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 [中医]三部门发文:深化医教协同, |
![]() | [中医]四川发布儿童肺炎支原体肺 |
![]() | [名家医案]夏洪生教授治咳经验 |
![]() | [疾病预防]男子每天三顿腌制品确诊胃 |
![]() | [疾病预防][图文]肺部CT报告中有些“ |
![]() | [社会][组图]女子转卖父母生前处 |
![]() | [调查][图文]医院院长被举报涉嫌 |
![]() | [疾病预防]西医治疗妇科疾病方法多 |
![]() | [新知]研究发现血型与疾病的发生 |
文章导读: |
笔者遇心下悸动而咳吐涎沫、不喜多饮者,每用苓桂术甘汤合干姜、细辛、五味子加减治疗,取效良好。读张璐所著《伤寒绪论》,见张璐笔下“心下悸”为小青龙汤适应证之一:“如水与表邪相合而咳,则干呕、发热而悸,小青龙汤。”在经文“干呕、发热而咳”中加一“悸”字。
见表证、发热用小青龙汤似好理解,而无明显表证见心下悸,则不易想到用小青龙汤。
《张氏医通》中载一案:“石顽治包山金孟珍,正月间忽咳吐清痰,咽痛,五六日后大便下瘀,晦血甚多,延至十余日,请治于余。其脉六部皆沉弦而细,此水冷金寒之候也。遂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其血顿止。又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咽痛亦可,而觉心下动悸不宁。询其受病之由,乃醉卧渴引冷饮所致,改用小青龙去麻黄加附子一剂,悸即止,咳亦大减,但时吐清痰一二口。乃以桂酒制白芍,入真武汤中与之,咳吐俱止,尚觉背微恶寒倦怠,更与附子汤二剂而安。”
本案可谓方随证转之典范,依次使用五方,总不出少阴病、太阳病范围。麻黄附子细辛汤止大便下血,麻黄附子甘草汤止咽痛,小青龙汤止心下动悸,真武汤治咳吐清痰,附子汤治背微恶寒。如此使用经方,值得我们后学者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