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 |
清代医家齐秉慧,字有堂,叙州( 今四川省宜宾市) 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九年( 公元1764 年) ,卒年不详。先后师从喻嘉言弟子黄超凡、舒驰远,尽得所传,活人无数,晚年将数十年心得撰成《齐氏医案》一书。其卷三主要论述了先天水火说,形式别具一格。现结合《齐氏医案》卷三中的反胃证医案2 则,探讨齐氏从肾治疗反胃的治疗特点。
案1: 富商堂名扬,自谓体旺,酒色无度,行年40,饮食渐减,形神尪羸,或教以每早进牛乳酒,初食似可,久之朝食至暮,酒乳结成羊屎形,一一吐去,其大小便日夜不过数滴,全无渣滓下行,卧床不起,告急请诊。按之两尺脉微如丝,右关弦紧,乍有乍无,两寸与左关洪大而散,齐氏曰: 足下之恙,乃本实先拔,先天之阴虚宜补水,先天之阳虚宜补火,水火既济,庶可得生。富商请方,乃用熟地一两,山萸、山药各四钱,茯苓、泽泻、丹皮、肉桂、附子各三钱,煎服一剂。明早令进牛乳酒。至暮则下行而不上吐矣。连服十剂,饮食渐进。遂以前方药料为丸,日服二次。嘱戒酒色,半载而康。
按:
《素问·水热穴论篇》曰: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此案堂氏年行四十,正值男子五八,肾气衰,加以酒色无度,伤于酒食房劳,败其真阳。盖肾居下焦,为水火之脏,火者命门之火也,若命门火衰,犹如釜底无薪,不能温养中宫、不能受纳腐熟,正如《医贯》谓: “饮食入胃,犹水谷在釜中,非火不熟,脾能化食,全赖少阳相火之无形者在下焦腐熟,始能运化也”,固见朝食暮吐。《冯氏锦囊秘录》曰: “水不得土藉,何以发生,土不得水,燥槁何能生物,故土以成水柔润之德,水以成土化育之功……补火者生土也,补水者,滋土也。太阴湿土,全赖以水为用”。肾为胃之关,司二便开合,二便之通畅有利于胃气之和降,又肾寄元阴元阳,为先天之本,胃阴须得元阴之滋养才能柔润而不燥,酒色过度则伤阴,阴伤则精血枯涸,肾阴亏虚,阴液不能濡润胃肠,大便秘结,浊气上逆犯胃,加之以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固见酒乳结成羊屎形,大小便日夜不过数滴,全无渣滓下行。齐氏临证重视脉诊的分析,由脉理以分析病机,以“两尺脉微如丝,右关弦紧,乍有乍无,两寸与左关洪大而散。”诊为先天之阴阳两虚。拟方“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泽泻、山药、茯苓,前之地黄丸也,所以益少阴肾水。肉桂、附子辛热物也,所以益命门相火。水火得其养,则二肾复其天矣”( 《医方考·虚损劳瘵门》) ,连服十剂,嘱戒酒色,效如桴鼓,此方全不治反胃,而正所以治反胃也。此案体现了齐氏在治疗反胃重视从肾论治,其方法与喻嘉言立进退黄连汤意大有不同,并很大程度上发挥了赵献可的命门学,强调并验证了“肾为胃之关”理论的合理性和临床意义。
案2: 治燮堂伍登相,病反胃,求治于齐氏。诊之两寸关脉大而弱,尺脉涩而小,乃气血不足,大虚之证。遂与旋覆代赭汤二剂,八味地黄汤八剂,继服八味丸而元气大复。
按: 此案亦为反胃证,乃气血不足,大虚之证,齐氏先拟予仲景旋覆代赭汤二剂。《伤寒论》曰: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此方原为治疗痰气虚痞而设,齐氏乃推举为反胃神方,认为此方“旋覆之咸能软痞硬而下气,代赭石之重能镇心君而止噫,生姜、半夏之辛所以散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之甘所以补虚”( 《齐氏医案》) 。然后继予八味地黄汤、八味丸益火之源、壮水之主,乃大复其元气。此案体现了齐氏治疗反胃不拘泥于一格,临证灵活变通,但不忘重视从肾而治,从而更加说明了胃病莫忘责肾。
结语: 《齐氏医案》充分反映了齐秉慧学术思想的精华,广泛阅读古人医案,并结合临床及现代医学的认识,吸取古人的经验无疑可以受益颇深。由以上两案可知,在反胃证的临床中,必须善于观察,脉证合参,勤求古训,全面分析,灵活诊治,莫忘从肾论治,审病求方,勿离病机的本源,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理论和临床水平,知常达变,才能于各种复杂病情中游刃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