10月上述症状开始加重。左拇趾尖端无任何诱因而逐渐溃烂,面积约 2 × 2cm,结有黑褐色痂皮。疼痛日轻夜重,抱膝而坐,夜不能寐。口苦口黏,舌质红有少量瘀点,尖有齿痕,苔黄厚而粘腻,寸口脉弦涩。左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背部脾俞穴有明显压痛。查:白细胞计数12.6 ×109/L,分叶74%,淋巴 24%。多普勒检查:左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太溪脉搏动明显减弱。入院初期,破溃处外敷一效膏(冰片、炉甘石、朱砂、滑石粉、香油)。艾条熏灸足三里,每日2次,每次灸1小时。每日局部换药1 次。配合内服中药汤剂四妙勇安汤,10日后将坏死组织清除。自拟中药汤剂外洗(艾叶、白及当归、桂技、黄芪三七粉)。用一分硬币大艾炷直接灸双侧脾俞穴,每穴灸9壮,灸疮达Ⅲ度烧伤。灸后患肢有针刺样麻胀沉重之感。10多日后灸疮开始化脓,色淡红,有较多分泌物。约一个月后随灸疮的愈合而趾尖伤口痊愈。诸症消失,化验正常。随访6年无复发。
       
        6.椎间盘突出症
       
        田×,男,35岁,木工。1987年8月20日初诊。左侧腰腿痛半年。自诉:疼痛由腰椎沿膀胱经放射至足,不能走路,翻身困难。查体:腰严重侧弯,侧凸偏向患侧。直腿抬高试验(+),弓弦试验(+),屈颈试验(+),L4、5间偏左压痛,叩击放射痛。承扶委中穴压痛明显.X片报告:L4、5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推拿、针刺、中药综合治疗两个月,症状略有好转,能勉强步行30米左右。但腰侧弯仍然严重,屈腰困难,直腿抬高试验仍为阳性。加艾条灸,再治一个月,进步仍不大。改用化脓灸,取穴:阿是穴(腰椎旁压病点)、承扶(左)、委中(左)。以大艾炷(底面积直径和高均为 Icm左右)灸4壮,皮肤造成Ⅲ度烧伤。外贴灸疮膏(自制)。灸疮至第4日开始化脓,化脓时间为34日。化脓灸第15日患者来我院复诊,腰已笔直,患者欣喜若狂。一个月后复查:直腿抬高试验(-),弓弦试验(-),屈颈试验(-),步行已如常人。追访三年未复发。
       
        7.更年期综合症
       
        周××,女,47岁,教师。平素禀性温柔,自近年来月经渐紊乱后,脾气变得暴躁,时有哭笑无常,无法坚持教学已年余,欲厌世而自杀。家人担扰异常。症见面色晦暗,腰腿疲软,畏寒肢冷,纳呆眠差,心烦易怒,时正伏天,仍穿厚衣,虽汗出,不欲薄衣,舌苔厚白腻,脉细弦,根据患者畏寒之状,用艾绒直接灸命门穴,一月半后,患者畏寒之象即减,时值中秋,衣薄于夏,性情和蔼如初。
       
        14.子宫脱垂
       
        叶××,女,40岁,1994年 3月 20日初诊。患者因重体力劳动,子宫脱出3年余,每随大便加剧,下腹坠胀,困苦不堪,伴月经不调,腰酸,妇科检查示子宫脱垂( II度)。诊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苔黄,两脉濡缓。此气虚不摄,拟补气升提。取百会化脓灸3壮,即感阴部收缩,脱落子宫回纳,共治12次,经妇科检查证实痊愈。
       
        8.痛经
       
        徐某,女, 40岁,1989年4月21日初诊。14岁月经初潮,20岁结婚。婚后一年,生育一胎。22岁时,月经期间不慎跌入水中。此后,经来腹痛,卧床不起。痛经18年,迭经中西医治疗罔效。妇科检查:腹软无包块,附件(-),宫颈未见糜烂,宫内未见肿瘤,阴道、子宫内膜无炎症。面色稍黄,畏寒喜暖,月经量少,有瘀块,舌淡紫,苔薄白,脉细弦。辨证:寒入血海,瘀阻胞宫。治以温经活血。中药:四物汤加肉桂、附片、元胡、香附。针灸:关元(温针)、关元俞(温针)、合谷三阴交。每逢经期前治疗,中药5剂,针灸5次。连续治疗3个经期,痛经缓解。第4个经期停止针药,经来腹痛又加剧。改用化脓灸。取穴;阿是穴(关元穴上1cm,压痛点)。灸疮化脓时间为32日。八个月后患者专程来访,自述:化脓灸后,第二个经期痛经已愈。至今经来无腹痛已半年。继续追访一年,旧恙未发。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月珍。直接灸治疗腰腿痛106例  中国针灸  1995;15(6):49
       
        [2]张海蒙,等。化脓灸治疗乙型肝炎的初步探讨  上海针灸杂志2000;19(4):14
       
        [3]严君白。化脓灸治疗慢性泄泻26例  上海针灸杂志 1990;9(3):15
       
        [4]袁民,等。化脓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3):104
       
        [5]张炉高,等。化脓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56例  中国针灸1997;17(5):293
       
        [6]翟道荡,等。直接灸调节癌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1994;10(1):25
       
        [7]洪海国,等。化脓灸对治疗支气管哮喘不同阶段与证型疗效的影响  中国针灸 1997;17(6):325
       
        [8]曾令德。化脓灸治疗遗尿症16例  中国针灸 1997;17(6):333
       
        [9]南正九。化脓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中医杂志 1992;33(4):57
       
        [10]朱琪。命门穴化脓灸临床应用举隅  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0):33
       
        [11]刘春华。化脓灸为主治愈III期脉管炎1例  中国针灸1997;17(5):295
       
        [12]张进成。化脓灸治疗尿崩症一例  中国针灸  1997;17(3):174
       
        [13]李明智。化脓灸治愈肠易激惹综合症化脓灸的临床应用  上海针灸杂志 1992;11(3):24
       
        [14]朱琪。命门穴化脓灸临床应用举隅  中国针灸  1996;17(11):15
       
        [15]张国威等。化脓灸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医案  中国针灸 1994;17(5):34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