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王灿晖从气虚热郁血瘀论治疑难病经验

  • 文章导读:

     

    5 病案举例

    例1:糖尿病

    王某,女,72岁,2012年2月22日初诊。有糖尿病史多年,平时服用拜糖平治疗。刻诊:尿频,尿中多泡沫,大便量多,乏力,时有头昏、头晕,舌偏红,苔薄白,脉细弦。空腹血糖7.11mmol/L。尿常规:葡萄糖(++++)。辨证为气虚郁热血瘀。治以益气健脾,清热活血。处方:黄芪20g,太子参15g,焦白术10g,山药12g,玄参10g,地骨皮15g,知母10g,黄连6g,山萸肉12g,凤尾草20g,益智仁10g,葛根20g,丹参12g。7剂。

    2012年2月29日二诊:尿频明显好转,尿中泡沫减少,头昏减轻,稍腹胀,苔薄腻。尿常规(-),FBG 6.3mmol/L。原方去益智仁,加枳壳10g。12剂。后不定期来诊,症情稳定,血糖控制理想,尿检未有尿糖。

    按:对于糖尿病,王老认为气阴两虚,脾肾亏损是基本病机,郁热、血瘀为重要病理因素。《灵枢》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8]本例患者尿频、大便多伴乏力,是中气不足的表现。头昏、头晕为血瘀之象。舌偏红、苔薄是阴虚郁热之征。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益气健脾,山萸肉补肾缩尿,地骨皮、知母黄连玄参、凤尾草清热养阴,丹参葛根活血化瘀,益智仁固涩二便。黄芪黄连知母、地骨皮、山萸肉等均为王老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例2:慢性胃炎伴异型增生。

    魏某,男,74岁,2011年11月30日初诊。因胃脘隐痛反复发作,半月前作胃镜检查,诊断为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理示:食管上段胃底型黏膜(异型增生?)。齿状线黏膜中度慢性炎症有活动,柱状上皮肠化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鳞状上皮有糜烂。刻诊:胃脘隐痛,嗳气,嘈杂,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细。证属中虚气滞郁热。治以补脾理气,清胃和中,活血消癥。处方:黄芪20g,太子参20g,焦白术10g,炒白芍12g,白及15g,茯苓12g,莪术10g,黄芩10g,蛇舌草20g,仙鹤草20g,香附10g,青皮10g,砂仁5g,制乳香5g,炮山甲6g。7剂。

    2012年2月29日二诊:胃脘隐痛,烧心感。处方:太子参20g,焦白术10g,炒白芍10g,白及15g,麦冬10g,石斛12g,蛇舌草20g,吴茱萸3g,黄芩10g,瓦楞子30g,炮山甲6g,焦山栀10g,甘草5g。14剂。

    2012年4月9日复查胃镜示:食管炎、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诊断:食道上段黏膜示少量胃黏膜轻度浅表性炎,胃窦黏膜示轻度慢性浅表性炎。幽门螺杆菌(-)。一般情况尚可,偶觉胃脘灼热不适,易感冒,苔薄。继续调治,方宗前法:太子参20g,黄芪20g,焦白术10g,炒枳壳10g,莪术10g,蒲公英30g,炮山甲6g,瓦楞子30g,黄连5g,吴茱萸3g,焦山栀10g,仙鹤草20g,白及15g,甘草5g。14剂。症情稳定,原方进退,调治善后。

    按:本案以脾胃气虚,兼有郁热,气血失和为基本病机。王老认为气虚、郁热、血瘀三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故拟法健脾养胃,清化郁热,理气和血。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麦冬石斛濡养胃阴,蒲公英、黄连、焦山栀清化郁热,枳壳、香附、青皮、砂仁理气止痛,白芍缓急活血,莪术、乳香、炮山甲活血生肌消癥,黄芪亦能补气生肌,蛇舌草、仙鹤草对胃黏膜上皮化生有治疗作用。

    例3:溃疡性结肠炎。

    阮某,男,42岁,2012年2月8日初诊。腹泻稀便,有时夹黏液,病延2月。肠镜示多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时肠鸣,腹隐痛,舌淡红,苔薄白。证属脾虚湿热,肠腑受损。治以健脾清肠,补气生肌。处方:黄芪20g,焦白术10g,炒白芍15g,败酱草15g,羊蹄根12g,银花15g,黄连5g,制乳香5g,芡实12g,马齿苋30g,甘草5g。7剂。2月29日二诊:黏液便消失,大便日1次,成形,腹胀,矢气多,进食寒凉易腹泻,舌淡红,苔薄白。原方去羊蹄根,加木香6g,炒枳壳10g,茯苓12g。14剂。

    4月11日三诊:大便日行1~2次,成形,左下腹时感隐痛,苔薄,舌嫩。原方加肉桂5g,香附10g。14剂。

    原方随证加减前后服药近1年,大便成形,日1次,左下腹隐痛减轻偶作。2013年3月复查肠镜示:乙状结肠息肉(已夹除),慢性直肠乙状结肠炎。

    按:王老认为本案患者泄泻日久,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水湿内停,郁久生热,湿热蕴于肠道,气机阻滞,气血凝滞。脾气亏虚为本,湿热瘀滞为标。故治以党参茯苓白术等益气健脾助运,败酱草、羊蹄根、银花、黄连马齿苋清肠化湿,木香、香附、枳壳理气止痛,白芍缓急止痛活血,肉桂温通消滞,黄芪补气生肌,乳香活血生肌,芡实、石榴皮涩肠止泻。

    例4:乳腺癌术后。

    宋某,女,41岁,2012年5月23日初诊。右乳腺癌术后4月,乏力,右上肢活动受限,食欲正常,舌苔薄白,舌质红嫩,脉细。2012年1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诊断为右乳癌,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病理为“右乳侵润性导管癌,1.6cm×1.2cm,腋窝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ER(++),PRC(++),Her-2(-)。TE 方案化疗6次。血常规:WBC3.4×109/L。概括病机为:热瘀搏结乳房,形成癥积,术后血脉循行不畅,气血亏损。处方:黄芪20g,猪苓15g,莪术10g,半枝莲30g,海藻12g,生茜草12g,龙葵10g,丹皮10g,鸡血藤15g,炙全蝎5g,丹参12g,生薏苡仁20g。20剂。2012年7月30日二诊:乏力好转,右上肢仍难上举,饮食、二便正常,舌红嫩。黄芪20g,猪苓20g,半枝莲30g,鸡血藤15g,莪术10g,炙全蝎5g,片姜黄10g,夏枯草10g,香附10g,青皮10g,天麻10g,伸筋草10g。14剂。

    2012年8月15日三诊:举臂症状好转,夜寐欠香,舌嫩,脉细。黄芪20g,生地15g,炙全蝎5g,灵芝10g,丹皮10g,生薏苡仁20g,猪苓15g,莪术10g,三七5g,丹参12g,当归10g,酸枣仁20g,旱莲草12g,仙鹤草20g。14剂。后复查B超示左侧乳腺无明显占位性异常。血常规正常。原方出入调治至今,症情基本稳定,自觉无明显不适。

    按:王老认为肿瘤的病理以血瘀、热毒、痰结、气滞为标,正气亏虚为本。中医辨证调治,应当注重提高机体防御功能,减轻手术创伤所致的生理功能紊乱和放、化疗之毒副作用,稳定病情。本案益气扶正以黄芪猪苓灵芝为主;祛邪分为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半枝莲、生薏苡仁、龙葵等解毒抗癌,莪术、海藻化瘀消痰散结,全蝎丹皮丹参、鸡血藤、片姜黄、伸筋草等活血通络。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