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针灸意外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针灸致眼部血肿处理方法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

    【概述】

    眼部血肿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针刺意外。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三》中,提到承泣“针之,令人目乌色”,颇接近于眼部血肿的证候。有关此类意外的公开报道不多,可能是因为它一般不影响视力或造成其它不良后果之故。由于眼部血肿极易发生,不仅在出血阶段影响眼睑开合,在瘀血吸收期有碍患者容貌。亦有报道因刺眼部穴不当出血,引起即时目盲的。故值得重视。

    【损伤原因】

    一、穴位原因:多年临床观察,眼区穴位多可导致眼部血肿。其中,睛明穴最易发生。该穴浅部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主干。不论深刺,浅刺,稍不当心,即可出血。其次为承泣穴,布有眶下动、静脉分支。攒竹穴,有额动、静脉分布,此穴浅刺不易出血,深刺则可引起严重出血,因针该穴刺破血管,可造成眼球胀大突出。

    球后穴,深部有眶下动、静脉,一般不易发生出血。即使出血,较之睛明穴为轻。但用该穴作穴位注射,如操作不当,易引起眼部血肿,且不易吸收。应注意。

    二、操作原因:选用针具较粗(如用26号或28号毫针),是引起眼周围出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而深刺不当,出血往往也特别严重,表现在进针过急过猛,不恰当地使用提插或捻转之法。

    1974年,曾治疗过一例中心性视网膜炎患者,以28号毫针深刺攒竹穴,从眶上孔刺入约1寸左右,为获得较好的得气感,曾作小幅度提插探寻。留针20min,在此期间未运用何手法,病人亦未觉眼部有异常。当针刚一取出,病人突然诉说,右眼上睑如闸门般沉重,无法睁开。只见右眼周围已出现明显血肿,上眼窝凹陷部完全消失。此即与粗针深刺密切有关。经二十余天眼周瘀血斑才完全消失。

    【临床表现】

    轻症:系刺破浅层血管或较细小的动静脉分支所致。多在拔针后,针孔有出血现象,当时局部未见异常。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后,穴区周围逐渐显现青紫色的瘀斑。瘀斑面积一般不大,小如黄豆,大如蚕豆,多于一周内消退。

    重症:为损伤深层血管和较重要的眼部动静脉所致。常在取针后数秒钟至半分钟内发生。出血侧眼睑迅速肿胀闭合,无法睁开。从第二日起,肿胀可逐渐消退。青紫色瘀斑据出血量多少,可波及整个眼睑,或全部眼周围区域,半月至二十余日始可全部消退,一般不影响眼区的功能和视觉。

    【预防方法】

    一、选用细针:在睛明承泣攒竹、球后、四白及鱼腰等穴位以及上睛明、上明等经外穴针刺时,最好用30号或32号毫针。

    二、注意操作:针上述穴位时,宜先用指甲按切表皮,迅速点刺进针。如欲刺深,应缓慢送针。眼球周围组织较为疏松,进针比较容易,如觉针尖遇到阻力(即使是很小的阻力)或病人呼痛时,应略略退出,稍转换方向后,再行刺入。直到出现满意的得气感为止。如得气感不明显,也不可提插捻转,而宜停针待气。眼穴得气感为扩散至整个眼球的酸胀感。在留针期间,一般不运针,如因治疗需要,为加强针感,只可作轻微的捻转,但不能提插。

    出针时,应缓慢退针。一般以分段退针为好,即退一段后略作停顿,再继续外退。出针后,先验看一下针孔有否出血,然后用消毒的干棉球按压半分钟。如针孔有血,更应该延长按压时间。经验表明,延长按压时间可减轻眼部出血的程度。

    关于眼部穴位于的进针与拔针方法,有人主张用顺势进针与顺势拔针法。所谓顺势进针,是指在针尖下遇有抵触感时稍变角度,避开抵触感。因大多数有抵触感的情形,为针尖触及小血管。顺势拔针,指拔针时先慢后快,顺势拔出,同时应左手持棉球按压,既能较及时地压迫止血,也不容易引起牵拉.目的是减少拔针出血其次,在针刺时未刺破小血管的前提下,由于针尖在同一水平左右转动,不可能再次刺破血管,因而单纯捻转与出血无大的影响。但上、下提插,将可能重新触及血管,将其刺破,易导致出血。故针刺眼区穴,为尽量减少出血,宜采用顺势进针,轻捻转,不提插,顺势拔针等综合针刺手法。

    【处理方法】

    一、轻症:可不予处理,局部予以湿热敷,促进瘀斑消退。

    二、重症:出血期,以纱布蘸蒸馏水或冷开水冷敷局部15~20min,有利于止血。血止后,即嘱病人用热毛巾热敷眼区,每次20min,每日2~3次。平时,可戴上消毒眼罩,眼睑肿胀消退后去除眼罩,改为每日热敷一次,直到瘀斑完全消失。

    眼部血肿尚可试用下法处理:可即取三七粉2g、金霉素眼膏1支(其它抗生素眼膏亦可),将二药在消毒纱布敷料上调匀,患者闭目状,然后将药物敷料敷在外眼,胶布固定。该数料2~3天更换1次,轻者一般3~5天肿消瘀散。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