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 |
产妇在产褥期,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其中因瘀血引起小腹疼痛,称为“儿枕痛”。
产后腹痛一病,始载于《金匮要略》。仲景创当归生姜羊肉汤治血虚内寒之“产后腹中疼痛”,立枳实芍药散治气血郁滞之“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以下瘀血汤治“腹中有干血著脐下”之产后腹痛,用大承气汤治“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诸病源候论》分析“产后腹中痛”、“心腹痛”及“恶露不尽腹痛”的原因,责之于“脏虚”、“胞脉之间有余血”或“宿夹风寒”、“遇冷则血结”,并有变成“血瘕”之虞。《妇人大全良方》论“产后腹痛,或因外感五邪,内伤六淫,或瘀血壅滞所致,当审其因而治之”,并首次提出“产后儿枕者,胎中有宿血也,或因风冷凝于小腹而作痛”。《儒门事亲》更强调产后“腰脐痛,乃败血恶物之致然也。医者便作虚冷,以燥热药治之,误已久矣。”《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辨治产后腹痛“恶血不止,诸药不效,宜芎归汤加五灵脂延胡索煎。”《医学入门》指出本病有血瘀、气虚、血虚之不同,治以大温经汤、羊肉汤,单以五灵脂散或加桃仁酢糊为丸,气虚四君子汤下,血虚四物汤下。《景岳全书》主张辨证论治。《傅青主女科》专立生化汤治产后血块腹痛,是立论与产后多瘀多虚易兼寒邪之故。历代医家的丰富理论和经验,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
杨家林经验
杨氏对妇科痛证,包括产后身痛的病机认识和辨证用药经验如下:
⒈疾病繁多,病机相通
认为妇科痛证(包括产后腹痛)的发病与肝关系密切,其病机可概括为肝郁气滞、肝郁血瘀、肝郁阴虚、肝郁血虚、肝郁脾虚、肝郁肾虚、肝郁湿热、肝郁湿毒等。治疗多从肝论治,重在疏肝行气,以调畅气机为主,达通则不痛目的。临证常以四逆散为主方,根据不同病机随证加减,常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
⒉分型论治,四逆散加减
⑴肝郁气滞型:治以疏肝行气止痛。方用四逆散加制香附、郁金、姜黄、青藤香、广木香等疏肝行气止痛。若疼痛偏热、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者合金铃子散加牡丹皮、黄柏、栀子等疏肝清热, 组成金铃丹栀或金铃丹柏四逆散。疼痛偏寒者证见少腹疼痛有冷感,喜温喜按,四肢不温,脉弦紧,酌加乌药、艾叶、小茴香等温经散寒; 寒甚者加吴茱萸、桂枝、炮姜。
⑵肝郁血瘀型: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用四逆散合失笑散加益母草、鸡血藤、山楂、乳香、没药。瘀血重者加桃红四物汤组成血府逐瘀汤以增强活血镇痛之力。
⑶肝郁血虚型:方用四逆散合四物汤加减,具疏肝行气,养血调经止痛之效。重在培补阴血,气血足则痛自止。
⑷肝郁阴虚型:方用四逆散合一贯煎化裁, 具疏肝理气、滋水涵木之效。
⑸肝郁脾虚型:方用四逆散加健脾药化裁成逍遥散,肝脾同治。
⑹肝肾不足型:方用四逆散合左归饮加减,滋养肝肾,调气止痛。偏虚寒者加巴戟天、补骨脂等温补肾阳。
⑺肝郁湿热型:西医所称的附件炎、盆腔炎多属此型。方用四逆散加四妙丸清热利湿,加炒贯众、炒地榆、茜草、益母草等清利湿热,凉血止血。若月经过多去川牛膝。
⑻肝经湿毒型:西医所称的附件炎、急性盆腔炎、盆腔脓肿等多属此型。治疗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调气止痛,方用银翘四逆四妙散加败酱、红藤、蒲公英、炒贯众、丹参、桃仁之类,或四逆四妙五味消毒饮加减。若瘀积成徵则加蒲黄、鳖甲、土鳖虫等软坚散结之品。
[谢萍.杨家林教授运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妇科痛证的经验.中医中药2006;3(32):106]
|