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养生健康 >> 养生保健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现代人常见的“上热下寒”体质如何调理?

  • 文章导读:长期以来,岭南地区居住的人常见“上热下寒”,这主要与岭南地区特殊的湿热气候与水土有关。加上多嗜食生冷厚腻、瓜果海鲜的饮食习惯,人体脾胃中土之气薄弱,更容易出现“上焦多浮热,中焦多蕴湿,下焦多寒湿”的状态。

    现在的人常常有这样的问题:

    ● 嗓子、牙龈明明很容易上火肿痛,但吃点凉的却又容易拉肚子;

    ● 稍微吃多就肚子胀,不消化,大便不利;

    ● 舌头胖大,有齿痕,腰腹容易冰冰凉;

    ● 明明是虚寒底,却虚不受补,一补就上火......

    这些情况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显得非常矛盾了。想清清上火,稍微吃点寒凉的就拉肚子,想补补下寒,吃点温热的就上火,自己也不知道是该清火还是该温补了......

    这种寒热错杂的情况在传统医学里叫做“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的体质是怎么形成的?

    广州中医药大学潘毅教授介绍:传统医学认为,心火本性上浮,肾水本性下沉,二者的交感相应,需要依赖人体的气机升降来调节。

    当气机正常升降时:

    胃气帮助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让肾水不过于寒,否则就容易出现腹泻、畏寒、腰腿凉等肾阳不足的情况。

    脾气带动肾阴上升,凉润心火,让心火不至于过亢,否则就会出现咽喉疼痛、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等“上火”表现。

    机体气机有升有降,使阴阳达到动态平衡,源源不断地滋养身体,人才能健康无病。

     

    ▲五脏六腑气机运作规律图

    上热下寒的体质状态,就是“火在上、水在下”,各走各路,两两不相交。也就是水火不济,寒热失衡,导致“上热”上火问题频发,同时又“下焦虚寒”难以调补的状态。

    现代人“上热下寒”,与生活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长期以来,岭南地区居住的人常见“上热下寒”,这主要与岭南地区特殊的湿热气候与水土有关。加上多嗜食生冷厚腻、瓜果海鲜的饮食习惯,人体脾胃中土之气薄弱,更容易出现“上焦多浮热,中焦多蕴湿,下焦多寒湿”的状态。

    如今,现代人越来越多见“上热下寒”的情况,其实这也与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息息相关。

    一是饮食嗜肥甘厚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黄穗平教授指出,人一旦吃多了肥甘厚腻的食物,超过了身体所需的能量,就会蓄积在体内,更重要的是阻碍了中焦,中焦堵了,就会出现胃气不降,脾气不升,肾气不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二是长期不避寒凉。如长期贪饮冷饮,吃寒凉食物,经常待在空调房内,少晒太阳,不注意及时添衣等。这些习惯,需要调动脾肾两脏的阳气来温化寒湿,时间一长,体内的阳气不足,就会出现下寒的症状,表现出下肢的浮肿、大便稀烂、腹部和四肢怕冷等症状。

    三是缺乏运动。现代人多用眼、用脑、用嘴,但缺乏运动、久坐,加上饮食不当引起的中焦脾胃不通,进一步导致上焦的“火”无法引导下半身。

    四是熬夜、过度疲劳等。如果经常熬夜,机体得不到有效休息,也会使体内的阴阳失调,造成上部郁热而下焦虚寒。

    此外,过度劳累还容易损耗肾阴,导致心火亢盛,造成水火失衡。

    “上热下寒”体质调理有讲究

    01饮食调理

    对付“上热下寒”,许多人首先想到从饮食方面下手。有人认为,应该“先清热把火泻掉,再温补把寒补走”,这个想法看着很美,但实际上,单纯地清热泻火,会加重下寒,后续温补还可能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指出:这种上下寒热的现象,不能单纯清热或温补来解决,应当从脾胃枢转入手。脾胃枢转得当,人体的寒热就自动对流,好像屋里又闷又热的时候,你就把窗户都打开,空气一对流,寒热自然就均匀了。上面多余的火热就会暖下面的寒冰,下面的寒水就会制约上面的火热。

    也就是说,改善体质首先要疏通中焦。中焦通了之后再“上清”和“下引”,即适度清心火、肝火,同时引火下行,温暖下焦。

    “上热下寒”程度较轻的人群,日常可适当多吃莲子、玉米、黑豆、粳米、山药、芡实、茯苓等食材,避免过多食用生冷油腻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症状较为严重的人士,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根据个人情况量身定制用药方案。

    以下健脾益胃食疗方供参考:

    陈皮小米粥

    材料:陈皮1瓣,小米150克,红枣3个,生姜适量。

    做法:红枣洗净去核,所有材料一同放入锅内煮30分钟,熟后去陈皮,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降逆和胃、枢转脾胃。

    桂皮山药焖排骨

    材料:排骨250克,肉桂皮5克,淮山250克,生姜数片。

    做法:排骨洗净,用食盐、花生油、生粉、生抽腌制10分钟;淮山去皮切段。热油起锅,下生姜及肉桂皮爆香,再放入排骨香煎至微黄,加入淮山翻炒。倒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焖煮20分钟,然后大火收汁,调味即可。

    功效:温补脾肾,通经散寒,引火归元,特别适合上热下寒的人群。

    四君子汤

    材料:党参2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炙甘草10克,瘦肉200克。

    做法:瘦肉焯水,将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后,小火熬1小时,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

    功效:四君子汤是健运脾胃的著名方,健脾补气,可作日常调养使用。

    莲子心桂花茶

    做法:取莲子心3克、桂花6克,开水冲泡即可。

    功效:二药一温一凉,相互制约,清上暖下,解渴而不伤阳。还可以适当饮用红茶、普洱茶、玫瑰花茶等。

    02生活习惯调整

    保持心情舒畅,睡眠有序,不要熬夜。此外可以尝试多泡脚,温暖下肢,改善血液循环。还可以煮艾叶肉桂来泡脚。

    03穴位按摩、艾灸

    “上热下寒”的人群,可重点关注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四个穴位,可进行推拿,也可以尝试艾灸。■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