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曾学文活用经方治疗心系疾病

  • 文章导读:

    曾学文,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六十余载,擅长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急危重病及疑难杂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提出心脏病演变与证治规律——气血水厥说,在心系疾病诊疗方面具有很大影响。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聆教诲,现将其运用经方治疗心系疾病临证经验整理如下,与同道研讨。

    甘草

    【组成用法】炙甘草15克,人参5克,生地黄30克,桂枝10克,阿胶(烊冲)10克,麦冬10克,火麻仁10克,生姜10克,大枣20枚,水煎服(原方加清酒)。

    张仲景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孙思邈《千金翼方》又称之谓:“复脉汤,治虚劳诸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悸。”临证无论是伤寒、杂病,凡因阴阳气血之虚衰,出现脉结代,心动悸,投以炙甘草汤,以滋阴补阳,益气养血,达到调阴阳、利血气、通经脉、平惊悸、壮身体、安心神之目的。古代诸家对《伤寒论》炙甘草汤多有阐发,现录一家之说,可作临证借鉴参考。柯琴《伤寒来苏集》:“仲景凡于不足之脉,阴弱者用芍药以益阴,阳虚者用桂枝以通阳,甚则加人参以生脉。此以中虚脉结代,用生地黄为君,麦冬为臣,峻补真阴者。然地黄、麦冬,味虽甘而气则寒,非发陈蕃秀之品,必得人参桂枝以通阳脉,生姜、大枣以和营卫,阿胶补血,甘草之缓不能速下,清酒之猛捷于上行,内外调和,悸可宁而脉可复矣。酒七升,水八升,只取三升者,久煎之则气不峻,此虚家用酒之法。且知地黄、麦冬,得酒则良。此证当用酸枣仁,肺痿用麻子仁可也。如无真阿胶,以龟板胶代之。”

    【释义】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或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期,常可合用银翘散、清瘟败毒饮等。炙甘草汤去参、桂、姜、枣,加白芍组成加减复脉汤,其滋阴养液作用较炙甘草汤更强,加减复脉汤加牡蛎、龟板、鳖甲、鸡子黄、五味子,组成大定风珠,具有养血滋液填阴、柔肝熄风的功效。炙甘草汤多用于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风心病以及肺心病、冠心病、贫血性心脏病而症见心悸、气短、脉细弱或结代之气血阴阳虚损的患者。适当配伍柏子仁、夜交藤、炒枣仁、菖蒲、远志、龙齿、琥珀等,治疗心律失常,功效尤著。

    该方以气血不足的心动悸、脉结代为临床辨证要点。因能复脉定悸,故又名复脉汤。心主血,而血液循环又靠心脏阳气的推动,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本方益气补血,气血充则心脉宁。方用酒煮,可温经通脉以行药力。大便溏泻者,去火麻仁;如因病情需要,短期内炙甘草一般可用15~30克,甚至60克效果尤佳,但应注意大剂量以及长期使用炙甘草可使水钠潴留,故心力衰竭伴水肿严重者以及高血压者,即是心律失常,也不宜用此大剂量,并应配伍葶苈子、茯苓泽泻等以利水消肿。

    枳实薤白桂枝

    【组成用法】枳实10克,瓜蒌12克,薤白10克,桂枝10克,厚朴12克,水煎服。

    张仲景云:“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人参汤即仲景之“理中汤”,系由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等份组成。仲景一证用两方,其理如同张璐在《张氏医通》中解说:“痰气集聚于胸中,胸满溢于经脉,故从胁下逆上以抢心也。二汤一以治胸中实痰外溢,用薤白、桂枝以解散之,一以治胸中虚痰内结,即用人参理中以清理之。一病二治因人素禀而施,两不移易之法也。”吴谦《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亦云:“心中,即心下也,胸痹病心中痞气,闷而不通者虚也;若不在心下而气结在胸,胸满连胁下气逆撞心者实也。实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倍用枳、朴者,是以破气降逆为主也;虚者用人参汤主之,即理中汤,是以温中补气为主也。由此可知,痛有补法,塞因塞用之义也。”

    【释义】本方系由瓜蒌薤白白酒汤演变而来,该方去白酒加半夏,则为瓜蒌薤白半夏汤。三方同治胸痹证,瓜蒌薤白白酒汤以通阳散结为主,用治胸痹痰浊较轻者;瓜蒌薤白半夏汤,祛痰散结之力较大,用以治疗胸痹而痰浊较盛者;枳实薤白桂枝汤则长于下气消痞散满,用以治疗胸痹气结较甚,气上冲胸者。三方均主治心绞痛,气滞重者加四逆散;胸闷气短者合生脉散;心悸加炙甘草、柏子仁;心痛至肘臂者,加白芍、姜黄;寒盛加制附子干姜;晕眩加龙骨牡蛎

    该方以胸背痛,心下痞,胁下逆抢心,脉沉弦为辨证要点。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使用本方,应详审病之久暂与气之虚实而决定,治疗心痛以阳药及通药廓清阴邪,不可过多掺杂阴柔滋敛之品;视其病情,可先通后补;通补兼施;通法以活血化瘀、行气豁痰,体壮者宜早用,体弱者酌减;补法以益气扶阳、养血和营,适加养心宁神之品为治疗大法。必要时可将瓜蒌、薤白用量20~30克,效果尤佳。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