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刘尚义提出疡法治瘤新观点,认为在内之膜,如在外之肤,提出肤膜同位、肤药治膜的诊疗理念,主张从膜论治肿瘤疾病。并提出引疡入瘤、从膜论治的诊疗观念,丰富了中医肿瘤诊治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理念。疡法治瘤的诊治要点为平衡阴阳、内外兼修。并从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及祛风药的使用阐述疡法治瘤的用药特点。 |
刘尚义(1942—),男,贵阳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善药线疡科,临床屡获奇效,擅经方活用治疗疑难杂症,对肿瘤治疗独树一帜。
国医大师刘尚义善用丹药、药线治疗疡科疾病。刘老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疡理诊瘤、疡法治瘤、疡药疗瘤的学术观点。他认为在内之膜,如在外之肤,提出肤膜同位、肤药治膜的诊疗理念
疡理诊瘤是指用疡科理论指导肿瘤的诊治。
刘老师认为,体腔疾患可以想象把内“皮”翻过来,犹如咽、食道、胃、肠、膀胱、子宫等黏膜暴露在视野下,“在内之膜,如在外之肤”,其炎症、溃疡、肿瘤等均可按疡科理论来辨证施治。并进一步指出“肤膜同位”,可“肤药治膜”。“从膜论治”特别适用于富含黏膜的空腔脏器疾病,如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子宫癌等。并总结出膜痒、膜疮、膜热、膜烂出血等临床病症的诊治要点。
《周礼·天官》记载:“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随着医学的发展,目前疡科诊治范围大致为疮疡疾病、皮肤科疾病、肛门疾病、五官及口腔疾病以及损伤(包括烧伤、冻伤、虫兽所伤等)。肿瘤疾病并不包含在疡科理论的诊疗范围内。《疡科心得集·申明外疡实从内出论》曰:“夫外疡之发也,不外乎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刘老师认为,在内之膜,如在外之肤,肤膜同位,肤药治膜
疡法治瘤是指用疡科方法治疗肿瘤疾病。
《疡科心得集·疡证总论》记载:“人有五脏六腑,不外乎阴阳气化而已,……发于阳者,轻而易愈,发于阴者,重而难痊,内科外科,俱是一例。”疡科诊病从阴从阳为大法。《伤寒论·太阳篇》曰:“阴阳自和者,必自愈。”《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曰:“阴阳相得,其气乃行。”肿瘤疾病正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造成的。《外科医案汇编》曰:“正虚则为岩。”正虚邪积是肿瘤发生的具体病机。肿瘤病机以虚为本,就其根本而言,仍属阴阳失调,故临床上借助药物或其他疗法来补偏纠弊,补不足,损有余,以平衡阴阳,可起到控制肿瘤病情发展的作用,所以肿瘤治则以平衡阴阳为首要。
《医学源流》曰:“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可见外治法在疡科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清代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中指出:“治外必本于内”;“外治法即内治法”,倡导“疡疾内治”的辨治思想。刘老师认为,内治与外治有着同样的妙用,因此其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不拘泥于一法,而是将针刺、艾灸、药物等不同治法按照临床病症的不同灵活运用,内外兼顾,优势互补,增强疗效。临床常用自制蟾灵膏(由蟾皮、威灵仙等组成)内服、温阳化癥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