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赵志付治疗郁病的临证思路

  • 文章导读:

     

      验案举隅

      案例一

      姚某某,男,65岁。主诉心悸6个月,近日因与家人争吵而心悸加重,于他院检查未见异常,伴有胸闷烦躁,头晕头胀,双目发干,胁肋胀,少寐多梦,纳可,二便正常。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辨为心肝阴虚,治以柔肝养心。以芍药甘草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治之。

      方药:白芍10克,丹参30克,炒枣仁30克,柏子仁20克,百合30克,茯苓30克,枸杞子20克,菊花12克,桑叶10克,栀子10克,淡豆豉10克,磁石(先煎)30克,肉桂3克,青皮12克,高良姜6克,生牡蛎(先煎)30克,炙甘草3克。

      日1剂,水煎服。嘱其放松心情,适度运动。

      二诊,心悸减轻,仍有头晕,夜间入睡困难。原方加代赭石(先煎)30克,怀牛膝30克,继服7剂。

      三诊,心悸减轻,睡眠改善。原方加生龙骨(先煎)60克,继服。

      再连续服药1个月,期间守原方略做调整,症状基本痊愈。

      按   本例患者为肝阴不足影响心阴之象,因肝为风木,主疏泄、藏血,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养而致头晕目眩,阴血亏虚,神不守舍,清窍失养故两目发干,心烦易怒,心悸,失眠,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数均为心肝阴虚之征象,患者素性急易怒,属刚证中的虚证。本方以白芍丹参、炒枣仁、柏子仁、百合等柔肝养阴安神,以桑叶、栀子、淡豆豉、菊花等凉肝清热除烦,磁石、牡蛎重镇安神,本方柔肝清肝镇肝为一体是其特点。  

      案例二

      刘某某,女,52岁。主诉少寐多梦10余年,近日生气后加重。曾于外院被诊为“抑郁状态”,曾服用百忧解1年,症状时好时坏,现症见情绪低落,少寐多梦,气短乏力,食少纳呆,喜热饮,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辨为肝郁气滞,心脾两虚,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安神。以逍遥散加减治之。

      方药:柴胡12克,白芍10克,茯苓30克,炒白术20克,枳壳12克,香附10克,青皮12克,陈皮12克,菖蒲12克,合欢皮15克,高良姜6克,苏梗10克,炒枣仁30克,生龙骨(先煎)30克,生牡蛎(先煎)30克,肉桂3克,炙甘草3克。

      日1剂,水煎服。

      1个月后,睡眠明显改善,食量增加,原方加夜交藤30克,炙黄芪30克,小茴香12克。再服1个月后痊愈。

      按  本例患者抑郁日久伤及脾胃与心,属于肝郁气滞,心脾两虚之证,是郁证中的复杂病症,患者情绪低落,结合脉症属于柔证中的虚证。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安神,综合治疗为法。此方以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青皮、石菖蒲、合欢皮疏肝解郁理气,以高良姜、茯苓、炒白术健脾,炒枣仁、生龙骨、生牡蛎养心安神,本方以疏肝养肝健脾为一体是其特点。

      结语:赵志付认为郁病因“情”致病,由“气”而生,治疗需从“肝”论治,并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在治疗中需兼顾他脏,并灵活运用活血、化痰、清热、益气养血及心理暗示疏导等方法,使肝的疏泄气化功能恢复正常,刚柔相济,他脏的气血升降出入也随之恢复。对于临床工作者来说,郁病可出现在任何系统疾病里,在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只有通过临床详查病情,审因求因,审症求证,辨证论治,选方用药才会更为精准,临床疗效才会显著。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