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中医治疗发热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治验

  • 文章导读:

      发热病因众多,病机复杂。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下,设法令其汗出,常取事半功倍之效。适度的保温促汗以降体温与一味冰冷降温有不同的结果。因为机体发热多为病理产热(不同于中暑的物理致热必用冰冷的物理降温法),用物理的“凉”对体温的“热”,只是寒热对流作用,又因其凉可收缩血管毛孔,抑制机体的自身散热功能,也影响体温中枢对体温的调节作用。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意为发热很重,只要汗出,发热即可退去。通常用于外感风寒,卫气郁闭之症。诸病发热无汗者,在辨治原发病的原则下,辅以汗出,亦常有热散病解的效果。

      验案一

      崔某,女,84岁,2013年4月25日初诊。

      患者于2013年3月22日凌晨突发神昏不语,双手乱动,急诊送于某二级医院。查血糖2.0mmol/L,血细胞正常,CT示有慢性支气管炎。补糖后症状好转,中午住进内分泌病房。在3月底某晚受凉,次日发热39.2℃,遂转入重症监护室。经诊断有十几种急慢性病,用了多种中西药输液治疗,仍持续发热,痰、血培养未见“致病菌”。

      患者所患病症虽多,但以发热为主要病状,住院期间体温多在38℃上下,家属每次探视,均见患者在用冰袋或冰毡,触身灼热,说话带冷颤音(冰冷所致)。住院月余,出院回家3小时后又身冷,发热到38.9℃,遂求诊。

      笔者诊视,患者神情呆滞,舌苔白腻,触身灼热,无汗,时时遗屎,带着导尿管,手足厥冷,腹胀大,脉象细数。

      从起因、住院诊治过程及四诊所见,辨证为年迈体衰,寒邪未表,卫阳郁遏,无力发越,以致身发热,而手足厥逆。天时已晚,用药不便,但患者不愿再返医院。笔者思其住院时输液药物作用还未尽消,暂无大碍。为对抗“冰敷”所致的寒束发热症状,采用温热物理降温法,增强机体散热能力,令其汗出,以观疗效。

      即令患家插上电热毯温覆,再饮热饮激发冰敷遏阻之阳,使阳气外达,营卫气开,热从汗解。结果,2小时后,患者身有汗出,体温降至37.7℃,又2小时,体温37.3℃。次日及以后,未发热,体质渐复。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