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妇科教授韩百灵临证近八十年,学验俱丰,疗效卓著,现选其病案三则,与广大读者共赏。
病案一 肉癥
于某,女,21岁,知识青年,1970年就诊。
该患得一奇病,食肉若狂,每次能食三四斤,患者常流连于饭馆之间,抢食顾客肉菜,或偷食邻里鱼干、肉干,无肉可食之时,则精神狂妄,饥渴难忍。得病年余,经闭一载,其父携其就诊。韩百灵先生临证多年,从未见此怪病,但医乃仁术,不可推诿。嘱其耐心等待,1周后再诊。他在1周之内,遍查方书,最后终于在《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卷》中查到此病为“肉癥”,用白马尿和白马粪可治:遂以此方告知其父,其父如法炮制,加倍服用,仅过月余,怪疾尽除,月事亦通,好如常人。
病案二 子宫内膜异位症
宫某,女,32岁,医务工作者。1990年初偶然一次机会,宫某得知韩老是中医妇产科界的名医,便求韩老为其医治多年久治不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岁月经初潮无痛经史,婚后正常产1次,行人流术2次,此后出现痛经现象,初起能够忍受,逐渐痛势加重,致不能正常工作。本院医生内诊检查:前位子宫,宫体略大,子宫颈及后穹隆处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结节,触痛(++)。B超发现于右附件区探及52mm×48mm低回声区域,西医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服用西药治疗多年,只能缓解控制疼痛,包块一直不减,一旦停药疼痛如故。每临行经便紧张恐惧,情绪十分不稳,因本人在西医院校工作10余年,不愿接受中医药治疗,现苦于无奈只好求冶中医。该患性情急躁,头晕,经前头痛,乳房胀痛,不可近手,腰骶疼痛,小腹及肛周下坠,每于经前2天至经期以上症状加重。月经周期尚可,量不多,有血块,色紫暗,经行时间7~10天。查舌质干红,苔薄黄,脉弦涩有力,
韩老认为此属母病及子,先病肾虚,日久肾精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肾同病。腰为肾之外府,肾虚则见腰痛;肾精不亢,清空失养则头晕;经期阴血下注,肝阳偏亢,肝火上扰则头痛;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肝气愈郁,冲脉隶属于阳明而附于肝,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郁脾虚,故烦躁易怒,乳房胀痛,不可近手;冲任气血瘀滞,故经血量少,有血块,色紫暗,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血运不畅,久而成积成聚,阻塞气机,胞脉闭阻,不通则痛。每于经前小腹及肛周下坠症状加重乃是气血壅盛之故也。
治法:冶疗当以疏肝解郁、活血散结入手,以后再予益肾调肝,软坚散结。
方药:三棱10g,莪术15g,丹参25g,当归20g,芍药25g,延胡索20g,金铃子15g,炒香附20g,桂枝15g,茯苓20g,怀牛膝20g,醋制鳖甲(先煎)30g,甘草log:水煎,日1剂。
二诊:l周后复诊,自觉腹胀痛、腰痛减轻,近2日,头痛、乳胀痛明显。舌象同前,脉弦滑有力。问其月事何时,言再有3~5天应到正常周期。韩老又拟一方:三棱10g,莪术15g,三七粉(冲服)log,当归20g,川芎15g,芍药25g,廷胡索20g,金铃子15g,王不留行15g,通草1og,穿山甲15g,川牛膝20g,甘草10g。水煎,日1剂,待经期过后再诊。
三诊:此次月经行经7天,血量较前增多,血块减少,腰腹疼痛明显减轻。经后头晕,目干涩,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血压140/100mmHg;B超复查包块36mm×28mm.患者十分高兴,坚持继续治疗。又以上方减王不留行、通草、穿山甲;川牛膝改为怀牛膝,加石决明20g,木贼草15g,枸杞子20g,菊花15g,醋制鳖甲(先煎)30g。14剂,服法同前。
四诊:月经来潮第一天,轻微腰腹疼痛,血量不多,色正常,无血块,头痛消失,诸症减轻,舌红而润,脉弦缓。本院妇检:子宫正常大小,宫颈及后穹隆结节明显缩小,触痛(±)。B超显示包块26mm×18mm,效不更法,三棱10g,莪术15g,丹参25g,芍药25g,延胡索20g,菊花15g,枸杞子20g,杜仲20g,桂枝15g,茯苓20g,怀牛膝20g,醋制鳖甲(先煎)30g,甘草10g。水煎,日1剂。先后共服药2月余诸症悉除,病获痊愈。
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任何部位,临床中最常见的种植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其中以侵犯卵巢最为多见,典型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西医多采用激素和手术治疗。激素疗法副作用大,患者难以接受,手术治疗又面临着反复发作的问题,因此有人称之为“不死人的癌症”。很多患者在无奈的情况下,求冶于中医。中医并无此病名,从其临床表现来看,此病归属于中医“痛经”和“癥瘕”的范畴,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血瘀,同时瘀血又是其病理产物,韩老认为本病多是气血同病,所以根据其特点,临床中采用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之法治疗此病,同时根据临床表现佐以温经、清热化湿等方法,每收奇效。
病案三 狂证
李某,女,20岁,学生,1978年7月8日初诊。
由其母代述病情。该患数月前,正值经期触怒,一夜辗转,似睡非睡,晨醒后哭笑无常,随即月经闭止不行,两目上吊,瞳孔散大,口噤,颈项强直,舌强语蹇,常常太息。望其面色晦暗无泽,唇角赤紫,切其脉弦涩有力。
辨证:证属经期暴怒,肝气妄动,气逆上扰神明所致。肝失条达,则时欲太息;肝主宗筋,肝气过激,则筋脉拘急,目瞪口噤,颈项强直;肝火引动心火,则舌强语言不利;肝郁气结,血行不畅,瘀血停于内则月事不行,唇角赤紫,脉弦涩有力。
治法:镇肝熄风,降逆通络,清心安神。
方药:石决明20g,当归15g,生地15g,怀牛膝15g,桃仁15g,红花15g,白芍20g,枳壳15g,石菖蒲15g,钩藤20g,甘草10g。3剂,水煎,温凉后服用,日1剂,同时服用安宫牛黄丸。
方中石决明、石菖蒲、钩藤镇肝熄风,安神开窍;当归、生地、怀牛膝、桃仁、红花活血通经,引药下行;枳壳、白芍、甘草疏肝柔肝,缓急止痛。合用安宫牛黄丸以增其清热宁心安神之力。
7月13日二诊:患者与其母同行而来,观患者神采奕奕,听其语言清晰,问其饮食及睡眠均好转,经水复来,惟颈部不得转动,胸中烦闷,活动稍感不便,诊其脉象弦缓,知胃气将复,肝气缓解,惟疏泄失司,升降失常,又以原方加栝楼以开胸中滞气。
7月16日三诊:患者精神、语言如常,饮食倍增,睡眠安静,颈部活动自如。嘱停用药物,调节情志,避恚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