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王绵之教授治疗肝纤维化经验撷菁

  • 文章导读:

    王绵之教授治疗肝纤维化经验撷菁
      
    王绵之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著名中医学家、方剂学科创建人、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主任、基础部主任、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图书馆名誉馆长等职。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并先后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物医学学科委员、国家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暨中药委员会主任、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暨中医组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重大成果评选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心常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药学会会长、中国医学基金会常务理事、美国中医针灸人才资格评估委员会顾问等职务。1978 年,我国中医第一次评定职称即由国家卫生部定为教授。1990 年经国务院确定为“对中医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专家”,颁予政府特殊津贴及荣誉证书,是中医界首次获此殊荣者之一。王锦之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已60 载,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博采众长而不囿于一家之言,师古不泥,融会新知,对现代医学兼收并蓄,验之临证。对中医时疫热病及内、妇、儿科和老年病皆有高深造诣,曾治愈多种疑难杂症。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体会,王绵之教授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

    1  以疏肝理气为要www.tcmer.com中医人收集整理

    肝主疏泄,性情刚直,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之疏泄对气机的升降出入及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肝失疏泄,势必影响气机的运行和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活动。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常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之一,它是因情志不遂、暴怒、抑郁、六淫、疫疠等作用于肝而致。临床上常表现出胁肋胀痛、胁下痞块、压之痛甚、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细等。其治疗就是要通过药物的作用尽快恢复肝主疏泄、喜条达的特性。《临证指南医案》云:“治肝之法,无非治用治本。”即治疗肝病当以恢复肝的生理特性为要。治宜疏肝解郁,理气通络,以尊“木郁达之”之旨,但肝为刚脏,喜柔润而恶辛燥,在用药时,王绵之教授根据叶天士“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临证指南医案》) 的思想,特别强调重在“舒”肝,忌燥求润。疏肝理气药多辛散香燥,若用量过大,或使用过久,或配伍不当,易耗气伤血,不利肝体,亦削肝用,甚至化火动风,加剧病情。因此,主张治疗慢性肝病,要注意肝脏的生理特性,尽量体用兼顾,解肝郁而不耗气伤血,使肝气条达,疏泄有权,既助气血运行,又助脾胃运化。临床上王绵之教授尊薛瘦吟“开郁通络论”,用药轻灵,不伤正气,寓“轻可去实”之理,常选用香橼皮、广郁金、炒元胡、远志、陈木瓜、通草、佛手等配伍组方,这些药物在方中主要起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作用,肝郁得解则不至横逆犯脾伤胃,气机调畅血运如常,不至于瘀积成症。

    2  重用活血化瘀www.tcmer.com中医人收集整理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发生,常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因酒食不节,痰湿内生,或因感受湿热、寒湿、疫疠、虫毒等,邪去未尽,留着肝体,致使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痰瘀凝结,壅塞肝络,形成痞块,临床见胁痛,或胁下痞满而痛,触之有块,面色晦黯,舌质暗或有瘀斑等。至于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出现胁痛、肝脾肿大、黄疸、蛛纹赤掌、面色晦黯黝黑、舌质紫黯或见瘀点瘀斑等,无一不与瘀血有关,所以瘀血亦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之一,并贯穿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因此,活血化瘀在治疗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临证指南医案》云:“初病在气,久病必入血,以经脉主气,络脉主血故也。”《医学发明》云:“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伤,必留胁下,善主血故也。”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该法符合《内经》“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治疗原则。治疗上,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是导师治疗该病的基本治法之一。调和气血,使气血运行通畅,不仅可使肝脏失却所养的状态得以缓解,也可使药力顺利到达病所,充分发挥疗效。导师常选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活血化瘀,同时蕴含祛瘀生新之意。当然,活血化瘀的方法很多,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当针对其病机不同而分别选用,对血瘀兼有气虚,当益气活血。导师在方中配伍人参黄芪即有此意;血瘀兼有气滞者,应行气活血,常配伍柴胡枳壳、香附、元胡等;对血瘀兼有湿热,当清热利湿活血,常配伍茵陈、石韦、栀子等;血虚血瘀当养血活血,常配伍当归丹参熟地等。此外,血瘀兼有阴虚者,当滋阴活血,如导师以一贯煎加减治愈早期肝硬化便是一例;血瘀兼寒滞,当温经活血,常选用桂枝干姜附子、良姜等;血瘀兼血热者当凉血活血;血瘀兼症积,当活血软坚。方法虽多,但要遵循“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原则。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没有任何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