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儿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儿科急症治验:小儿高热、急性肠梗阻、婴儿腹泻

  • 文章导读:

    临床诊治小儿急症,屡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若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小儿急症亦能得心应手。兹举笔者临床治验小儿急症3则,以供同道参考。

    1 小儿高热

    洪某,女,8岁,1997年8月27日诊,患儿持续发热39℃~40℃已5天。曾用青霉素、先锋霉素及退热剂等治疗,热势不减,遂来我科诊治。症见高热,午间尤甚,热时形寒,手足微凉,伴头痛无汗,口渴烦躁,大便不畅,微有咳嗽,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而干,脉滑数。查:体温39.8℃,咽红,扁桃体Ⅰ°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109/L,中性粒细胞0.60,淋巴细胞0.40。西医诊断:发热待查;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外感风热,邪热郁于太阳、阳明二经。治宜清热解肌,疏风和卫。方用柴葛解肌汤加减:葛根黄芩、银花、连翘板蓝根各9g,生石膏15g,生甘草3g,羌活、柴胡桔梗各5g。1剂后汗出热解,2剂后诸症消退。
      
    按:小儿纯阳之体,一旦感受外邪则传变迅速,且易热化,往往太阳之邪未解而阳明热盛, 致表里同病之候。故解表与清里同时应用。方中柴胡葛根辛凉解肌,疏郁透邪;羌活发汗 解表;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石膏黄芩清泄里热;甘草桔梗宣肺利咽。共奏疏 达表邪,清泄里热,表里双解之效。

    2 急性肠梗阻

    洪某,男,6岁,1997年11月3日诊。患儿阑尾炎术后3月。2天前突然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渐见腹胀伴呕吐,而急送医院诊治。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8×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15。X线透视:腹部肠腔充气,有液平面,膈下无游离气体。诊为粘连性肠梗阻。经西药治疗效果不显,改用中药治疗。观其患儿面黄消瘦,脘腹胀满,疼痛难忍,大便不通。舌苔黄腻而燥,脉弦数。中医辨证:瘀热蕴结于肠道,腑气不通。证情重笃,急宜通腑开结,化瘀清热。方用复方大承气汤化裁。药用生大黄(后下)、玄明粉(冲服)、厚朴莱菔子(炒)各10g,桃仁枳壳赤芍黄芩各6g。服上方2剂,大便通畅,腹痛消,呕吐止而愈。
      
    按:急性肠梗阻为外科常见病症,属于祖国医学“肠结”范畴。本案则属手术后脉络受损,气血瘀滞,腑气不畅而阻结。盖六腑以通为用,故立通腑攻里,行气化瘀之法。方中重用生大黄、玄明粉通腑散结为主,辅以厚朴枳壳莱菔子行气导滞,黄芩赤芍桃仁清热化瘀为佐。诸药合用,促使腑气下行,一旦腑气畅通,通则不痛,瘀热燥结亦随之而散。

    3 婴儿腹泻

    陈某,男,8个月,1989年10月20日诊。患儿平素体虚,大便溏。本次腹泻1周,泻下水样便,量多,每日10余次,且伴有发热。诊为秋季腹泻(病毒性肠炎)。曾予抗生素及静脉输液,口服次碳酸铋、复方苯乙哌淀等药物治疗。虽体温降至正常,但腹泻依然,转中医治疗。诊见:患儿面黄形瘦,精神萎靡,乳食不振,肠鸣泄泻,大便色黄呈蛋花汤样,夹少许粘液,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而沉。大便镜检:脂肪球(++)。证属脾胃虚弱,湿热内生。治宜健脾化湿止泻。药用:炒党参、炒白术各6g,炒扁豆、车前子各3g,炮姜2g,煨葛根陈皮各4g,炒黄连1g,1剂泻减,再剂而愈。
      
    按: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有“脾常不足”的特点。《幼儿集成》亦认为:“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足见脾胃健运失职是导致腹泻的根本原因。若脾运失职,湿热内生,则泄泻难愈。故采用炒党参白术、扁豆健脾和中,茯苓车前子陈皮渗湿理气,更用葛根升清,炮姜温脾。配伍少量黄连,一则清肠解毒,二则以其苦寒之性,以缓姜之温燥,具有反佐之妙。诸药合用脾健运复,升清降浊,故收桴鼓之效。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