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打破常规 治疑难病七法

  • 文章导读:

     

      改弦易辙法

      某证以某方治之,不能达到预期疗效,当重新分析病机,更换方法。即《易经》所云:“穷则变,变则通”。如张子和治一妇人,年三十余。经水不行,寒热往来,面色萎黄,唇焦颊赤,时咳三两声。既往所服之药:黑神散、乌神丸、四物汤、鳖甲散、建中汤、宁肺散、针艾百计,转剧。家人意倦,不欲求治。子和怜之,先涌痰五六升。午前涌毕,午后食进,余证悉除。后三日得轻涌之,又去痰一二升,食益进。不数日,又下通经散……不一月,经水行,神气清健。

      此案着眼于屡服补血、祛瘀、润肺、通经之剂,不仅无效,病反转剧,断为痰瘀互结。在治法上,改弦易辙,先行涌吐以祛痰,然后活血以通经。使痰去气行,瘀去新生。

      投石问路法

      在一些疑难病中,或因脉证不典型,或因症状复杂,矛盾之处太多,或因假象干扰,在此疑似难辨之际,可采用投石问路法,亦称试探法。

      此法最早见于《伤寒论》,如第214条:“……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予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满不能食也。”

      而今有学者提出:临床上某些西医诊断的“病”,尚未出现明显的“证”,常用试探法而收到良效。例如,有的“肾炎”到恢复期,临床上无“证”可辨,但仍有尿常规异常,肾功能损害尚未恢复,即采用试探法:先予温补肾阳药少量,如服后身感不适,尿中红细胞反见增加,即改用六味地黄汤加茅根、大、小蓟,即可见效。

      再如,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须选用某些有毒的药物治疗,要使其剂量用得恰到好处,也得投石问路。

      附子是中医抢救危重病症和治疗某些疑难病的重要药物。可是,因炮制的方法不同、体质差异等,用量悬殊很大。《药典》规定附子常用量为3~15克,但早有学者指出:附子的毒性,对不同的人差异很大,有的日服150克(煎服)而无副作用,有的日服30克即出现中毒反应。但如果拘于安全剂量,常常难以取得疗效。

      例如沪上名医陈耀堂治一脱疽患者,症见肢冷脉伏,患肢青紫而冷,大趾、二趾已发黑脱落,剩下的三个足趾也有发黑趋势。初用附子15克,配以当归桂枝丹参红花黄芪等益气活血,效不显,中趾更发黑。乃递加附子至90克,患肢肤色才开始转红润,发黑的中趾也未坏死,以后病情逐渐好转。像这种用药从小剂量开始,在慎重观察之下,逐渐增加剂量,也属投石问路范畴。

      滴水穿石法

      病程冗长,根深蒂固,而正气已虚之体,治疗不可操之过急,当持之以恒,缓缓图治。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笔者几年前治一钱姓女孩,13岁。肝脾肿大2年,在武汉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肝硬化”、“营养不良”。予中西药治疗半年,全无好转。就诊时,患者面黄肌瘦,毛发枯槁。肝脏肋缘下3厘米,质硬边锐;脾脏平脐,无腹水。伴食少、便溏,肝功能异常。过去所服药物,除“护肝药”、维生素B、C等西药外,迭服活血化瘀,软坚消积之中药百余剂。

      笔者认为以上治法,专侍消散,有泻无补,戕伐正气,以致正气日虚,邪气益盛,病何由而愈?乃改以健脾为主,佐以化积消症,轻剂缓图。用五味异功散加黄芪煎服,醋鳖甲、生鸡内金每次各5克,三棱、莪术每次各2克,研细冲服。持续治疗3个月,营养状况大为好转;肝脏:肋缘下1厘米,质软;脾脏:肋缘下2厘米。肝功能正常。随防至今,健康无恙。

      以上所述,仅举例而已。人之患病,病因病机是非常复杂的,治法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可墨守成规。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